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8-06-19 09:44 原文鏈接: 中國首批“海水稻”品種明年誕生2020年大范圍種植

      6月11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起秧,為插秧做準備。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供圖

      5月底種植于青島、東營和大慶的“海水稻”已經綠油油一片。記者近日獲悉,由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在6‰鹽度灌溉水條件下培育出畝產超過600公斤的品系。目前正在進行品種區域測試。按計劃,2019年中國將誕生第一批海水稻品種,預計2020年稻種可上市銷售。

      今年5月底,88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青島市城陽區國家級濱海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進行了現場指導。

      袁隆平技術團隊的海水稻有哪些優勢?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博士介紹,他們培育的品種可以耐受6‰的鹽堿度,而其他育種家選育的品種一般只耐受3‰左右的鹽堿度。

      張國棟所在研發中心已在6‰鹽度灌溉水條件下培育出畝產超過600公斤的品系,他介紹,“目前正在全國主要鹽堿地進行品種區域測試,需要兩年時間,然后再進行一年生產性實驗。2019年中國就會誕生第一批耐鹽堿水稻(即海水稻)品種,2020年可以大范圍種植。”

      對于未來海水稻上市后的價格,張國棟表示,會和普通稻種在一個水平線或略高,但不會高很多,“種業流通市場是生產物資市場,不是一個高暴利行業,價格太高的話會影響農民購買積極性”。

      據張國棟介紹,“海水稻”品種目前尚無國家標準,得不到國家認可,2017年在他們牽頭下,相關國家標準已開始制定,并將就品種進行認定。

      釋疑1

      海水稻只能種在海邊嗎?

      可種在各類鹽堿地,真名“耐鹽堿水稻”

      很多人以為海水稻只能在海邊種植,這其實是個誤會。海水稻真名叫“耐鹽堿水稻”。

      今年5月,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在山東青島城陽區、新疆喀什岳普湖、黑龍江大慶、山東東營和浙江溫州同時插秧。

      張國棟介紹,這5處基地分別代表了濱海小流域鹽堿地、新疆干旱半干旱鹽堿地、東北蘇打凍土鹽堿地、環渤海鹽堿地和東南沿海新生鹽堿地等類型,再加上陜西延安南泥灣次生鹽堿和退化耕地,基本覆蓋了我國主要鹽堿地類型。

      “松嫩平原也有一兩千萬畝蘇打凍土鹽堿地,由于凍土層的存在,水排不下去,所以鹽堿化了;新疆則是干旱半干旱鹽堿地,蒸發量大水源少,很多土地鹽堿化已經非常嚴重。”張國棟解釋。

      張國棟介紹,團隊2012年開始在東營黃河三角洲大鹽堿地進行耐鹽堿水稻研究,2016年已經培育出相對穩定的高耐鹽堿水稻品系。

      “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導下增強了我們的科研實力,這個項目作為藍色經濟也得到青島市政府支持,耐鹽堿水稻太學術化,普通人不好理解,我們就起了海水稻這個名字。”張國棟解釋。

      因為海水稻比較特殊,他們最開始進行了長達5年的選育。“首先我們要收集水稻材料,比如一些天然具有耐鹽堿性的水稻材料,這些材料在國內外都有分布,我們在全球收集具有耐鹽性的材料,然后不斷實驗改良其性狀。”張國棟說。

      去年,在千分之六的高濃度咸水中,已經有品系可以畝產超過600公斤。不過,張國棟解釋,耐鹽堿水稻不止一個品種,也不是說成功就成功了,種種性狀還要不斷提升。

      張國棟說,今年,他們已經安排了3萬畝耐鹽堿水稻的種植。

      釋疑2

      種海水稻會影響環境嗎?

      保護區不會改耕地,能為環境改善出力

      “海邊灘涂分幾種類型,如果本身是保護區,當地政府肯定不會允許改為耕地。”張國棟說。

      在張國棟看來,海水稻反而能為環境改善出一分力。

      “有些地方曾經圍海造田,對生態產生了破壞,如果廢棄仍然是一種破壞,我們利用起來,進行鹽堿地造田,我認為這反而是一條值得探索的路子。”張國棟說。

      此外,很多地方的耕地由于人為原因,已經次生鹽堿化。

      “因為蒸發量大,再加上灌溉不當,新疆現在有1000多萬畝已經次生鹽堿化不能耕種了。浙江圍海造田也造成了部分鹽堿化。當年王震帶領359旅開墾的南泥灣,現在也撂荒次生鹽堿化了,我們也要將它恢復。”張國棟說。

      他給記者粗略算了一筆賬,中國15億畝鹽堿地中,其中約2億至3億畝具備改造為農田的潛力,如果能開發1億畝鹽堿地種植水稻,按照畝產300公斤計算,就可增加糧食總產300億公斤,相當于湖南省一年的糧食總產量。

      釋疑3

      海水稻口味到底好不好?

      在選育品種時同時注重“口感”和“產量”

      作為一個吃貨,面對海水稻這一新種類食物,最先問的肯定是“好不好吃”?

      “對大米的口感要有這樣的概念,就是無論是雜交稻、海水稻還是常規稻,都是水稻的一種。不是雜交稻或海水稻不好吃,而是要選育出好吃的品種來。”張國棟說。

      張國棟解釋,育種家在選育品種時有幾個指標,包括口感、產量、抗倒伏等。

      “當年培育雜交稻時以產量第一,先填飽肚子為主,口感不是重要考核指標,所以造成了最開始的雜交稻不好吃的結果。如果育種家把好吃作為第一考核指標的話,肯定能選育出好吃的品種。現在育種家都把好吃作為雜交稻的選育標準了,要不然賣不出去。”張國棟說。

      “海水稻也是這樣,如果只關注產量,肯定是不好吃的。因為口感和產量有一定矛盾性,涉及直鏈淀粉和支鏈淀粉配比。”張國棟說,他們為了把海水稻推廣出去,要求所有的海水稻都要把好吃和產量放在同樣的位置。“不然農民沒有意愿去種植,因為賣不出去。”

      張國棟說,適合國人口味的稻米標準正在制定中,并將請日本稻米口味專家參與。

      鏈接

      海水稻將在迪拜造綠洲

      除國內上市可期之外,海水稻還走出了“國門”。

      今年1月,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選取了幾十個雜交水稻材料,在迪拜近郊沙漠進行了小范圍種植,對其抗旱性、抗堿性和抗倒伏性等性狀進行測試。5月底,經過多國專家測評,其中一個水稻材料畝產量超過500公斤,還有兩個水稻材料畝產量超過400公斤。

      這一結果超過很多人預期。迪拜沙漠晝夜溫差極大,此前有國家做過類似實驗,畝產僅15公斤,稻種就用了10公斤。

      6月下旬,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還將對晚熟水稻再次測產。“根據測產結果,將從試種水稻中選取優勢水稻材料,通過改良并研發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雜交水稻品種。”張國棟說。

      為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提高糧食安全,張國棟的最終愿景是,在迪拜打造40個海水稻“綠洲”。

      他給出了一個大致時間表:今年下半年啟動100公頃實驗農場;2019年上半年建成1500個實驗農場,摸索性價比最高的方式;2020年打造示范標準農場,每個15000畝約10平方公里,相當于一個人造綠洲;最終打造40個“綠洲”,覆蓋阿聯酋10%以上國土面積。

    相關文章

    十萬畝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畝產超千斤

      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這一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青島海水稻團隊迎來了青島、濰坊、溫州三地測產收割。至此,今年布局在新疆、青海、內蒙古、寧夏、山東、黑龍江、浙江等......

    專家釋疑海水稻畝產量低于理論產量:耕地狀況決定產量

    圖片來源于網絡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的全國大面積試種海水稻試驗再次測產。10月10日,青島城陽區鹽堿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試種的海水稻以實打畝產量261.39公斤收官,約為其理論畝產量669.24公......

    中國農業科學家在阿聯酋沙漠中種出海水稻

    在熱帶沙漠里種水稻?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農業科學家們硬是完成了,其中一種水稻的單產還超過520公斤/畝。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變不可能為可能,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本......

    海水稻究竟是“炒概念”還是名副其實?

    “網紅”海水稻最近遇上了麻煩。海水稻是袁隆平院士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一種耐鹽堿水稻,研發主陣地在青島。今年,它已經開始了全國大范圍試種。在去年的測產中,海水稻表現不錯——一種編號為YC0045的水稻......

    坐標迪拜袁隆平團隊“沙漠海水稻”成功試種!

    22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傳來喜訊,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團隊于2018年1月8日在迪拜啟動項目建設,從5月到7月,試種的包括“海水稻”在內的80多個水稻品種分批成熟。經來自國際水稻所、印度、埃及、阿聯......

    海水稻,打開糧食增產想象空間

    “海水稻”一詞,近段時間熱度不減。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研發團隊在位于新疆、黑龍江、山東、浙江和陜西的6個試驗基地種植耐鹽堿水稻(俗稱“海水稻”),為我國大面積鹽堿地篩選優勢海水稻品種;又對在迪拜......

    耐鹽堿水稻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海水稻”非海水中生長水稻

    我國著名水稻栽培專家凌啟鴻執筆的《鹽堿地種稻有關問題的討論》一文,日前發表在《中國稻米》后,在學術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凌啟鴻在該文中指出,我國已積累了豐富的鹽堿地種稻經驗,最基本的條件是引淡水灌溉洗鹽,......

    水稻“世界波”折射創新之力

    日前,由袁隆平帶領的中國研發團隊在阿聯酋迪拜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初獲成功,最高畝產超過500公斤,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成功實驗種植水稻。按照合作計劃,未來水稻有望覆蓋阿聯酋10%以上國土面積,形成大......

    中國首批“海水稻”品種明年誕生2020年大范圍種植

    6月11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起秧,為插秧做準備。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供圖5月底種植于青島、東營和大慶的“海水稻”已經綠油油一片。記者近日獲悉,由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

    中國首批“海水稻”品種明年誕生

    6月11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起秧,為插秧做準備。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供圖 5月底種植于青島、東營和大慶的“海水稻”已經綠油油一片。記者近日獲悉,由袁隆平領銜的青島......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