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會盡管沒有達成一個具有一個法律意義上的協議,但就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不能超過2度的目標達成了共識。這就意味這2015年到2025年期間全球氣體排放要快速下降,2025年要比1990年下降一半以上,從當前排放的目標和應對措施來看,不能夠支持全球控制溫升(溫室氣體排放)不超過2度的目標,未來的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仍呈上升趨勢。
盡管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會有所下降,但是化石能源消費的總量在上升。
現在盡管節能的技術、可再生能源等減排技術具有技術上的潛力可以支持這個2度的目標。但是實現這些技術的潛力會受到資金、市場、政策、管理等各個方向的制約。
從哥本哈根大會上各國的承諾來看,現在的減排路徑不能夠支持2度減排的目標。按IDC報告,以2度為目標,發達國家到2020年要比1990年的水平至少減少25%到40%。但是現在發達國家的承諾,平均只有15%左右。發展中國家比基準情景減少15%到30%。從現在來看發展中國家承諾基本符合這樣的減排路徑。從現在到2020年,全世界還要多減排50到90億噸二氧化碳。所以現在大家都期望,今年年底的的德班大會能夠形成一個決議,繼續延續京都議定書,發達國家要做出相應的承諾。
從中國國情和發展程度來看,我們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但是中國也采取了積極的行動。我們在節約能源、減排二氧化碳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過由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能源消費合二氧化碳排放仍呈比較快的增長趨勢。
從1990年到2010年,單位能源排放下降了25%,同期發達國家只下降了25%左右,世界平均水平只有15%,可見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的成效世界矚目。但是由于我們經濟快速增長,同期GDP增長7.3倍,所以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也增長了3倍。我們人均排放量低一直是中國談判的優勢。1970年我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是世界四分之一,90年是二分之一,現在已經超過了世界的平均水平。而且世界每年新增加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一半來自于我們新增加的排放量。我們為了促進節能減排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技術領域、提高能效領域,也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顯著的成效。
十一五期間,我們關閉了單容量十萬千瓦以下的小機組電站,減少發電7200萬千瓦,相當于英國總的發電量。我們火電發電的量已經超過了美國,居于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但是由于我們國家在工業化階段,重化工業比重比較高,發展比較迅速,這就抵消了我們技術上節能的一些潛力。
中國在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成績。我們每年在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速度、新增的可再生能源供應量和新能源領域的投資都在世界的前列。新能源的比重2005年只有6.8%,去年已經提高到8.6%。所以發展的速度是世界所罕見的。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技術還比較小,盡管發展迅速,由于能源總的消費量在不斷的增加,所以化石能源的消費也還在呈增長的趨勢。十一五期間煤炭的消費量也增長了34%,所以,二氧化碳排放的總量還得不到遏制。從我們整體發展來看,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國抓住了和平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機遇期,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是,我們這種資源依賴型,粗放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從2000到2010年本世紀十年內,我們GDP增長率平均為10.4%,GDP總量提升到世界第六,人均GDP由于經濟增長和人民幣匯率及物價等方面原因,我們十年之前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去年已經超過4400美元。但是我們也付出了很大的能源、資源和環境的代價。同期能源消費增長120%,全球平均增長也只有20%。所以我們能源消費比例也由占全球的9.1%,提高到占20%左右。
所以,我們當前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發展主要是要大幅度的降低GDP的能源強度和二氧化碳強度,提高碳排放的效益。這就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低碳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切入點。在哥本哈根大會上我們提出了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標。這也是我們基于國內可持續發展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做的一個戰略選擇。
實現這個目標核心對策是要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方式。這是我們實現低碳發展核心的內容。它包括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升級、提高能效、節能降耗、產品向價格鏈高端發展,同時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轉型,促進結構性的節能。同時還要改善能源結構,大力發展物碳和低碳能源。我們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結構節能,促進技術節能,以及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結構這三個途徑,來促進我們單位GDP二氧化碳強度的下降。其中節能途徑仍然是最重要的,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加強技術創新。這是實現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全球實現控制溫升2度這樣的目標,在低碳技術領域會有很大的投資。據UNEP測算,到2050年每年新增投資1.2萬億美元,這無疑會帶來很大的新的經濟增長點,而變成一個戰略性的新興產業。
所以我們要抓住世界低碳技術快速發展這樣一個機遇,國家政策激勵,與企業自身發展動力相結合。加強企業的技術創新,打造我們國家低碳的競爭力。從現在來看,未來的十年之內,仍然是中國和平發展的黃金機遇期。我們要在相對寬松的國際環境下自主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綠色和低碳的發展。
本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們抓住了機遇、加快了發展,成為世界的經濟大國。我們GDP總量已經超過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在第二個十年,我們必須要加快發展方式的轉型,要由經濟大國變成經濟強國。
剛才我已經談到我們經濟的總量和日本相當,但我們能源消費的總量是日本的4.5倍。我們2010年能源消費總量和美國相當,但我們GDP的總量只有美國的40%。所以我們這種資源消耗大、環境代價大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所以我們要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就必須由資源依賴型、粗放擴張的模式轉變為技術創新性、內涵提高的發展模式。由注重經濟增長的速度轉向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由模仿追趕型的高碳發展路徑,轉變為自主創新型低碳綠色發展路徑上來。
為了推進低碳發展,國家發改委在十二五期間對五省、八市進行了低碳試點,在試點地區加強碳排放的統計、監測并且積極探索碳排放交易市場機制。這對我們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變化政策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我們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協調近期或者長遠。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十一五期間GDP能源強度下降了19.1%,加上能源結構的調整,GDP二氧化碳強度下降了21%。十二五期間,我們制訂了GDP能源強度下降16%,二氧化碳強度下降17%這樣的目標。這個目標實現要到十三五,如果GDP二氧化碳強度再下降15%到16%,三個五年計劃,節能效果的累計就有可能實現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45%,自主承諾目標的高限。
所以我們現在的部署是統籌考慮了我們國內的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所以我們也在不斷的加大對于減排的力度,能夠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走出中國特色的道路。
越南胡志明市每年下沉16.2毫米。圖片來源:Shutterstock/NguyenQuangNgocTonkin一項9月12日發表于《自然—可持續》的研究顯示,在48個人口最多的沿海城市中......
今夏以來,我國多地持續高溫少雨,截至9月19日,中央氣象臺已連續33天發布氣象干旱預警;7月份,北極圈溫度一度飆升至32.5攝氏度……全球極端天氣頻發,與全球氣候變化有啥關系?日前,香山科學會議第S6......
9月17日,2022浦江創新論壇“低碳與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專題論壇”在滬舉行。600余位低碳生態發展研究領域的院士專家通過線下線上參與論壇,共話低碳與綠色可持續發展。當天的論壇上,上海市科委二級巡視員......
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期間,中國能源經濟研究院發布了“2022新能源企業競爭力白皮書”“2022全球新能源企業500強排行榜”。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鑫集團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
科學家研究認為,可持續的海產品比牛肉、豬肉和雞肉為人類提供更多營養,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些發現表明,以政策促進海產飲食替代其他動物蛋白,或可改善未來食品安全,幫助應對氣候變化。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
世界氣象組織7日發布報告稱,預計本世紀熱浪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將增加,進而導致野火增多,可能會使空氣質量惡化,危害人類健康及生態系統。這是7月25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馬里波薩縣拍攝的被燒毀車輛。新華社......
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青年研究員王戎和合作者在一項新研究中指出,氣候變化對作物產量的負面影響可能會阻礙人們利用作物捕獲和封存碳并以此作為限制全球變暖的一種手段。研究結果表明,超過《巴黎協定》2℃的升......
中新網北京9月6日電北京時間5日晚8點,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正式啟動“氣候變化協同”系列行動(‘Climatex’Campaign)。此次行動旨在通過動員青年行動,提升全球公眾對氣候變化和碳中和目標的......
汾河水畔,錦繡太原,再次吸引了世界能源領域的目光。9月1日至3日,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以下簡稱“太原論壇”)在山西太原舉行。300余位來自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組織等的高級官員,部分外國駐華......
氣候變化仍在加劇,適應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干旱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尤其敏感脆弱,厘清其對氣候變化的彈性與調控機制是科學制定適應氣候變化的基礎。中科院植物所許振柱研究組基于內蒙古荒漠草原長期氣候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