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付麗麗)11月27日,國家氣候中心對外發布消息稱,根據最新海溫監測數據,2021年10月赤道中東太平洋進入拉尼娜狀態,預計冬季可能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專家介紹,拉尼娜是指發生在赤道中東太平洋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偏冷的現象,它會引起地球氣候的異常。依據《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國家標準,當關鍵區(尼諾3.4區,即西經120°至170°、南北緯5°之間的區域)3個月滑動平均海表溫度低于氣候平均態0.5℃時,即進入拉尼娜狀態,持續5個月以上便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而最新海溫監測顯示,最近3個月(8—10月)關鍵區滑動平均指數為-0.52℃,標志著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已進入拉尼娜狀態。
在熱帶大氣特征方面,2021年10月,熱帶西北太平洋部分海域對流活動較常年活躍,而熱帶中東太平洋大部海域對流活動受到抑制;同時,沿赤道的垂直緯向環流距平場上,赤道中東太平洋為異常下沉運動,而赤道西太平洋為異常上升運動控制,與熱帶對流活動的異常分布一致,表現出熱帶大氣對赤道中東太平洋冷海溫的響應特征。
根據赤道太平洋海洋大氣環流現狀以及國內外氣候動力模式和統計方法預測結果,預計拉尼娜狀態將在未來三個月持續,并可能在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達到峰值,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強度的拉尼娜事件。
拉尼娜對全球以及我國氣候有何影響?從全球影響來看,多數拉尼娜事件發生時,南美沿岸附近地區降水減少,而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東部則降水增多;非洲中部、美國東南部等地常發生干旱,巴西東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則容易出現洪澇。
至于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可以從氣溫和降水兩個方面來看——在多數拉尼娜事件達到盛期的冬季,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比常年更加頻繁,且強度偏強,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較大;而熱帶和副熱帶地區由于受到拉尼娜事件的影響,會導致我國南方地區的水汽條件會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差,不利于形成降水。
12月28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在“2022中國藍天先鋒論壇”上發布了《藍港先鋒2022:中國典型港口空氣與氣候協同力評價》(以下簡稱《藍港先鋒2022》)和《航運先鋒2022:航運減污降碳進展研究》(......
12月24日,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主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碳中和綠色轉型與氣候變化”教席(籌)共同承辦,碳中和與能源創新發展研究院協辦的第二屆碳中和與能源創新發展論......
圣誕節周末,美國卻迎來冬季風暴,一場來自北極的冬季風暴襲擊北美大部分地區,導致美國、加拿大和西伯利亞等地氣溫驟降,其中部分地區的溫度已下降至零下40攝氏度。當地時間12月23日,美國密歇根州,街燈和大......
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植物》最新發表一篇關于咖啡作物品種的學術評論稱,曾被評為貿易量第二大的咖啡作物品種、但后來被認為在商業上失敗的利比里亞種(C......
據央視財經報道,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素有世界“干極”之稱,以其獨特的氣候條件聞名世界。不過,阿塔卡馬沙漠在智利境內的部分區域卻飽受垃圾的困擾,當地生態環境變得更加脆弱。CFF20LXzkOy......
英國《自然·氣候變化》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在2030年前提出更有雄心的國家氣候行動承諾對于將本世紀的氣溫變化控制在1.5℃以下至關重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COP27)......
中國氣象局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10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11月氣候趨勢預測和氣象服務提示。首先是10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及主要氣候事件。肖潺介紹,10月我國氣候總體呈暖干特......
新研究發現泥炭地脆弱易受干旱影響隨著泥炭地干燥,泥炭分解并釋放二氧化碳,加速全球變暖研究表明,這一過程在泥炭地歷史上已經發生過一次——并且可能再次發生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由于數千年前......
聯合國警告說,地球正走向“氣候災難”。27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2022年排放差距報告》。報告稱,最新數據表明,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上升2.4至2.6℃。報告顯示,自2021年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
在10月27日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2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生態環境部表明了中方關于《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公約》和COP27)的基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