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又一個年輕生命選擇了這種方式離開人世,抑郁癥又再次抓住了公眾的眼球,此前三毛,阮玲玉等人的離去,還有許多身邊人的真實故事,已經不斷的說明了這種疾病正如感冒一樣普遍。世衛組織公布的數據表明全世界抑郁癥患者達3.5億人,其中每年因為這一疾病而自殺的死亡人數更是高達上百萬。
更為關鍵的是不少人將抑郁癥看作是性格軟弱,導致這種疾病的就醫率非常低,然而實際上抑郁癥也如哮喘、糖尿病或其他任何疾病一樣,源自人體器官——大腦,同樣也有抑郁易感基因,同樣也能在家族中遺傳,那么是否也存在類似針對病原體一樣的人體免疫機制,保護我們免受抑郁癥的侵害呢?
人類患上抑郁癥的歷史很長,今年的一項研究表明,一系列尼安德特人的遺傳變異對患抑郁癥的風險有著復雜的影響,其中一些變異增加了患抑郁癥的可能性,而另一些則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此研究的歷史也很長,對抑郁癥病理機制的研究更是眾多。目前從基因角度,對全基因組進行分析的結果發現了很多與抑郁相關聯的基因;從蛋白質組學角度,找出了一些蛋白診斷標志物;從認知角度,闡述了基因-環境-個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機制。但是,對于抑郁癥發病的原因至今沒有一個明確的結論。
抑郁癥發病原因
抑郁癥發病機制的經典理論主要包括Beck于1967年提出的認知模型理論,還有Abramson等人于1989年提出的抑郁無望理論。而網絡上流傳著生物學家Robert Sapolsky關于抑郁癥的解釋,他認為抑郁癥是由生理與心理兩方面病理原因引發的,其中兩者之間的連接點就是壓力。
當一個人感覺到壓力時,大腦丘腦下部(hypothalamus)區域一個小小的回路會釋放壓力荷爾蒙,將身體置于高度警覺狀態。這種應激反應能在短時間內調動生命的潛能,你的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血壓上升,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激增,為肌肉提供能量。身體還會暫時性關閉一切無關緊要的功能,比如性欲、消化和免疫反應。
Sapolsky指出,壓力并不直接引發任何單一的疾病,但你能想象到的幾乎所有身體和精神障礙,都與慢性壓力有關,從普通流感、關節炎、抑郁癥、糖尿病、心臟病、老年癡呆癥、到癌癥等。動物實驗發現,當小鼠遭遇持續的不可控制的壓力時,大腦的杏仁核(負責感知危險和應激反應)區域會戲劇化的增大,而代價是海馬回(負責記憶和學習)的急劇縮小。在認知心理學中,抑郁癥的定義就是“習得性無助”,也就是上述所說的抑郁無望理論。這可以解釋為什么10歲以前遭遇父母死亡的人患抑郁癥的風險大大增加,因為10歲以前是一個人學習因果關系的重要階段,而你以最可怕的方式學到了世界上有些事情是你無法控制的,也學到了“無助”。
在2014年,一項研究指出,重度抑郁可能起因于一種寄生蟲,細菌或者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發現重度抑郁癥的炎癥標志物顯示一種疾病相關的起源,一些尸檢研究報告炎癥標志物的出現在抑郁或者情緒紊亂患者的大腦中。這些炎癥標志物可能代表免疫系統對某種病原體響應的激活,可能是寄生蟲,細菌或者病毒,同時可能在抑郁癥病因學中發揮因果作用。
一些匯集研究也明確指出了傳染性病原體和抑郁癥之間的聯系。今年7月份,來自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Patrizia Casaccia研究組隊利用16S rRNA測序,鑒定了非肥胖型糖尿病NOD小鼠在生理鹽水灌胃之前和之后的微生物群,他們將來自抑郁樣行為小鼠的微生物群,轉移到無菌小鼠體內,發現當這些微生物群豐富時,受體小鼠也會發展為社交回避。這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研究,研究人員將微生物組與髓鞘,以及抑郁癥,和自身免疫疾病MS聯系在一起。多篇論文聚焦:腸道菌可導致抑郁
尋找讓我們免疫的抗抑郁藥
上述這些也只是解析抑郁癥發病機理的冰山一角,不過雖然科學家們還沒有得出明確的機理,但并不妨礙他們找到抗抑郁的藥物。最早的抗抑郁藥可以追溯到草藥圣約翰草,古希臘人就利用這個草藥治療抑郁癥,上個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首次推出了兩大抗抑郁藥物:Iproniazid(異丙肼),屬于單胺氧化酶抑制劑;Imipramine(丙咪嗪),屬于三環類抗抑郁藥物。
Iproniazid是異落臍的衍化物,最初用于治療結核病,但是后來發現有副作用,因此被禁止繼續在臨床上使用。后來科學家發現Iproniazid具有抑制單胺氧化酶的作用。因此在沒有更好藥物的前提下,Iproniazid作為抗抑郁藥推入市場。
Imipramine,也稱為Tofranil的作用則是阻滯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再攝取,也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個抗御制類藥物。同樣作用的還有之后國內最著名的禮來公司百憂解。我們都知道5-羥色胺是一種讓人感到愉悅的神經化學遞質,使人體內保留更多的5-羥色胺,就能達到讓人開心愉悅,抗抑郁的作用。
因此百憂解自上市以來備受推崇,之后也有左洛復和帕羅西丁等系列藥物研發出來。但隨著各大藥企紛紛縮減或者關閉它們的神經病學研究單位以來,抗抑郁藥研究面臨著新的難題:在在百憂解得到FDA批準的十年里,在1987年,科學家推斷說血清素只是指向人們心境的一個方面,沮喪的原因和藥物的效果遠比化學失衡理論所意味著的更復雜,科學家們面臨的是一個更加難以捉摸的靶標。
這兩年奧巴馬政府推崇腦計劃,也許下一個抗抑郁癥藥物就出自于此,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硫化氫(H2S)是機體第三類氣體信號分子,對機體骨穩態和免疫穩態具有重要作用。細胞凋亡過程中,可釋放一類特殊的細胞外囊泡,稱為凋亡囊泡。凋亡囊泡具有良好的免疫調節和促再生作用,而凋亡缺陷會導致嚴重的自......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T2225021)等資助下,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魏煒研究員、馬光輝研究員團隊與軍事醫學研究院朱力研究員、王恒樑研究員團隊合作,在長效干粉吸入疫苗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以“......
本草是中藥的統稱,泛指以植物為主的天然藥物,它們組成了成千上萬種中成藥和經典名方等。近年來,中藥在治療各類疾病中展現出的特殊療效引起了業界關注。日前,在一場主題為“本草物質科學與臨床醫學”的香山科學會......
近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臨床獸醫學系研究成果《通過網絡藥理學結合試驗驗證探究白頭翁皂苷B4的免疫佐劑作用及其機制》在國際期刊Phytomedicine在線發表。這項研究首次全面研究了中藥白頭翁提取......
國際研究團隊將先進的單細胞技術與肺部器官樣體研究相結合,以繪制人類早期肺部免疫細胞的發展過程。他們的研究結果概述了這些細胞在人類肺部組織的發育過程中如何起到積極而密切的指導作用,揭示了免疫系統和呼吸系......
一支來自中國的團隊采用多組學方法,分析了隨時間變化的轉移性肝細胞癌(HCC)腫瘤內部和跨越腫瘤的分子特征,發現了早期轉移性擴散的多樣性腫瘤克隆。復旦大學肝癌研究所的肝臟外科研究員孫云帆在一封電子郵件中......
有投資者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問:董秘您好!請問公司是否有可以檢測紅斑狼瘡等免疫系統疾病的產品?謝謝!利德曼12月1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感染與免疫相關檢測項目主要適用于一般檢測項目,目前沒有可以......
石墨烯基材料(GBMs)廣泛應用于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是生物材料領域中的最具發展潛力的材料之一。 &nbs......
近日,《梅奧診所進展:數字健康(MayoClinicProceedings:DigitalHealth)》雜志發表了一篇關于AI技術結合聲音技術診斷2型糖尿病的文章。該研究顯示,只要對著智能手機說幾句......
化膿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pyogenes)是一種導致鏈球菌性咽喉炎和其他感染的細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化膿性鏈球菌制造的一種分子可能有助于解釋幾個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