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4-10 11:37 原文鏈接: 全球肝內膽管癌死亡率升高肝外膽管癌死亡率趨于平穩

      肝內膽管癌(ICC)和肝外膽管癌(ECC)由于其診斷和鑒別相對困難,目前所能得到明確的研究結果較少。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這兩種腫瘤的死亡率趨勢不盡一致。

      近期意大利米蘭大學生物醫學與臨床科學系的Paola Bertuccio教授聯合多位意大利及美國學者對全球32個國家1995-2016年登記的ICC和ECC死亡率趨勢進行了總結分析,發現在過去20年,全球大部分國家ICC死亡率持續上升,而ECC死亡率趨于平穩或下降。

    圖片.png

    文章發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

      ■ 大部分國家ICC死亡率升高

      本世紀初,在大多數國家,ICC導致的男性死亡率始終低于10萬分之一。2002-2012年間,除芬蘭外,所有國家的死亡率都有所上升。其中,挪威、克羅地亞、丹麥、英國、德國和英國的變化幅度最大。至2010-2014年,大多數國家男性ICC患者的死亡率為1-2/10萬人年。

    圖片.png

    全球男性各年齡階段ICC、ECC年齡標準化死亡率/10萬人及其變化趨勢

      2002年前后(2000-2004)、2007年前后(2005-2009)、2012年前后(2010-2014)

    圖片.png

    2010-2014年期間,各國男性、女性ICC患者的死亡率

      女性也有類似的模式,盡管比例低于男性。除芬蘭(-15%)和日本(-1.7%)外,所有國家女性ICC患者的死亡率均有所上升。變化最大的是克羅地亞、挪威、立陶宛、丹麥、英國、阿根廷和智利。死亡率超過1/100000的為香港、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奧地利、比利時、法國、瑞士和挪威。死亡率最低的(低于0.5/10萬)為阿根廷、匈牙利、巴西、委內瑞拉、捷克共和國、智利和波多黎各。美國的ICC死亡率為0.8/10萬名女性,日本為0.6/10萬名女性。

    圖片.png

    全球女性各年齡階段ICC、ECC年齡標準化死亡率/10萬人及其變化趨勢

    2002年前后(2000-2004)、2007年前后(2005-2009)、2012年前后(2010-2014)

      ■ 大多數國家ECC死亡率趨于平穩或下降

      在男性ECC方面,在本世紀初的死亡率為0.5-0.9/10萬人。在過去的十年中,大多數國家的ECC死亡率都有所下降(如圖8)。2010-2014年,ECC的死亡率顯示,除日本外,所有國家的男性死亡率都低于1/10萬。在一些中歐和北歐國家、加拿大以及大多數拉美國家、以色列和澳大利亞,ECC的男性死亡率最低,低于0.1/10萬。

      在大多數國家,女性ECC死亡率也下降。2010-2014年女性ECC死亡率最高的是日本(1.4/10萬人),其次是奧地利、德國和其他中歐國家。

    圖片.png

    2010-2014年期間,各國男性、女性ECC患者的死亡率

      就ICC而言,男性死亡率在過去十年中大幅上升,其比率在2-3/10萬男性之間。2010-2014年,香港、奧地利、法國和西班牙的死亡率最高。最低的是在拉丁美洲登記的8個國家。

      ECC的死亡率低于1/10萬,日本、匈牙利和德國除外。在中年女性中,ICC呈上升趨勢。在2010-2014年,ICC的死亡率在1-2/10萬人/年左右變化。相比之下,大多數國家45-64歲女性的ECC死亡率下降,低于0.4/10萬,只有少數國家的ECC死亡率在0.5-1.0/10萬之間。

    圖片.png

    全球男性45-64歲ICC、ECC年齡標準化死亡率/10萬人及其變化趨勢

    2002年前后(2000-2004)、2007年前后(2005-2009)、2012年前后(2010-2014)

    圖片.png

    全球女性45-64歲ICC、ECC年齡標準化死亡率/10萬人及其變化趨勢

    2002年前后(2000-2004)、2007年前后(2005-2009)、2012年前后(2010-2014)

      該研究為全球ICC及ECC的死亡趨勢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作者認為全球死于ICC的人數正在增加,需要通過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來更好地了解其決定因素。在全球范圍內觀察到ICC死亡率的增加,可能由于疾病分類越來越細,但同時越來越多的疾病危險因素也是其重要原因。ECC的死亡率趨于平穩或下降,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使用的增加。

    相關文章

    AI助力探索癌癥最佳診療方法

    科技的迅猛發展使癌癥診療方法日新月異。在近日舉行的柏林科學周活動中,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MDC)向公眾展示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AI)的在線工具,可幫助醫生和患者找到最適合的診療方法。研究人......

    新型納米水凝膠可增強免疫系統腫瘤殺傷力

    近日,《美國化學會·納米》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陳春英課題組在抗腫瘤納米藥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該團隊首次在乏氧腫瘤細胞表面形成納米纖維狀水凝膠結構,抑制腫瘤外泌體擴散,同時攜......

    新技術助力多種腫瘤內細胞豐度的精準預測

    11月8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雪飛團隊與香港浸會大學副教授田亮團隊展開合作的最新成果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合作團隊開發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與公開單細胞數據集的解卷......

    研究結果表明細胞暴露在缺氧條件下可能存在某種記憶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癥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16個基因,乳腺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后,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存活。每一種都是阻止癌癥復發的潛在治療靶點,其中MUC1已經在臨床試驗中。這項研究于9月2......

    研究揭示先天免疫信號與乳腺組織腫瘤發展之間的聯系

    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SK)的研究人員發現,除了防御病原體外,人體的先天免疫系統還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幫助保護我們基因組的穩定性——這種方式對癌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最近的兩篇論文中,分子生物學家......

    研究表明這兩種不飽和脂肪酸能防癌

    近日,一項發表于《國際癌癥雜志》的研究,分析超25萬人的數據后發現,除了降低膽固醇、保持大腦健康和改善心理健康狀況外,不飽和脂肪酸歐米伽3和歐米伽6還有助于預防各種癌癥——它們的水平越高,患癌風險越低......

    癌癥DNA環“密碼”被科學家破解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團隊及其國際合作者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三篇研究論文,徹底改變了科學界對小DNA環(ecDNA)在人類癌癥中所起作用的理解。這些研究詳細闡述了ecDNA在近15000例癌癥患者中的......

    諾獎得主卡羅爾·格雷德:長端粒更易患癌癥,短端粒則易患年齡退行性疾病

    哪些人更容易隨著年齡增長罹患退行性疾病?哪些人更容易罹患癌癥?“端粒長度的平衡在人類疾病中起了關鍵作用。長端粒更容易導致癌癥,短端粒則更容易患與年齡相關的退行性疾病。”在10月25日舉行的2024年世......

    誘導分化治療,讓肝癌細胞“改邪歸正”

    從首次在國際上提出轉錄因子誘導分化治療腫瘤的新策略,到首次在臨床上成功實現實體瘤誘導肝腫瘤細胞轉化,讓肝癌細胞“改邪歸正”,海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上海長征醫院)消化內科主任謝渭芬教授領銜的課題組,......

    CART細胞療法有望革新紅斑狼瘡的治療格局

    近年來,CAR-T細胞療法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應用取得了巨大成功,已成為抗擊多種惡性腫瘤的強大武器,僅在國內就有多達六款CAR-T產品獲批上市。而在腫瘤之外,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CAR-T細胞療法在自身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