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滑是近代摩擦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指摩擦系數在10-3量級或更低的潤滑狀態。超滑有望為節能降耗、機械裝備設計帶來變革性進步。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納米潤滑課題組等在固體超滑新體系創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研究人員采用“摩擦+催化”結合的方法,建立了不依賴薄膜沉積工藝,通過外部“催化”調控摩擦的新體系(圖1),利用金屬催化作用在碳膜摩擦界面形成石墨烯包裹的金屬顆粒。同時,石墨化外殼起到電子屏蔽效應,消除界面粘附強度,實現了宏觀超滑(~0.008)。石墨化包裹和電子屏蔽是摩擦催化誘導超滑產生的本質原因,也是判斷催化導致超滑實現的主要依據。
研究人員利用類富勒烯碳膜超彈性,設計了基于微觀尺度接觸應力分散,實現了高承載超滑的新型摩擦配伍體系(圖2)。超彈性分散了施加于二維材料上接觸應力,避免應力集中引起的二維材料起皺、褶皺或結構破壞,維持二維材料結構完整,并減弱了環境化學作用,最終實現了高承載(15N)、環境穩健(RH~40%,~0.009)、宏觀尺度超滑。超彈性配副解決了結構超滑低承載和環境敏感等問題,對推動超滑新概念技術和工程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人員提出摩擦限域調控能量耗散的方法,即通過利用磨合期高能量,促進摩擦限域化學發生和結構演變,實現了穩態近零能量耗散(圖3)。具體為,引入二維層狀材料(過渡金屬硫屬化物)到碳膜摩擦界面上,將碳膜磨損產物(a-CWPs)裹入二維材料層間,形成TMDC/a-CWPs夾層結構;基于剪切誘導二維限域和載荷驅動石墨化的協同作用,夾層結構在磨合階段很容易轉變為石墨烯/TMDC異質結構,最終實現穩態宏觀超滑(~0.006)。
該研究為在工程粗糙和磨損表面上實現超滑提供了簡易方法,也為合成與石墨烯相關的各種異質結構提供了有效策略,同時為設計具有超滑性能的分層異質涂層指明發展方向。該研究工作與瑞士巴塞爾大學教授Ernst Meyer、瑞典呂勒奧工業大學副教授史以俊共同完成。
相關成果分別發表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等項目的支持。
“動了!”看到電流表的數字跳動了一下,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博士后(現為首都師范大學教師)梁茜放下心來。盡管最初只有幾微安的微弱電流,但梁茜確信,以廢棄口罩為原料制造摩擦納米發電機(TEN......
摩擦/力致發光材料能將機械力學信號直接轉化成光信號,在結構健康監測、生物力學傳感、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然而,現有摩擦/力致發光材料普遍存在難以自恢復、重復性差以及易受環境干擾等......
固-液界面的摩擦起電行為是表界面的重要性質之一,與界面摩擦與潤滑狀態、雙電層的形成、能量耗散過程等相關,但內在工作機制存在較多未解之謎。實現原位動態監測是揭示其界面起電行為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中國科學......
超滑是近代摩擦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指摩擦系數在10-3量級或更低的潤滑狀態。超滑有望為節能降耗、機械裝備設計帶來變革性進步。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納米潤滑課題組......
超滑是近代摩擦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指摩擦系數在10-3量級或更低的潤滑狀態。超滑有望為節能降耗、機械裝備設計帶來變革性進步。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納米潤滑課題組......
超滑是近代摩擦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指摩擦系數在10-3量級或更低的潤滑狀態。超滑有望為節能降耗、機械裝備設計帶來變革性進步。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納米潤滑課題組......
設計在濕環境下具有可逆黏附和摩擦調控特性的智能材料,一直是仿生科學和材料工程領域的重大挑戰。大自然中大部分生物能夠在不改變界面物理化學相互作用的情況下僅僅依靠黏附器官的動態機械形變就能實現快速可逆黏附......
近日,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唐群委教授團隊在全無機CsPbBr3鈣鈦礦摩擦納米發電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并在材料領域頂級刊物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發表了題為“Diele......
摩擦起電和靜電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由于它很難被收集和利用,往往是被人們所忽略的一種能源形式。自從2012年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發明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以來,全世界的學者從各......
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能源始終是關鍵和重要的話題,它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近年來,由化石燃料燃燒所導致的氣候惡化和能源危機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因此,當前急需尋找其他可再生的清潔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