記者1月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23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5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開展嫦娥七號、天問二號等型號研制工作等。
1月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召開2023年型號工作會,總結2022年集團公司型號工作,分析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形勢,部署2023年的重點任務。
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表示,2022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成功實施6次空間站建造發射任務和2次飛船返回任務,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宇航年發射次數首次突破50次,創造了宇航發射和型號飛行試驗連續成功的新紀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張忠陽作型號工作報告。報告說,2023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5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空間站工程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空間站轉入常態化運營模式;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開展嫦娥七號、天問二號等型號研制工作;完成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首飛;完成商業航天和整星出口合同履約工作。
此前,吳燕生在為青少年授課時曾透露,探月工程四期中,嫦娥六號計劃于2025年前后在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嫦娥七號計劃于2026年前后開展月球南極的環境與資源勘查,嫦娥八號計劃在2028年前后發射,將與嫦娥七號組成月球南極的科研站基本型。
吳燕生當時還說,中國計劃2025年前后發射深空探測器,對近地小行星和主帶彗星進行探測;計劃在未來10年到15年實施火星采樣返回任務;計劃開展木星系及天王星等行星際探測,開展太陽探測以及太陽系邊緣探測;計劃在2030年左右實施“覓音計劃”,對太陽系外是否有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進行探測。(完)
3月20日,鵲橋二號中繼星搭乘長征八號運載火箭,順利進入太空,開啟奔月之旅。“到崗”后,它將為正在運行的嫦娥四號和即將開展的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嫦娥八號等探月工程四期任務,架起一座跨越40多萬公里的地......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長白山4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在吉林長白山正式啟動建設。無獨有偶,9月中旬,在距此地直線距離約3800公里的西藏日喀則,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日喀則4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也開始了建設......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了解到,根據探月工程總體安排,2024年我國將發射鵲橋二號中繼星,為后續嫦娥六號、七號、八號任務提供中繼通訊服務。嫦娥六號任務副總設計師王瓊介紹,嫦娥六號探測器作為嫦娥五號探測器的備份......
記者1月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23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5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開展嫦娥七號、天問二號等型號研制工作等。1月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召開2023年......
記者1月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23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5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開展嫦娥七號、天問二號等型號研制工作等。1月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召開2023年......
記者1月4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2023年集團公司計劃安排50余次宇航發射任務,全面推進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開展嫦娥七號、天問二號等型號研制工作等。1月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召開2023年......
嫦娥七號將在月球背面找水,國際月球科研站將在2035年前建成,月球互聯網正在論證中……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等媒體集體采訪,介紹未來10到15年中國的月球與深空探測計劃。據知,......
在距離地球約38.5萬公里之外的月球上,資源的價值超乎想象。對于人類而言,月球不僅是踏足浩瀚宇宙的前哨站,或許還是賴以生存的資源儲備倉庫。這些資源可幫助人們解決世界能源危機,滿足未來對智能手機和電動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7/482618.shtm中新社北京7月13日電題:專訪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總師:嫦娥六號如何在月球背面&ldqu......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4/477905.shtm4月24日,是第七個“中國航天日”。52年前的今天,承載著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