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12-20 18:22 原文鏈接: 全球林棲脊椎動物滅絕債務始于第二次工業革命

    記者20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匯編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生物、自然地理和生態數據集,用歷史證據表明了全球林棲脊椎動物的滅絕債務始于19世紀中葉,即第二次工業革命伊始。相關科研成果于近日發布于生物學頂級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

    據了解,滅絕債務是指人類破壞生態系統和導致生活在該生態系統內的物種的滅亡之間存在的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的延遲。森林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支柱,盡管它們僅占全球陸地表面的30%,但維持著近80%的生物多樣性。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與森林棲息地的收縮和破碎化密切相關。

    為應對危機,過去的兩個世紀以來,各國政府和組織已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大量的保護地。然而,由于缺乏長達幾個世紀的棲息地變化數據,無法確定物種滅絕債務的信號有多強,以及這些債務是何時開始的。此外,尚不清楚全球已建立的保護地是否對緩解物種滅絕債務的累積起到積極作用。

    為更好制定全球變化背景下的物種滅絕預防措施,高效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國科研人員通過匯編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生物(以森林為主要棲息地的6120種爬行動物、4278種哺乳動物和6047種兩棲動物的天然分布范圍)、自然地理(公元前1500年至1992年全球逐年森林覆蓋數據集)和生態(超25萬個保護地、867個生態區和14個生物群系)數據集,用歷史證據表明了全球林棲脊椎動物的滅絕債務始于第二次工業革命伊始。

    在19世紀中葉之前,林棲脊椎動物的豐富度和森林覆蓋率之間的相關性較穩定。然而,從那時開始至現代,兩者的相關性快速降低。在具有較高滅絕風險(易危、瀕危和極度瀕危)的脊椎動物類群中,同樣檢測到較強的滅絕債務信號。區域上,除熱帶和亞熱帶闊葉林外,其余森林生物群系的相關性模式多數遵循全球類似的趨勢。

    研究揭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是全球林棲脊椎動物滅絕債務最早的信號,表明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生境變化開始帶來延遲的生物多樣性損失。更重要的是,全球保護地對林棲脊椎動物滅絕債務積累的緩解作用并不像對減緩森林覆蓋率那樣立竿見影,而是具有明顯的時間滯后效應。

    該現象對于棲息在泰加林和溫帶針葉林中的脊椎動物類群尤為明顯,這表明過去兩個世紀在全球范圍內已建保護地仍需至少幾十年時間來有效地減緩生物多樣性喪失。

    相關文章

    恐龍為何滅絕?最新研究:希克蘇魯伯撞擊塵埃或是主因之一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地球科學》最新發表一篇氣候研究論文認為,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撞擊時造成巖石粉碎帶來的細小硅酸鹽塵埃,可能在全球氣候變冷和撞擊發生后對光合作用的破壞中發揮了主要作用,這......

    堅硬、長壽、能忍耐,龜類的優勢正把它們帶向滅絕

    龜類已在地球上生存2億多年,它們經受住了漫長的自然選擇的考驗。但不幸的是,特異的外殼、堅韌的環境忍耐力、長壽,以及倚賴于溫度的性別決定,這些曾經使得它們存活下來的性狀和策略,在人類世卻變成了它們的劣勢......

    小行星撞擊地球后,恐龍不敵人類的原因

    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的一篇新論文,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和瑞士弗里堡大學的一個古生物學家團隊利用對化石記錄的統計分析,確定了胎盤哺乳動物(包括人類、狗和蝙蝠)起源于恐龍大滅絕之前,這意味著......

    全球近2/3珊瑚礁鯊和鰩或瀕臨滅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768.shtm中新網北京1月18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

    全球林棲脊椎動物滅絕債務始于第二次工業革命

    記者20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悉,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通過匯編迄今為止最全面的生物、自然地理和生態數據集,用歷史證據表明了全球林棲脊椎動物的滅絕債務始于19世紀中葉,即第二次工業革命伊始。......

    38年,他見證了一場拯救滅絕的“接力”

    今年,作為鱘類專家的危起偉退休了。可就在7月21日,他研究了30多年的長江珍稀魚類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滅絕。而他還在持續研究的長江極危物種——中華鱘也進入自然種群滅絕的倒計時。過去半......

    超過一半的未予評估物種或有滅絕風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因生態學數據缺失而未予評估的物種中,有56%很可能存在滅絕風險。研究顯示,這類數據缺乏物種可能比IUCN評估過的其他物種面臨更大的滅絕風險,提示當前保育優先......

    亟需有效法規保護大型食肉動物免遭滅絕

    中新網北京7月22日電(記者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學術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篇保育研究論文提醒稱,需要有效的國家和國際法規來扭轉大型食肉動物(如虎、狼和鷹)的種群下降,降低其滅絕風險。......

    痛惜!長江白鱘被認定滅絕

    我國科研人員關于長江白鱘滅絕的研究結果得到進一步確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7月21日更新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顯示,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白鱘是長江特有物種,被譽為“中國淡水魚之王”,是距今1.5億年......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宣布白鱘滅絕

    綜合報道,當地時間21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發布最新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宣布長江鱘(Acipenserdabryanus)由極危轉為野生滅絕,并證實白鱘(Psephurusgl......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