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照片被掛在很多藥店,有些店一見他來,就關上大門;甚至去醫院看病,他都會吃閉門羹。他叫高敬德,從2004年起,他不斷周旋在藥監部門、工商局、醫藥公司、醫院、藥店之間,鍥而不舍地自費打擊假藥,被老百姓和媒體稱為“全國藥品打假第一人”。
1月13日,《生命時報》記者在上海肺科醫院的住院部見到了高敬德。43歲的他身形瘦小,佝僂著腰,走路一瘸一拐――這是打假時被人毆打留下的后遺癥。他說:“這兩年舊疾發作,我在南京、上海等地求醫,卻吃了閉門羹,可能怕我在醫院里發現假藥吧。”
“假藥斗士”曾受過假藥苦
在成為“假藥斗士”前,高敬德就在醫藥企業工作。會走上打假的路,就是因為他也受過假藥的坑害。
2003年,高敬德到沈陽參加一個大型藥品交易會,聽到同行介紹某愈肝片治療脂肪肝效果不錯。他一回上海,就到醫院買了兩瓶,一瓶自己吃,一瓶給了同患脂肪肝的表哥。但兩人服用半瓶后,都出現了惡心、嘔吐、皮膚紅疹、瘙癢等癥狀,表哥還出現昏迷。多年的從業經驗讓高敬德意識到,自己買了假藥。隨后,他借著藥企高層的身份,兩次前往位于云南的該藥生產廠家取證,證明該廠家盜用了別人的商品名和包裝。2004年6月,上海市藥監局核實了高敬德的舉報,頒給他5000元獎勵。
幾個月后,高敬德發現上海的一些醫院、藥店仍在銷售這一假藥。沒過多久,公司還因其舉報行為,辭退了他。高敬德這下和假藥較上了勁,立志“專職”打假。2008年9月,高敬德接到線報,稱南京大學醫院在賣假的洛賽克(奧美拉唑鎂腸溶片,一種胃藥)。于是他來到醫院,稱自己有哮喘,要求住院治療以便“臥底偵查”。隨后,他在門診樓碰到一位老婆婆,拿著剛開好的洛賽克。高敬德發現,這盒藥包裝粗糙,紙張手感異樣,明顯是冒名頂替的假貨。高敬德向當地藥監局舉報,查證該藥系假藥,且細菌超標。
“我如果發現假藥,一定要想辦法買一盒,這是證據。”打假多年,高敬德知道自己成了“公眾人物”,因此上藥店前都要喬裝打扮。他會戴著假發或帽子,進去后先佯裝咨詢,問這問那,等銷售人員卸下防備后,再提出買某種假藥。如果發現冒充藥品的保健品,他還會以報銷為由,請銷售人員開發票,寫明商品名,并蓋上藥店印章。
假藥為何難根除
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加大了打擊、查處假藥的力度。日前,國家藥監局還公布了全國利用互聯網宣傳銷售假藥的十大典型案件。但現實情況是,假藥始終無法從市場上根除。采訪中,記者發現了背后存在的多方面“推手”。
巨大利潤讓人鋌而走險。高敬德在云南一家制假企業看到,廠房是一個廢棄營房,門窗殘缺不全,蒼蠅成群飛舞。有些假藥就是把中西藥的原料碾碎,混裝在一個膠囊里;有些是用面粉、糖水或色素糊弄了事。高敬德說:“這些藥成本只要幾毛錢,擺在藥店里賣竟要四五十元。一旦被查處,需要繳納的罰金和利潤不成正比,制假企業完全有能力另起爐灶。”
利益鏈條難以斬斷。上海一位代理銷售某補腎中成藥的蔡先生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藥店經營的藥品中,大品牌藥的利潤最低,而自身代理的品牌或仿名牌藥,利潤可達70%―80%。為保證收益,銷售人員首先會向顧客介紹仿名牌藥,或進價低、售價高的小品牌藥。此外,廠家業務員和藥品代理商,都會拿高額回扣“利誘”藥店和醫院藥房的采購人員,或者用出境游當誘餌,獎勵藥賣得多的醫院和藥店負責人。
權利糾纏難管理。我國檢驗、審批藥品的部門,往往是藥品監管部門的下屬事業單位。中國保健協會市場工作委員會委員于斐表示,有些監管者利用手中的審批、監管權牟利,這一問題存在多年,且愈演愈烈。還有些冒充藥品的保健品是在地方藥監局申請批號,然后在全國銷售。各地審批、監管標準不一,也讓制假企業有機可乘。
取證困難、源頭難查。一次,高敬德發現南京一家藥店銷售的鮑威爾聯邦健力片是假藥,但在場的藥監部門工作人員無法驗證。高敬德當場服下幾粒,不久便陷入昏迷,被送到醫院搶救。上海和南京藥監局相關人員向本報記者表示,有些售假者精明得很,會把假藥藏起來,或只在柜臺擺放一部分,趕赴現場的工作人員常常會撲空。還有些假藥的包裝盒上留的是假地址和假電話,很難揪出制假源頭。
電視、網購藥品最需警惕
高敬德提醒說,識別藥品真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批準文號。可以登陸國家藥監局網站,輸入藥品包裝盒上的審批文號,看看它究竟是“藥字號”還是“健字號”。此外,“健字號”和“食字號”的都是保健品,不能宣稱有治療功效。“一般在電視和網絡上打廣告,宣稱療效多么顯著的,都是假藥。”
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網專家孫忠實提醒,識別假藥,還要認真看藥品包裝和說明書。假藥工藝粗糙、色澤不正,包裝和說明書印制粗劣。“除了患者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政府對待制假者也絕不該手軟,要重罰造假者,讓他們傾家蕩產,再也沒能力繼續危害消費者。”孫忠實說。
近日,日本小林制藥保健品事件持續發酵。3月28日,日本小林制藥公司透露,又確認兩名消費者在服用了該公司含紅曲成分的保健品后死亡。這一事件中確認的死亡人數已增至4人,服用上述問題保健品后住院的人數已增至......
3月22日,日本知名制藥品牌小林制藥宣布回收功能性食品“紅曲膽固醇”“內脂幫手+膽固醇”和“納豆激酶干爽粒GOLD”等三種產品。小林制藥稱,食用了該公司銷售的“紅曲膽固醇”的人中,有13人出現了浮腫和......
美國FDA于12月21日發出警告,提醒批發商、藥房、醫務人員和患者在美國藥品供應鏈中發現了1mg的假冒Ozempic(司美格魯肽)注射液,建議相關者檢查收到的產品,勿分銷、使用或銷售如下圖所示批號NA......
每盒成本僅為14.6元的淀粉丸通過包裝設計和虛假宣傳搖身一變成為“863復活丹”以1000元至6980元不等的高價售出受害人多為老年人……近日,江西省景德鎮市珠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對由景德鎮市公安機關偵辦......
在線藥店的爆炸式增長和供應鏈問題,使造假者更容易從假藥或摻假藥物中獲利。據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中心科學》上的一項研究,韓國研究人員用熒光絲蛋白創造了可食用標簽,可直接放置在藥丸或藥液中。標簽中的代碼......
近期,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市場監管局接到熱心群眾舉報,稱轄區某寫字樓二樓某公司有大量老年人聚集,疑似非法銷售保健品。接舉報后,下城區市場監管局潮鳴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出動執法人員分兩批(第一批穿便裝隨同......
2019年10月12日,浙江杭州市臨安區市場監管局高虹市場監管所接到臨安區某保健酒代理商的電話稱:該區高虹鎮某公司的老板朱某提供信息,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進一批該品牌的保健酒,該批保健酒涉嫌假冒。杭州......
目前老年消費群體已成為保健品市場最為關注的重點對象,通過將保健品銷售與會銷宣傳的牢牢結合,在銷售人員營造的諸如概念恐慌、饑餓營銷的氛圍里,在各種生病不打針、不吃藥即可治愈的美好承諾中,廣大老年消費者往......
2019年8月20日上午10時,市場監管總局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保健食品標注警示用語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錄與保健功能目錄管理辦法》總體情況。市場監管總局新聞宣傳司司長、新聞發言人于軍:各位媒......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不斷強化執法力度,著力創新監管機制,促進競爭環境不斷改善,消費環境穩中向好。今年上半年牽頭推進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開展協作執法1775次,查辦違法案件324件,移送司法機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