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上周宣布,在南極洲發現的藍色冰樣本有600萬年的歷史,“年齡”約是先前記錄的地球上最古老冰的兩倍。這些冰打開了一扇了解地球古代氣候的新窗口——這與科學家們的預期完全不同。
從南極洲艾倫山挖掘的藍冰保存著古代溫暖氣候時期的氣泡。圖片來源:JULIA MARKS PETERSON
冰中的氣泡捕獲了上新世的空氣,上新世是冰河時代前的一個時期,當時地球的溫度比現在高出幾攝氏度,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和現在一樣高。但對氣泡的初步分析表明,在上新世晚期,二氧化碳水平相當低,在270萬年前至100萬年前,隨著上新世結束、冰河時代開始,地球走向劇烈的氣候變化,導致冰河時代變長,二氧化碳水平才略有下降。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地球化學家、美國最古老冰川勘探中心(COLDEX)負責人Ed Brook強調,這些結果是初步的。上周,該中心在歐洲地球物理聯盟大會上介紹了這一發現。Brook補充道,即使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微小下降,也能引發重大氣候變化。
未參與這項工作的英國劍橋大學古氣候學家Eric Wolff說,發現這么古老的冰實在“太棒了”。距今300萬年至600萬年的最古老冰樣本中的氣候線索可能在冰與基巖相互作用時被破壞了。但Wolff說,較年輕的樣本提供了一組前所未有的古代氣候快照。“沒有什么比取一個氣泡、把它打開,直接放入質譜儀更直接的了。”
大多數科學鉆探人員的目標是南極內陸深處的冰,那里的雪年復一年地堆積,在其自重的作用下被擠壓成整齊的冰層,保存著古老氣泡的連續“檔案”。2004年,一個當時最古老的連續冰芯被挖掘出來,有80萬年的歷史。
2019年,COLDEX團隊報告了有270萬年歷史的冰,以及對150萬年前的氣泡中溫室氣體的分析。現在,COLDEX小組又回到了南極艾倫山,找到了更古老的冰。
為確定冰的年代,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古氣候學家Sarah Shackleton團隊分析了冰氣泡中的氬同位素。但這項研究消耗了大量的冰,幾乎沒有留下標準的8厘米冰芯,以進行同一冰層的其他分析。Brook說,目前,該團隊在這塊有600萬年歷史的冰上鉆取了小冰芯,所以只知道它的年齡。明年夏天,他們將返回南極取回更大的樣本。
但上一季,Brook和同事確實成功鉆到了300萬年前的巨型冰芯。這些像餐盤一樣寬的冰芯中有數百個古代空氣樣本,包括來自上新世的首個樣本。未參與這項研究的瑞士伯爾尼大學古氣候學家Hubertus Fischer說:“這是獨一無二的快照。”
科學家認為,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是上新世變暖的原因。沉積物巖芯的數據,例如微小的海洋藻類和植物葉蠟的化學成分表明,當時的二氧化碳濃度可能與今天非自然的高水平相當——425ppm。但俄亥俄州立大學古氣候學家Julia Marks Peterson說,沒有一個超過100萬年的藍冰樣本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超過300ppm。
溫室氣體數據還引發了人們對大約120萬年前開始的神秘氣候變化的質疑。那時,某種原因導致冰河時期變得更長、變化更強烈,從溫和的4萬年周期變為劇烈的10萬年周期。這種變化的主流理論是,二氧化碳水平下降,使冰蓋變得太厚,以至于無法在4萬年的周期內融化。
根據沉積物巖芯中保存的線索,今年2月報道的一項新的氣候記錄支持了這一觀點。但在藍冰中的發現表明,二氧化碳水平穩定在220至250ppm之間。“我們沒有看到二氧化碳有多大變化。”Marks Peterson說,“這并不意味著沒有,但它可能比我們預期的要小。”
為了找出真正引發冰河時代變化的原因,研究人員希望找到一個記錄這一變化的連續冰芯。Wolff認為,找到這樣一個冰芯“是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是這一變化的一部分的‘圣杯’”。
科學家上周宣布,在南極洲發現的藍色冰樣本有600萬年的歷史,“年齡”約是先前記錄的地球上最古老冰的兩倍。這些冰打開了一扇了解地球古代氣候的新窗口——這與科學家們的預期完全不同。從南極洲艾倫山挖掘的藍冰......
科學家上周宣布,在南極洲發現的藍色冰樣本有600萬年的歷史,“年齡”約是先前記錄的地球上最古老冰的兩倍。這些冰打開了一扇了解地球古代氣候的新窗口——這與科學家們的預期完全不同。從南極洲艾倫山挖掘的藍冰......
科學家上周宣布,在南極洲發現的藍色冰樣本有600萬年的歷史,“年齡”約是先前記錄的地球上最古老冰的兩倍。這些冰打開了一扇了解地球古代氣候的新窗口——這與科學家們的預期完全不同。從南極洲艾倫山挖掘的藍冰......
近期,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腦功能和腦疾病全國重點實驗室鄭平教授課題組研究發現場景重新激活成癮記憶的新分子通路。相關研究成果于2023年12月26日在線發表于Nature雜志旗下期刊《分子精神病學》(......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張世武教授、金虎副教授與王柳特任教授基于手指皮膚非均勻形變機制和手部精細動作康復運動機制,以高功重比形狀記憶合金(SMA)彈簧為驅動,提出了一種具備精細動作訓練的便攜式柔性康復手......
人類以及果蠅、海兔等生物都需要睡眠來鞏固記憶。關于睡眠是否改變特定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從而鞏固記憶和影響行為,是生物學領域重要且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秀麗隱桿線蟲只有302個神經元,其大多數神經元的特征和功......
《自然·衰老》3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單次注射壽命蛋白klotho可以改善老年猴子的認知功能。研究人員認為,這一成果或能推動klotho作為一種腦功能恢復療法的臨床轉化。認知是大腦的關鍵功能,但衰老和......
我們對記憶的起點和終點有一個很好的概念---短期記憶在海馬體中形成,如果情況需要,就會在大腦皮層中穩定為長期記憶。但是,在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之間的曲折路徑上發生了什么,卻是一個謎。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
長期記憶是容易出錯的,但近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你試圖回憶一件與預期不符的事件時,短期記憶也不可靠。你可能會在事情發生幾秒鐘后就記錯,然后在腦海中重新構建事件,以更好地符合......
量子物態的研究是量子多體物理學的基石,并推動著現代技術的進步。當前,隨著量子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量子物態的研究也有了新的潛在應用,例如,為量子計算機的設計提供有效的糾錯容錯方案。基于拓撲序(top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