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03 09:49 原文鏈接: 保健品濫觴折射扭曲的“健康觀”

      近日,權健及其保健品帝國深陷輿論漩渦,也讓保健品濫觴的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焦點。“中醫養生”“高科技保健品”與欺詐傳銷相捆綁,其所制造的社會亂象折射出一種扭曲的“健康觀”“疾病觀”乃至“生命觀”。

      迄今,保健品要不要吃的問題,仍然存在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保健品是續命還是催命,在現實中也都能各自找到案例。

      對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副院長張能維認為,健全人的機體具有一定的調節和選擇能力,只要不挑食、不偏食,即可維持營養平衡,并不需要專門補充營養素。“如果懷疑自己營養缺乏,需要到正規的醫院,看專業的醫生,做針對性檢查,進行規范治療。”他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張能維同時強調,不規范、誤打誤撞的治療方法獲得好結果的可能性非常小。雖然有些疾病難題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但規范科學的治療,是獲得最佳效果的唯一途徑。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孔祥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她認為,正常情況下,吃保健品反而會把身體平衡打亂。身體若有不適,應先看醫生,根據醫生的診斷建議,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如藥物治療、保健品調理,不能盲目聽從他人建議。

      目前,我國對保健品有明確定義,即不以治療為目的、只起輔助作用的一種膳食補充劑。也就是說,任何宣傳保健品具有治愈、治療效果的行為都涉嫌違法。

      “當務之急,是讓消費者先認識藥品、保健食品、食品的區別。”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蘇薇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強調,國家對保健品的適應癥有嚴格要求,但目前還沒有能治療腫瘤的“保健品”。

      而且,保健品亂象的背后,反映了一種不健康的“健康觀”。張能維表示,健康包括身心兩方面的健康,健康的機體需要有良好的精神狀態“做伴”。“醫學的發展史就是人類追求健康的歷史,要明確的是,健康從來都不是隨便幾樣保健品能給予的。”他強調。

      一些醫藥領域的院士專家也對《中國科學報》談了自己心中科學的“健康觀”。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癌癥中心(NCC)國家新藥(抗腫瘤)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孫燕認為,診斷前不可輕信網絡自查、商家“科普”。“我在抗癌一線戰斗了50多年,已經年近九旬,有人說我聲音依然洪亮有力,我覺得這主要歸功于我相信和堅持預防比治療好、早期治療比晚期治療好的思想。”他說。

      孫燕提到,自己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工作50多年間,該院職工約有60多人患過乳腺癌,但絕大部分都得到了治愈,僅有3人因特殊因素死亡。他認為,之所以腫瘤醫院工作人員患癌治愈率高于一般人,并沒有什么“秘方”或“特殊待遇”,主要原因是發現得早,并認真接受多學科綜合治療。

      癌癥在發生發展過程中包括癌前病變、原位癌及浸潤癌三個階段。還有一些被稱為“癌前疾病”。“如果大家能重視這些,及時加以處理,將大幅度降低癌癥的發病率。診斷是否為癌前病變不可輕信網絡自查、商家‘科普’,要去正規醫院檢查診斷。”他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兒童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醫師張金哲則表示,應積極防病,相信科學。

      已經98歲的張金哲指出,定期系統體檢十分必要,對醫生的建議也應該認真考慮。“值得注意的是,醫學書上的內容是根據廣大群眾的平均情況,具體到某一個人身上,還是要結合自身情況。如果情況允許,可以多和幾位醫生交流。”他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王隴德則直言:“‘牛奶有毒’‘南瓜能治糖尿病’‘綠豆、茄子能治百病’……我認為這些‘定律’沒有科學依據,是所謂的‘養生專家’為了賺取噱頭瞎說的。”

      “藥補不如食補。除了吃飯,我不吃任何補品,就連維生素也不亂吃。而血脂高不能吃蛋黃、局部鍛煉可以使腰圍減少、鍛煉要‘聞雞起舞’這些看起來十分科學的說法,其實也并不科學,甚至漏洞百出。如何在繁雜的‘養生知識’中獲取有益信息?我認為,把科學的健康方案傳播給百姓,‘養生專家’才沒有市場,養生知識才能去偽存真。”王隴德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航空醫學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俞夢孫指出,要從改變不良心態和生活方式做起。

      “人具有強大的自組織能力,各種疾病、亞健康狀態多由生活方式、態度的變化引發。所以,養生要從改變不良心態和生活方式做起,通過糾正‘整體心身失調’狀態,重新返回整體穩態,預防和祛除慢性疾病,進而保持身體健康。”俞夢孫說。

      此外,俞夢孫認為,解決人的健康問題,單純地用生物醫學的辦法是不可行的。一定要從對健康不利的原因入手,這就包括社會心理的原因。“一定要保持愉快樂觀的心態,良好心態是強健康因子。大家都應該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不要帶有過多的恐慌。”他說。

    相關文章

    日小林制藥紅曲產品致死人數上升,保健品為何致命?

    近日,日本小林制藥保健品事件持續發酵。3月28日,日本小林制藥公司透露,又確認兩名消費者在服用了該公司含紅曲成分的保健品后死亡。這一事件中確認的死亡人數已增至4人,服用上述問題保健品后住院的人數已增至......

    已致4死小林制藥保健品持續發酵惹禍的“紅曲”是什么

    3月22日,日本知名制藥品牌小林制藥宣布回收功能性食品“紅曲膽固醇”“內脂幫手+膽固醇”和“納豆激酶干爽粒GOLD”等三種產品。小林制藥稱,食用了該公司銷售的“紅曲膽固醇”的人中,有13人出現了浮腫和......

    罰款20萬元杭州市下城區查處一起保健品會銷案

    近期,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市場監管局接到熱心群眾舉報,稱轄區某寫字樓二樓某公司有大量老年人聚集,疑似非法銷售保健品。接舉報后,下城區市場監管局潮鳴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出動執法人員分兩批(第一批穿便裝隨同......

    浙江杭州臨安嚴查假冒某品牌保健酒

    2019年10月12日,浙江杭州市臨安區市場監管局高虹市場監管所接到臨安區某保健酒代理商的電話稱:該區高虹鎮某公司的老板朱某提供信息,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進一批該品牌的保健酒,該批保健酒涉嫌假冒。杭州......

    浙江杭州臨安區多措并舉治理保健品市場亂象

    目前老年消費群體已成為保健品市場最為關注的重點對象,通過將保健品銷售與會銷宣傳的牢牢結合,在銷售人員營造的諸如概念恐慌、饑餓營銷的氛圍里,在各種生病不打針、不吃藥即可治愈的美好承諾中,廣大老年消費者往......

    市場監管總局就保健品有關情況舉辦專題新聞發布會

    2019年8月20日上午10時,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總體情況。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于軍:各位媒......

    貴州查辦違法保健品案件324件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不斷強化執法力度,著力創新監管機制,促進競爭環境不斷改善,消費環境穩中向好。今年上半年牽頭推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開展協作執法1775次,查辦違法案件324件,移送司法機關3......

    2020年起中國市場上的保健品要醒目標注非藥物警示語

    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0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2020年起,中國市場上的保健用品必須在其包裝注明“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治療疾病”的內容,保健品市場或將告別“包治百病”“靈丹妙藥”式的浮夸宣......

    加拿大對一家保健品公司的所有產品進行召回

    2019年5月29日,加拿大衛生部發布召回通告,對KonsarFutureNutritionInc.生產的所有產品進行召回。加拿大衛生部視察了該公司的生產基地,發現了嚴重的不衛生條件和質量控制問題。加......

    保健品能否緩解脂肪肝

    吉林讀者李先生問:我父親最近檢查發現脂肪肝,有朋友推薦他使用某種護肝類保健品,說是可以治療脂肪肝,請問靠譜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醫師吳培解答:不靠譜。保健品不是藥品,它頂多起到一定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