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致發光材料能將機械力學信號直接轉化成光信號,在結構健康監測、生物力學傳感、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然而,現有摩擦/力致發光材料普遍存在難以自恢復、重復性差以及易受環境干擾等問題,嚴重限制了其實際應用。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潤滑材料重點實驗室王趙鋒研究員團隊長期從事摩擦/力致發光機理、性能調控及器件研究。最近,該團隊發展出了一種基于界面摩擦電場誘導電子轟擊發光模型的稀土摻雜磷酸鹽基摩擦/力致發光復合材料。無需預充能,該材料在機械力學的刺激下可直接展現出明亮的藍色摩擦/力致發光。相關論文發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據了解,相較于已報道的自恢復摩擦/力致發光體系,復合材料進一步克服了摩擦/力致發光的重復性和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在10Hz連續拉伸條件下,該材料可持續展現出近1000次肉眼可見的藍色發光。此外,復合材料在298-473K溫度范圍內還展現出了較好的熱穩定性能。材料的上述摩擦/力致發光性能主要得益于其獨特的晶體結構和電子結構以及PDMS較強的電子吸附能力,二者在界面摩擦時的協同效應使得界面摩擦電場誘導電子轟擊發光過程更加有效。
在自恢復、可重復、熱穩定摩擦/力致發光性能開發基礎上,該工作進一步開展了該材料在雙模式信息存儲和智能光子皮膚方面的應用展示。
相關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01535
材料復合結構及摩擦/力致發光性能。蘭州化物所供圖。
摩擦/力致發光材料能將機械力學信號直接轉化成光信號,在結構健康監測、生物力學傳感、人工智能、人機交互等領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然而,現有摩擦/力致發光材料普遍存在難以自恢復、重復性差以及易受環境干擾等......
固-液界面的摩擦起電行為是表界面的重要性質之一,與界面摩擦與潤滑狀態、雙電層的形成、能量耗散過程等相關,但內在工作機制存在較多未解之謎。實現原位動態監測是揭示其界面起電行為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中國科學......
超滑是近代摩擦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指摩擦系數在10-3量級或更低的潤滑狀態。超滑有望為節能降耗、機械裝備設計帶來變革性進步。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納米潤滑課題組......
設計在濕環境下具有可逆黏附和摩擦調控特性的智能材料,一直是仿生科學和材料工程領域的重大挑戰。大自然中大部分生物能夠在不改變界面物理化學相互作用的情況下僅僅依靠黏附器官的動態機械形變就能實現快速可逆黏附......
近日,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唐群委教授團隊在全無機CsPbBr3鈣鈦礦摩擦納米發電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并在材料領域頂級刊物AdvancedFunctionalMaterials發表了題為“Diele......
摩擦起電和靜電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由于它很難被收集和利用,往往是被人們所忽略的一種能源形式。自從2012年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發明摩擦納米發電機(TENG)以來,全世界的學者從各......
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能源始終是關鍵和重要的話題,它是人類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近年來,由化石燃料燃燒所導致的氣候惡化和能源危機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關注。因此,當前急需尋找其他可再生的清潔能源。......
未來機器人應用十分廣泛,舉凡工業、服務、探索,以及醫療照護等,都需要具有人工智能的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將對人類產生革命性的影響。現今智能機器人發展的挑戰包含:對外在環境的缺乏感知能力、與人類互動的......
人們一直致力于研究在維持現代社會巨大能源消耗的同時最小化環境消耗。從可再生的自然源(如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收集能量,已經被證實是應對能源危機的可持續可供選擇的方向,而且在化石燃料快速消耗的今天扮演......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孫軍課題組與國內外合作團隊11月24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的一項研究表明:界面摩擦對二維材料存在獨特的機理,即二維材料由于其超薄的幾何特性和超大的柔性,能夠通過改變自身構型影響接觸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