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北京1月27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近日報道,丹麥科學家對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家族的基因進行了測序,并將結果與對人類的類似研究進行比較,得出了新結論:人類的基因突變率明顯慢于我們最親近的親戚——其他類人猿。
研究論文第一作者、奧胡斯大學的索仁·貝森巴赫說:“過去6年來,有幾項大型研究已經對人類進行了大量研究,因此我們手頭掌握有人類每年的新基因突變的數量。但迄今為止,我們一直未對人類最近的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突變率進行深入研究。”
此次,科研人員通過研究猿類家族,比較其不同代系之間的遺傳差異,厘清了其每年發生的基因突變的數量。總體而言,新研究表明,人類的年突變率比其他類人猿約低三分之一。
研究人員稱,這些結果對于理解人類和其他類人猿在進化上何時“分道揚鑣”具有重要意義。利用研究中計算的突變率,團隊提出了猿和人類分道揚鑣的新時間點。
他們估計,人類和黑猩猩在進化上的分離約在660萬年前;人類與猩猩分離約在1590萬年前。而先前的估計表明,人類與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的分離時間分別約為1500萬、1900萬和3500萬年前,但這些估計數值與化石記錄并不吻合。
此外,研究人員認為,最新論文也有望對猩猩類動物的保護工作產生影響。哥本哈根動物園的克里斯蒂娜·維爾索姆表示:“所有種類的類人猿都在野外瀕臨滅絕。人們能越來越精確地追溯不同人種對氣候變化的反應,我們也可以據此了解物種如何應對未來的氣候變化。”
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NYUGrossmanSchoolofMedicine)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我們遠古祖先的基因變化可以部分解釋為什么人類不像猴子那樣有尾巴。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發表在《......
猴子有尾巴,而人類和猿類的尾巴卻在進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自然》28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了人類和猿類演化掉尾巴的遺傳學基礎。靈長類動物尾部表型的系統發育樹(Ma表示百萬年前)。圖片......
猴子有尾巴,而人類和猿類的尾巴卻在進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關鍵作用?《自然》28日發表的一篇論文,報道了人類和猿類演化掉尾巴的遺傳學基礎。靈長類動物尾部表型的系統發育樹(Ma表示百萬年前)。圖片......
意大利科學家在一項小鼠研究中展示了無需永久性基因組編輯,也可對一個控制膽固醇水平的基因做到長效抑制。這一靶向表觀遺傳沉默(不用直接改變DNA序列就可改變基因功能)的效果在小鼠中持續近1年,令循環膽固醇......
是什么影響了人類的社會決策?在26日發表于《自然·人類行為》雜志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領導的國際團隊揭示了一種前所未知的神經化學機制:多巴胺和5-羥色胺在影響人類社會行為中的作用。在這項研......
2月27日,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A)公布截至2024年1月31日的2024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第一季度營收為16.6億美元,與2023年第一季度相比下降5.6%,核心營收(1)下降6.4......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騰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研究成果。該研究從理論上揭示了微生物群落中廣泛存在的水平基因流動可以幫助競爭性微生物群體突破物種多樣性“極限”,促......
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自然》雜志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通過對近1000只轉基因小鼠開展研究,英國科學家發現了100多個與DNA損傷有關的關鍵基因。這項研究為開發癌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個性化療法提......
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病變,主要表現為滑膜增生、軟骨變性及軟骨下骨增生,造成關節功能喪失和生活質量下降,在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超過50%,全球范圍內有數億人受到影響。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
2022年,全球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市場規模為17.2億美元,預計到2032年將達到76億美元左右,2023年至2032年復合年增長率為16.10%。市場概況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市場是一個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