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用火的原始社會,到使用各種人造物質的現代社會,人類都在享用化學成果。人類的生活能夠不斷提高和改善,化學的貢獻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貢獻最大的莫過于那些為之獻身的化學家們。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們化學課本上的化學家們。
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1834年2月8日—1907年2月2日),俄國科學家,總結發現了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但他并不是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人。第一位發現元素周期律的是紐蘭茲,他發現第八個和第一個元素性質相近。他把這叫做“八音律”。但可惜他并沒繼續研究元素之間的規律,也就沒有真正總結出元素周期律。后來,門捷列夫在批判地繼承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對大量實驗事實進行了訂正、分析和概括,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并據以預見了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總結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他的成功,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稱為門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拉瓦錫——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國貴族,著名化學家、生物學家,被后世尊稱為"近代化學之父"。他使化學從定性轉為定量,給出了氧與氫的命名,并且預測了硅的存在。他幫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錫提出了“元素”的定義,按照這定義,于1789年發表第一個現代化學元素列表,列出33種元素,其中包括光與熱和一些當時被認為是元素的化合物。他提出規范的化學命名法,撰寫了第一部真正現代化學教科書《化學基本論述》。他倡導并改進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驗證了質量守恒定律。他創立氧化說以解釋燃燒等實驗現象,指出動物的呼吸實質上是緩慢氧化。這些劃時代貢獻使得他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但不幸的是,他在法國大革命中被送上斷頭臺。
阿伏加德羅——分子的概念
阿莫迪歐·阿伏伽德羅(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意大利著名化學家。在1811年提出了一種分子假說:“同體積的氣體,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力時,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把這一假說稱為阿伏伽德羅定律;他還反對當時流行的氣體分子由單原子構成的觀點,認為氮氣、氧氣、氫氣都是由兩個原子組成的氣體分子。為了紀念他,NA稱為阿伏伽德羅常量。
舍勒——氧氣的發現人之一
卡爾·威爾海姆·舍勒(CarlWilhelmScheele)(1742~1786)是瑞典著名化學家,氧氣的發現人之一,同時對氯化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種氣體都有深入的研究。例如氧、鉬、鎢、錳和氯。他也發現了一種與巴氏消毒法很相似的消毒方法。舍勒1775年當選為瑞典科學院成員,舍勒習慣親自“品嘗”一下發現的化學元素。從他死亡的癥狀來看,他似乎死于汞中毒。
侯德榜——侯氏制堿法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啟榮,字致本,生于中國福建閩侯,著名科學家,杰出化學家,侯氏制堿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堿業的權威。20世紀20年代,突破氨堿法制堿技術的奧秘,主持建成亞洲第一座純堿廠;30年代,領導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兼產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銨的聯合企業;40~50年代,又發明了連續生產純堿與氯化銨的聯合制堿新工藝,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氫銨化肥新工藝;并使之在60年代實現了工業化和大面積推廣。他積極傳播交流科學技術,培育了很多科技人才,為發展科學技術和化學工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現代化學依賴分析儀器。從實驗室研究單個分子間的反應到工程師運作工業反應器制造出成噸產品,這些工具提供的信息使化學家能夠跟蹤分子并洞悉它們的行為。近日,美國化學會所屬專業化學期刊《化學和工程新聞》在慶祝......
零距離中國團隊歷時8年打造“最強化學大腦”機器化學家誕生記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機器化學家實驗室,可以看見頗具科技感的一幕——一個體型“敦實”但動作靈活的機器人,在操作臺之間穿梭,伸出機械手臂配制試劑。......
7月8日,國際頂級雜志《Nature》封面報道了利物浦大學研究人員開發的智能移動AI化學家(mobileroboticchemist)。該機器人具有類似于人的尺寸和可觸及的范圍,可獨立執行化學實驗中的......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黃本立。已年過九旬的他看起來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敏捷,回憶起求學、科研的過往經歷如數家珍,連微小的細節都記憶如新。90多年來,他始終踐行著這樣的人生追求:“踏踏實......
我是1964年從復旦大學放射化學專業畢業進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作為一個化學人員近五十年來一直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接觸到所內外無數物理學家,從物理學家身上學到了不少東西。將平時感受到的物理學家的特點和......
2016年5月,瑞典南部小鎮BakaskogCastle本該一片歡樂。在諾貝爾基金會的贊助下,一些物理學家和化學家聚集在此,召開了一場特別的討論會,為科學家評估核科學極限的全球努力提供機會,同時慶祝4......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放射化學和放射性藥物化學家、中國放射性藥物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劉伯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7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歲。下文......
“專業未探深,雜學似精通。喜交天下客,聰穎不超人。談笑生風趣,筆下有深情。才情來眾生,任隨你我評。”這是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胡亞東生前寫的一首自題詩,足可見先生的胸襟和才情。這位著名高分......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化學會原理事長,著名高分子化學家胡亞東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18年4月29日22時2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n......
近日,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公布了2017年度“IUPAC-SOLVAY國際青年化學家獎”獲獎名單,共有來自美國、愛爾蘭、西班牙、中國等4個國家的5位博士獲獎。福州大學徐藝軍教授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