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科學研究是創造性的活動,科學家需要自由的環境,思想自由非常重要,即便科學家揭示的真相并不讓人舒服,也要接受。科學家的思想如果受到限制,或者刻意想要朝某個方向發展,就不可能成為真正優秀的科學家。科學就是要敢于挑戰常識,挑戰權威。”今天(9月12日),在由中科院大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上,諾貝爾獎獲得者、英國皇家學會會長保羅·納斯談了自己對做好科研的感想。
一個好的科學研究具有怎樣的價值?如何支持高質量的科研?保羅·納斯給在場數千名學生作了題為《讓科學發揮作用》的報告,分享自己的心得。他認為,良好的科學研究工作是開放的,證據充分,具有創新性,基于可以重復的觀察與實驗以及理性、客觀的判斷。好的科學家應當有批判精神,如果觀察和試驗結果與最初想法不符,就應該否定或者修正。他特別強調,科學研究是漫長而艱難的,做科研需要強大的動力,這來自于好奇心和激情驅使。
如何選擇支持的項目?保羅·納斯認為,考察項目要考慮科學家本身的能力以及申請課題的有效性。項目資助機構更應該關注層次較高的選題,只要確定大方向,不要對一些枝節過于挑剔。“他們需要信任這些科學家,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去研究。”當然,在選擇項目時,既要考慮研究者本身,也要考慮到利用研究成果的人。科研成果應用通常都是跨領域跨學科的,且需要團隊合作,可能會涉及市場分析、法律、金融等行業,這就需要組織者能夠讓不同背景的人互相尊重,消除隔閡,充分合作。
“科學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化,可以幫助改善人類的生活方式。”保羅·納斯說,科學中創新非常重要,必須把科學成果轉化成應用,并促進經濟和人類的發展。原有的科學知識和新的知識相互聯系,這就形成了一個互動的體系。這種科研過程,既能夠影響上游科學研究,也能影響下游的成果應用。
那么,為什么有時候科學發揮不了作用?保羅·納斯在回答這一問題時,指出兩種可能性,一種是科學家朝著自己既定方向去證明假設時,有可能這個方向是錯的,因此要學會懷疑和反思自己的想法;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科研項目資助者希望得到一個特定的結果,科學家感覺必須要得到那些預定的答案。這些都會對科學產生影響。他以氣候變化研究舉例,科學家要避免選取對一方有利的資料數據支持某種觀點,盡可能地讓科學免受政治、意識形態等影響。
5月1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德國哥廷根大學厄溫·內爾(ErwinNeher)教授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名譽教授厄溫·內爾,德國生物物理學家,研究領域包括鈣離子信號傳導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神經遞質的釋......
6月26日,外媒Businessline報道,約翰·班尼斯特·古迪納夫(JohnBannisterGoodenough)去世,享年100歲。此時距離其101歲的生日,只差1個月。JohnGoodeno......
“我不擅長做計劃,但自小就能熟記元素周期表。對我來說,(科研)發現便是到元素周期表里去‘釣魚’”,正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兩度摘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卡爾·巴里·夏普利斯(K.BarryS......
“最好的投資是對基礎研究的投資,為知識本身而追求知識。歷史的經驗是,追求知識就能解決最大、最困難和最重要的問題。它不是試圖解決一個大問題,而是通過鼓勵更多人追求對世界和自然的知識,從而出現了解決大問題......
自新冠病毒在美國蔓延以來,美國政府便一直致力于“甩鍋”給中國,以模糊國內民眾對其抗疫不力的指責。在多次污蔑中方“未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后,美國政府官員和多家媒體串通一氣,無視醫學常識,炒作所謂“病毒來源......
近幾個月,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名譽教授、國際顧問等名義受聘國內高校或研究機構。天津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8月30日發布消息:日前,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癌癥研究中心哈拉爾德·楚爾·豪森教授及夫人來訪天津......
10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9日聯名簽署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組織停止反對通過生物技術改良農作物和食物的活動。這封寫給綠色和平組織、聯合國和世界各國政府的聯名信說,綠色和平組織領導的反對現代植物育種活動一再......
馬丁·卡普拉斯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荷蘭科學院外籍院士和英國倫敦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他于1966年開始在哈佛大學擔任教授,并一直從事研究工作至今。“我喜歡三件事情:化學、攝影和烹飪。......
第64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大會(LindauNobelLaureateMeetings)29日下午在德國南部城市林道開幕,37名諾獎得主及來自大約80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名年輕科研人員出席。30名中國......
星巴克或賠卡夫27.6億美元“分手費”最近,我國61名院士請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讓轉基因食品安全再次引發關注,圍繞著“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爭議似乎一直沒停。11月13日來海口參加第四屆世界基因產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