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技術,將加快干細胞衍生組織的生產。
這種方法可同時測量多個基因的表達,使科學家們能夠根據細胞的功能和發育階段,快速地描述細胞。該技術將幫助研究人員使用患者的皮膚,再生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RPE,眼睛后面的一種組織,在幾種致盲眼疾中受影響)。這種技術還將幫助科學家為個性化治療找到藥物。
NIH國家眼科研究所(NEI)眼睛和干細胞轉化研究部門的Kapil Bharti博士指出:“我們對細胞和組織的鑒定能力,已經限制了干細胞療法的發展進步。這種檢測方法擴展了這種能力,并簡化了這個過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國科學雜志《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PE是一層與視網膜相鄰的細胞,通常被稱為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的光感受器位于那里。RPE支持光感受器的功能。幾種疾病可引起RPE破裂,進而導致感光細胞和視力的喪失。
Bharti博士用以制造RPE的干細胞是誘導多能(iPS)干細胞,是通過將成熟細胞恢復到未成熟狀態(類似于胚胎干細胞)而產生的。iPS細胞可以來自于患者的皮膚或血液細胞,被誘導為其他細胞類型(例如神經元或肌肉),從理論上說,這些細胞重新植入后不會引起免疫排斥反應。
為了驗明由iPS細胞制成的RPE的“正身”,科學家們用顯微鏡來確保組織看起來像RPE,用生理學試驗來確保組織的行為像RPE。他們還利用一種稱為定量RT-PCR的技術來測量某些基因的表達,這些基因指示正在進行中的細胞發育和功能。例如,iPS細胞中SOX2基因的表達高于成熟RPE。
但是,定量RT-PCR只允許同時測量每個樣本中的幾個基因。Bharti博士與NIH國家推進轉化科學中心(NCATS)的Marc Ferrer博士聯手,開發出一種多重檢測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一種高度自動化的方式,同時檢測每個RPE樣本中的多個基因。該方法基于 Affymetrix生物科技公司的市售平臺。在試驗中,研究人員將微小的DNA片段拴到微珠上,用來捕獲當RPE樣品中細胞表達基因時所產生的RNA分子。一旦被捕獲,來自不同基因的RNA就被貼以熒光標記。
研究人員首先利用來自皮膚活檢的細胞,產生了iPS衍生的RPE,然后檢測了8個基因的表達,這些基因是發育、功能和疾病的標記。他們利用定量 RT-PCR一次一個地檢測了每個基因的RNA水平,然后利用多重檢測同時測量了多個基因。當進行對比時,這兩種檢測的結果具有相關性。
然后,研究人員利用多重檢測,對iPS衍生RPE 、iPS細胞和從眼睛培養的RPE細胞的基因表達,進行了比較。與iPS細胞相比,iPS衍生RPE表達較低水平的SOX2和較高水平的RPE特異性基因 PAX6、RPE65、RDH5、TRPM1和BEST1。與培養的RPE相比,iPS衍生RPE表達較高水平的SOX2和PAX6——兩種發育標記,但是表達較低水平的RPE特異性基因,表明一種相對不成熟的狀態。
Bharti博士指出:“這份報告演示的原理證明表明,可以利用一種完全自動的高通量檢測方法,測量iPS衍生RPE中的相關基因表達變化。一旦有了這種檢測方法,研究人員的成本可以減半,可用較少的細胞和較小的溶液體積,增加產出。”
Bharti博士及其NEI的同事,正在與紐約干細胞基金會合作,從老年性黃斑變性(AMD,老年人視力喪失的最常見原因)患者和其他罕見遺傳性眼疾患者中產生iPS細胞系。通過一個中央存儲庫,這些iPS細胞系可被用于整個科學界。Bharti博士將從這些細胞系中產生RPE來研究AMD。
近日發表在《StemCells》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解開了一個長期圍繞間充質干細胞的謎團,那就是為什么在清除間充質干細胞之后,它還能繼續抑制體內炎癥。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解決了其中的關鍵問題,有望推動間充質......
OmerosCorporation是一家創新型生物制藥公司,致力于發現、開發、商業化小分子和蛋白質療法,用于補體介導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免疫相關疾病等罕見適應癥。近日,該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以“公平、公正、公開”為原則開展2020年度“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的評選,延續了將項目成果進行知識創新類和技術創新類分類推薦和評選的方式,組織成員學會推薦,由生命科學、生物......
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的“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通過揭示Xa7高抗、廣譜、持久、耐熱特性的新抗病分子機制,為水稻白葉枯病的長效防控奠定了基礎。白葉枯病是我......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癥,該病愈后易復發,并成為導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該病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根治的現狀困擾著醫生和患者。記者12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
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該所儲成才研究團隊通過對過去100年間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區域52個國家及地區的110份早期水稻農家種在不同氮肥條件下進行全面的農藝性......
導語:21世紀是生命科學大發展的世紀,干細胞研究促進了再生醫學的發展,這是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的又一場醫療革命。-2009年11月3日.溫家寶總理發表《讓科技引領中國可持續發展》講話細胞治療作為有......
2018年11月20日,美國CBS報道了一則干細胞拯救生命的事跡。這是未來醫學的活生生例子,在革命性干細胞療法的幫助下,十幾年前危在旦夕的三年級男生如今走進了哈佛醫學院的學堂,享受著屬于他的健康生活。......
楊樹在全球廣泛分布,是主要的造林用材樹種之一。但是楊樹飛絮為自身帶來了不少“差評”,嚴重制約了楊樹產業的發展。通過克隆控制楊樹雌蕊和雄蕊發育的基因是實現不飛絮、少花粉楊樹品種培......
據在線發表于《自然·通信》上的一項最新研究,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艾滋病的病因)。這一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