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0-02-27 14:33 原文鏈接: 關于新型冠狀病毒,你知道多少?

      冠狀病毒SARS-CoV-2開始在全球蔓延,給不少國家都帶來了嚴重影響。近日,來自中國在內的多國專家在Cell雜志上發文表達了他們對此次疫情的了解和看法,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的了解此次疫情。

      復旦大學上海公共衛生診所中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張永振:

      2019年12月,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出現嚴重呼吸道疾病。截至2020年2月27日,已報告至少78630例確診病例,包括至少2747例死亡。不幸的是,這種疾病已經在全球蔓延。病原體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現在被稱為SARS-CoV-2,在中國很快被發現和鑒定。盡管我們知道自然界中存在著前所未有的病毒遺傳多樣性,但此次疫情進一步表明,在預測新的致病病原體何時、何地以及如何出現方面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系統發育分析表明,SARS-CoV-2與一組SARS樣冠狀病毒密切相關。然而,目前還不清楚這種病毒來自何處,以及最初是如何傳播給人類的。與其他人畜共患病病原體如漢坦病毒和沙狀病毒不同,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有在動物體內發現與人類相同的SARS病毒。幸運的是,自2004年以來,SARS病毒就沒有出現在人類身上。相比之下,這種新病毒似乎有更強的人際傳播能力。與人類的主要病毒相比,我們對病毒是否變化、如何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人類流行的影響所知甚少。在中國和其他地方,如果感染者沒有臨床癥狀,控制和預防該病就特別困難。

      Erasmus MC, Marion Koopmans:

      無論疫情是否得到控制,這次暴發正在迅速成為符合X類疾病的第一次真正的大流行挑戰,X類疾病已被列入世衛組織的疾病優先清單,我們需要在當今全球化的社會中為其做好準備。在起源、與感染有關的疾病以及傳播能力方面,最初與SARS暴發的相似之處是顯而易見的。但自2003年以來,全球航空旅行增加了10倍以上,控制疫情所需要的努力令人生畏。自2003年以來,在世衛組織和資助方的協調努力下,重點應對優先威脅,取得了巨大進展。但不幸的是,和過去的疾病暴發一樣,關鍵知識缺口和醫療對策需要評估。在我出生的小鎮,每年冬天,我們都要看著河水不可避免地泛濫,一些人失去了他們的家園,因為"這就是發生的事情"。現在,根據過去幾十年的前瞻性投資,建造了現代防洪屏障來疏導河流。我們應對疫情的方法是,在世界上一些地方采用現代的防洪堤,而在另一些地方則依靠沙袋。不用說最薄弱的環節在哪里。中國政府和國際公共衛生與研究界的共同努力能否取得成功,時間將會給出答案。但是,我們還需要了解我們如何使這種備災模式經得起未來的考驗。

      香港大學,Kwok Yung Yuen:

      許多SARS相關的冠狀病毒在蝙蝠中廣泛流行。人們懷疑其中一種蝙蝠冠狀病毒已經跳到了果子貍或其他哺乳動物身上,導致了2003年SARS的流行。因此,我們再次懷疑,這一次,野生動物也應該是病毒來源,雖然確切的動物宿主還沒有確定。許多人推測這是另一次SARS流行,但從流行病學和臨床醫學角度來看,這次暴發與2003年的SARS不同,它具有更高的傳染性,有效的家族內傳播和較低的死亡率。關鍵的問題是找到一個讓病毒從動物傳染給人類,然后再傳染給人類的分子決定因素。值得注意的是,SARS -cov -2基因組的核苷酸同源性,特別是在穗蛋白受體結合域(RBD)的外外域,與SARS冠狀病毒有很大的不同。了解這種新型突刺蛋白水解激活的確切生物物理模式,以及這種RBD與宿主受體ACE2在生理和體內pH值上的相互作用,將揭示這種病毒如何克服動物和人類之間的物種屏障。這些信息將使我們了解發病機制,設計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并開發安全的疫苗。

      Scripps研究所,Kristian Andersen:

      在這場流行病中,科學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在當局確認新疫情爆發后的幾周內,病毒得到了識別、分離和測序。公眾數據的快速共享為創建診斷測試和確認ACE2作為病毒受體提供了條件。

      對這種冠狀病毒的測序進展尤其迅速,目前公開共享了50多個序列。這些序列信息使我們能夠了解病毒和流行的關鍵特征,包括(1)診斷、藥物和疫苗的指導設計;(2)確定蝙蝠可能是宿主;(三)表明疫情是單一溢出事件的結果;(4)該流行病是由從一開始就在進行的人傳人所造成的;(5)疫情可能于2019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開始。

      隨著疫情的擴大,重要的是繼續進行病毒測序和開放數據共享。測序將有助于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了解干預策略的有效性如何,我們是否缺少傳播鏈,病毒傳播的地點如何連接,以及哪些環境和人為因素可能有助于傳播。此外,我們還需要了解病毒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容易程度,包括在潛伏期無癥狀傳播和傳播的程度。雖然新疫苗和療法的開發不太可能影響這一流行病的發展軌跡,但重新利用現有藥物可能為治療感染SARS-CoV-2的人提供新的機會。

      愛荷華大學,Stanley Perlman:

      SARS-CoV-2疫情始于中國武漢,目前已蔓延到世界各地的多個國家,衛生保健、公共衛生和政府部門為此做出了大量努力。COVID-19在中國的經濟和社會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雖然首先要努力控制疫情,限制病毒傳播,并提供適當的病人護理,但仍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首先,為什么這種病毒比其他導致嚴重呼吸道疾病(SARS-CoV和MERS-CoV)的CoV更具傳染性?這種病毒在上呼吸道的復制是否比其他病毒更容易,與HCoV-NL63更相似,后者會導致哮吼和普通感冒(但不會導致肺炎)? 病毒是否主要通過液滴傳播,就像SARS-CoV和MERS-CoV一樣?當患者表現出疾病的早期癥狀或甚至出現亞臨床疾病時,發生了多少傳播?第二,這種病毒是否會像SARS-CoV那樣變異以更好地感染人類,而不是像MERS-CoV那樣?病毒與假定的細胞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的結合有多好?第三,病毒的人畜共患源是什么?蝙蝠可能是最終的源頭,但是否有中間宿主參與其中?最后,是什么獨特的分子屬性的病毒,有助于其致病性?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Brenda Hogue:

      最近SARS-CoV-2的出現及其在中國的迅速、持續傳播和在世界范圍內的運動提出了許多科學和公共衛生問題和挑戰。

      從基礎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必須向前看,解決冠狀病毒和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問題。SARS-CoV-2是最近出現的第三種人畜共患病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支持這些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密切相關。考慮到在蝙蝠種群中發現的大量新型冠狀病毒,他們可能會繼續對人類產生影響。是什么因素導致了這種情況?蝙蝠病毒是否有基因組特征可以幫助預測哪些病毒最終會出現?新出現的病毒是否需要在感染人類之前通過中間宿主?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是什么導致了疾病后果的范圍,又是什么推動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是否有病毒和/或宿主基因因素與疾病結局有關?

      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開發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療法以及這些療法的可獲得速度是緊迫的。以前對致病性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CoV)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CoV)冠狀病毒的研究為加速這一進程提供了見解和平臺,但沒有一項研究超過了一期試驗。SARS-CoV-2分離株基因組序列的快速可用性可能會推動事情快速發展,可能比疫苗開發的正常速度更快。病毒和動物模型的可用性也會有所幫助。如果SARS-CoV-2繼續傳播并嵌入呼吸道病毒疾病,這將成為一個更重要的優先事項。關于SARS-CoV-2及其與人類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構成最有效、最安全的疫苗戰略,仍有許多需要了解的地方。

      日內瓦大學醫院和日內瓦大學新病毒疾病中心,Isabella Eckerle:

      在宏基因組學時代,快速識別病原體的可能性幾乎是無限的,診斷一種新的病毒性疾病似乎是一項簡單的任務。SARS-CoV-2的首個基因組于1月10日公布,首個診斷性PCR檢測于1月15日公布。以前我們從來沒有辦法在新病毒出現后立即診斷它。

      現在廣泛使用的試劑和商業工具包允許高收入國家檢測疑似病例并對歸國旅客進行篩查。然而,一個裝備良好的分子診斷實驗室,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和功能供應鏈是需要的。在資源有限的地區,如撒哈拉以南非洲,檢測能力往往局限于上述實驗室。由于與中國密切的經濟關系和區域間密集的空中交通, SARS-CoV-2的很快會輸入傳播。

      由于低收入地區缺乏篩查機會,遏制一種新病毒,特別是出現輕微癥狀的病毒,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盡管在分子診斷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技術進步,但迄今為止,還沒有廣泛使用的可靠、易于實現的診斷護理點工具,可以迅速適應當前SARS-CoV-2暴發等情況。

      缺乏此類診斷將使本已脆弱的國家面臨更大的風險,并進一步使薄弱的衛生系統在大流行期間面臨更大的壓力。需要對智能診斷技術進行投資,以便能夠迅速大規模地應用于新出現的病原體,這需要得到利益相關者的優先考慮。

    相關文章

    VH12抗體耐受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突變機制獲揭示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熊曉犁團隊與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州國家實驗室等單位合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大力支持下,揭示了非典型VH1-2抗體耐受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突變的......

    我國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受體

    該所研究員賴仞團隊近期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彭小忠和廖國陽團隊以及四川大學趙旭東團隊,共同揭示了轉鐵蛋白受體是另一種通過直接與病毒刺突蛋白高親和力結合而介導新冠病毒進入的受體。《美國科學院......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誘發炎癥風暴的分子機制

    2023年12月20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課題組、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王健偉課題組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周溪課題組合作在《MolecularCell》雜志在線發表了題為&quo......

    最強新冠變異株快速蔓延全球12國元旦前后或臨感染高峰

    近期,一種名為JN.1的新冠變異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并已在12個國家被發現。據英國和美國衛生機構聲稱,該變異株是當前已知的增長最快的新冠變異株,預計可能引發新一輪新冠感染浪潮。傳播最快新冠變異株來襲當......

    最新研究進展!復旦中山團隊揭示血清蛋白質與代謝組的奧秘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自爆發以來,已成為目前較為嚴重的流行病之一。血清蛋白質/代謝物是監測新冠-宿主間炎癥反應及免疫應答的靈敏靶標,但其在奧密克戎毒株輕癥感染人群中,尤其是在接種疫苗的患者體內特征性變化仍不......

    Lancet子刊|新冠追蹤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發現!

    部分民眾總感覺“陽康”后一直有不舒服的現象,在近期中國科學家發表的一項重磅研究中得到了分子層面的科學論證:新冠病毒會對部分感染者產生長期的不良影響,涉及肺、腎、腦、運動能力、血糖、疲勞、嗅/味覺異常、......

    科普只需幾秒PTRTOF在線飛行時間質譜儀器僅靠呼氣可快速識別新冠病毒

    2020年7月,位于法國里昂的CroixRousse醫院宣布,他們正在使用一款新型的高靈敏度人體呼出氣體分析儀,該儀器有望在幾秒鐘內快速識別和檢測出新冠病毒。這款分析儀器的運作方式與傳統PCR測試不同......

    賽默飛LDT案例:靶向PRM蛋白定量方法助力新冠病毒快速檢測

    XpresysLung作為IDH公司的診斷產品,給肺部結節患者帶來福音,該方案利用血液蛋白質組學技術針對組學水平下挖掘出來的潛在標志物進行進一步篩選,并利用算法在實際樣本中學習,最終挖掘出13個bio......

    Nature:科學家識別出冠狀病毒進入人類細胞的特殊受體

    引起COVID-19的SARS-CoV-2病毒會導致嚴重的急性呼吸道綜合征,這或許就與2019年出現的已知會引起輕度季節性感冒的其它冠狀病毒形成了對比,同時還提出了一個問題,即為何一種冠狀病毒對人類所......

    Cell:揭示新冠病毒在受感染的宿主細胞中啟動病毒復制機制

    人們對SARS-CoV-2冠狀病毒在感染過程中如何啟動它的復制過程尚不完全清楚。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亥姆霍茲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人類蛋白SND1與SARS-CoV-2蛋白NSP9共......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