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德國哥廷根大學
厄溫·內爾(Erwin Neher)教授
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厄溫·內爾,德國生物物理學家,研究領域包括鈣離子信號傳導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神經遞質的釋放和突觸可塑性。1991年,他因發現細胞內離子通道、開創膜片鉗技術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研究成果對心臟疾病、癲癇、神經和肌肉系統疾病的研究,以及新藥研究都有顯著的積極影響。
尤政對厄溫·內爾教授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高度贊揚厄溫·內爾教授在神經科學和生理學領域的學術成就和學術聲譽,并簡要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他指出,我校對德合作源遠流長,已同30余所德國高校及研究機構持續開展人才聯合培養及合作研究。
尤政表示,自1994年起,厄溫·內爾教授與我校生命學院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方面緊密合作,取得豐碩成果;期望雙方圍繞創新型人才培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方面進一步開展合作,產出更多的標志性成果,成為中德兩國科技教育合作新典范,為推動生物物理學科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厄溫·內爾教授高度肯定華科大的辦學成果,表示非常榮幸能夠擔任學校的名譽教授。他結合1994年訪問我校并獲授學校榮譽博士學位的經歷,簡要介紹了與我校開展合作交流的歷程與成果。厄溫·內爾教授表示,30年來,雙方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開展了深層次的交流與合作,自己也見證了中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和中德學術交流合作的豐碩成果;期望今后繼續在師生交流、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化創新合作,推動中德關系友好發展。
生命學院院長劉劍峰介紹了厄溫·內爾教授的學術成就,以及與學院的合作交流情況,希望雙方繼續積極投身國際化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打造中德高教合作新示范貢獻力量。
1994年11月,厄溫·內爾教授應邀來校訪問講學。他為全校師生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報告廳內座無虛席。之后,厄溫·內爾教授進行了第二次學術報告,這次學術報告內容更加深入,師生交流氣氛十分活躍。厄溫·內爾教授還來到生命學院細胞信使實驗室,為師生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試運行指導。厄溫·內爾教授既是細胞膜生物物理的理論家,也是實驗能手,經過他的指導,實驗室的光電系統進入正軌運行。訪學過程中,厄溫·內爾教授獲頒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證書,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楊叔子院士為其頒發證書。
在那之后,厄溫·內爾教授同我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1995年,厄溫·內爾教授給我校來信,信中提到其申請了一項“單細胞的分泌事件的檢測、處理與分析”課題,邀請包括徐濤在內的兩名博士生前往哥廷根實驗室工作兩年。二人在內爾博士的親自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和答辯。隨后,學校還派出多名研究生去哥廷根實驗室深造。2018年,我校校友、生命學院原副院長徐濤獲評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0年4月6日至7日,厄溫·內爾教授夫婦應邀再次訪問我校,雙方就長期開展科研合作的可行性交換了意見。訪問期間,厄溫·內爾教授做客“科學精神與實踐”講座,為師生作了題為“大腦信號:中樞神經系統內的傳遞與信息處理”的報告。
5月1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德國哥廷根大學厄溫·內爾(ErwinNeher)教授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名譽教授厄溫·內爾,德國生物物理學家,研究領域包括鈣離子信號傳導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神經遞質的釋......
5月15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德國哥廷根大學厄溫·內爾(ErwinNeher)教授受聘為華中科技大學名譽教授厄溫·內爾,德國生物物理學家,研究領域包括鈣離子信號傳導的分子和細胞機制,神經遞質的釋......
6月26日,外媒Businessline報道,約翰·班尼斯特·古迪納夫(JohnBannisterGoodenough)去世,享年100歲。此時距離其101歲的生日,只差1個月。JohnGoodeno......
“我不擅長做計劃,但自小就能熟記元素周期表。對我來說,(科研)發現便是到元素周期表里去‘釣魚’”,正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兩度摘得諾貝爾化學獎的卡爾·巴里·夏普利斯(K.BarryS......
“最好的投資是對基礎研究的投資,為知識本身而追求知識。歷史的經驗是,追求知識就能解決最大、最困難和最重要的問題。它不是試圖解決一個大問題,而是通過鼓勵更多人追求對世界和自然的知識,從而出現了解決大問題......
5月1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公益訴訟起訴人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訴被告張某侵害著名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名譽、榮譽一案公開開庭審理,法院當庭宣判,被告張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國家級新聞......
自新冠病毒在美國蔓延以來,美國政府便一直致力于“甩鍋”給中國,以模糊國內民眾對其抗疫不力的指責。在多次污蔑中方“未及時通報疫情信息”后,美國政府官員和多家媒體串通一氣,無視醫學常識,炒作所謂“病毒來源......
近幾個月,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以名譽教授、國際顧問等名義受聘國內高校或研究機構。天津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8月30日發布消息:日前,諾貝爾獎獲得者、德國癌癥研究中心哈拉爾德·楚爾·豪森教授及夫人來訪天津......
108名諾貝爾獎獲得者29日聯名簽署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組織停止反對通過生物技術改良農作物和食物的活動。這封寫給綠色和平組織、聯合國和世界各國政府的聯名信說,綠色和平組織領導的反對現代植物育種活動一再......
馬丁·卡普拉斯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荷蘭科學院外籍院士和英國倫敦皇家學會外籍院士。他于1966年開始在哈佛大學擔任教授,并一直從事研究工作至今。“我喜歡三件事情:化學、攝影和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