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肖潺介紹10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11月氣候趨勢預測和氣象服務提示。
首先是10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征及主要氣候事件。肖潺介紹,10月我國氣候總體呈暖干特征,10月全國平均氣溫10.8℃,較常年同期偏高0.2℃。全國平均降水量34.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5%。月內冷暖起伏變化大,前期氣溫較常年明顯偏低,后期又較常年同期明顯偏高。月內,全國有248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或持平秋季極值,其中有26個站達到或超過40℃。
10月我國主要天氣氣候事件如下:
一是長江以南大部地區氣象干旱持續。7月以來,南方大部地區持續溫高雨少,出現伏秋連旱。10月上旬,受明顯降水過程影響,江淮、江漢氣象干旱有所緩和或緩解,但長江以南大部地區10月仍溫高雨少,氣象干旱持續。截止到10月底,華東南部、華中南部、華南北部以及西南中東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氣象干旱,其中浙江南部、福建大部、江西中部和南部、湖南中南部、廣西東北部、廣東北部、重慶東南部等地有特旱。干旱對南方地區的農業、水資源調度、能源供應和社會生活等產生較大影響。
二是月初南方地區秋老虎天氣明顯。9月27日至10月4日南方地區出現1次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其中10月上旬南方地區高溫日數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三是有5次冷空氣過程影響我國。進入10月,我國冷空氣活動逐漸頻繁,共出現5次冷空氣過程。其中3-7日為全國型寒潮過程,降溫幅度較大,影響范圍較廣。東北中部、內蒙古中部、華北北部、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大部以及陜西東南部、重慶、貴州北部、廣西東北部、廣東西北部等地降溫幅度在12℃以上,其中河南東南部、安徽大部、湖北大部、湖南東北部降溫幅度達20℃以上。
肖潺還提到了未來十天天氣趨勢預報。預計8-17日,我國南疆盆地、青藏高原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仍偏高1-2℃,局地偏高3℃以上。10-13日將有一股較強冷空氣影響我國。
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南部、黃淮及東北地區南部、四川盆地東部以及湖北等地累計降水量有10-25毫米,局地超過30毫米,上述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江南、華南等地降水仍較常年同期顯著偏少,氣象干旱仍將維持。
未來十天主要天氣過程包括:10-13日,將有一股中等偏強冷空氣影響我國,江淮以及以北大部地區有4~6級偏北風,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將下降4~8℃,部分地區降溫幅度有10℃左右;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及東北地區等地有小到中雨,其中青海、甘肅、陜北、河北北部以及東北地區有雨夾雪或雪。
關于11月氣候趨勢預測及氣象服務提示,肖潺介紹,降水方面,預計11月,東北北部、華北西部、華南南部、西藏中西部、西北地區東部和新疆北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內蒙古中部部分地區、山西北部、河北西部局部、陜西北部、寧夏、甘肅中部、西藏西北部和青海西南部等地偏多2~5成;江西西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貴州東部、重慶東南部等地偏少2~5成。
氣溫方面,預計11月,我國中東部平均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除黑龍江、內蒙古東北部、福建東部、臺灣、廣東東部和南部、廣西東南部、海南、西藏大部、青海西南部、新疆西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之外,我國其余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
冷空氣方面,預計11月,影響我國的冷空氣過程主要有5次。
根據11月氣候趨勢預測,有四方面的氣象服務提示建議:
一是防范冷空氣對能源保供的不利影響。11月需要特別關注階段性較強冷空氣過程可能造成的我國北方大部地區的強降溫或階段性低溫對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甘肅、新疆和西藏西部等地的煤炭和天然氣供應需求增加、發電設備和輸電線路帶來的不利影響,建議提前做好能源儲備、電力運輸設備檢修,制定應急保障方案。
二是防范氣象干旱,做好森林防火。11月,江南、華南和西南等地降水持續偏少,不利于水庫水電站蓄水保供,同時氣象干旱夏秋季持續,森林火險等級將達高或極高,需密切關注氣象干旱的發展并防范對能源保供安全、電力運輸的不利影響,建議提前做好電力保障和儲能等工作。
三是防范強降溫和大風對健康、出行等的不利影響。各地需加強防御強降溫和大風天氣對生產生活可能帶來的影響,同時注意防范局部低溫雨雪和霜凍危害;冬季取暖期開始,需預防一氧化碳中毒,定時開窗通風;公眾需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添衣保暖,預防感冒和心腦血管等疾病。各地還需防范能見度降低對道路交通造成的不利影響。
四是防范天氣對農業的不利影響。江南地區要繼續做好抗旱工作,積極利用有利天氣實施人工增雨、科學調配水源,確保油菜適時移栽和苗期生長。北方冬麥區要關注墑情變化,適時澆水、施肥,促進形成冬前壯苗。甘肅南部、寧夏大部、陜西西部、四川中西部等降水偏多地區需注意防范陰雨寡照天氣。新疆北部提前做好飼料儲備和棚圈防風加固,減輕雪災影響。
谷歌研究公司的StephanHoyer與合作者開發了一個機器學習模型,能進行準確的天氣預測和氣候模擬。該模型名為NeuralGCM,能超越部分現有天氣和氣候預測模型,有望比傳統模型節省大量算力。相關研......
·氣候變化本身并不直接導致肺癌,但會加劇空氣污染,而長期暴露在空氣質量差的環境中是患肺癌的已知危險因素。極端天氣可能導致肺癌治療延誤,對藥物藥代動力學造成挑戰,導致放射中斷,沖擊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導......
6月28日,第十次金磚國家環境部長會議在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舉行。會議以“金磚十國新格局下擴大務實合作的前景”為主題。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會議、致開幕辭并作主題發言。會議由俄羅斯自然資源和生態部部長......
日前,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獲悉,第二次青藏科考“生態安全屏障功能與優化體系”科考分隊在深入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他們成功揭示了地面儀器監測在估算青藏高原實際降水量時存在嚴重低估問題,并對導致低估的原因......
近日,全球多國持續遭遇高溫天氣。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區出現了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南部信德省此前更是出現52攝氏度的高溫,逼近歷史極值。在印度東部、北部以及西部的大片地區,高溫天氣帶來不利影響。據國外......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研究論文顯示,研究人員發現可能是海平面以上最早的淡水和地塊證據表明,地球水循環或至少始于40億年前。地球上的水通過蒸發和降水等過程在陸地、海......
名稱關于印發《氣候投融資試點成效評估方案》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4-00164分類應對氣候變化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極端氣候事件及影響”團隊(EXCEIS)譚亮成課題組和國內外合作者利用波多黎各莫納島石筍IM-94的多指標記錄重建了該地區中全新世水文和颶風活動歷史。近日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M......
提到氣候變化,人們通常會想到變暖以及極端高溫。變暖的海水,導致大量海洋生物面臨死亡威脅。而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卻發現,氣候變化可能與水下寒流有關。這聽起來似乎與海洋熱浪席卷全球的現狀......
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12月達到峰值,國家氣候中心最新預測,今年1月以來,厄爾尼諾不斷衰減,預計此次厄爾尼諾事件將于4月到5月結束。這是否意味著厄爾尼諾帶來的氣候影響也隨之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