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化工產業而言,二氧化碳,這種最常見的溫室氣體,已經作為含碳材料的直接來源。在高科技聚合物材料生產商科思創(Covestro)的生產線上,二氧化碳正作為原材料生產成聚氨酯泡沫前體多元醇,而聚氨酯泡沫可以用作床墊等產品里的泡棉。2016年,這一技術在德國投產,當時年產量為5000噸。
2018年5月24日,科思創首席技術官蕭楓(Klaus Schaefer)博士參加廣東珠海舉辦的“2018中國化工園區與產業發展論壇”。期間,他在會上說,“我們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可能來實現環保”。在他看來,化工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傳統沖突并非不能解決。
蕭楓博士(Dr. Klaus Schaefer)
作為一家跨國化工企業,科思創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商之一,產品涵蓋汽車、電氣和電子、家具、建筑、運動休閑等領域。蕭楓認為,環保不僅是化工企業應盡的義務和社會責任,還可能通過激發創新,帶來潛在的盈利空間。這亦契合了科思創基于“人類、地球、盈利”(簡稱3P)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在歐洲最大化工園區運營商做過CEO的蕭楓注意到,中國的化工園區強調企業之間要有一定的安全防護距離。他表示,科思創的做法是“要安全,而不是距離”,即從技術和管理上防范任何風險發生的可能。科思創在廣州和深圳的基地均采用了健康、安全與環境(HSE)管理體系,在過去十年未發生一起泄露事件。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提出了“目標管理”理念,認為“企業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科思創在環保方面的一大目標是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并提出了具體的數字——計劃在2005年到2025年之間,每噸產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50%。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50%當中的40%,可見進展是良好的。”蕭楓說。
除了腦洞大開用二氧化碳來生產軟墊外,這一顯著的減排效果還來自于全球化的管理手段。
傳統上,跨國企業會將污染較嚴重的生產項目布局在發展中國家, 科思創則用全球化的隊伍,對世界各地的各個項目統一進行統籌。蕭楓舉例,為了生產TDI(甲苯二異氰酸酯)這種常見的軟質泡沫的原材料,使用創新的氣相光氣過程技術,能夠實現節能60%,溶劑降低80%,二氧化碳排放也得到降低。
這一技術的研發和試產階段在德國完成,但商業化運營被首先放在了中國。“所以減排當中的貢獻,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基地。”蕭楓說。并且,這些技術成熟之后,又反哺德國,為科思創德國工廠的技術二期改進工作提供經驗。
科思創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例證并不只是TDI,研發環保型科技也并非只是有助于改善環境,同時也是提升企業效益的手段。
ODC氧氣去陰極化技術,通過鹽酸電解實現氯循環,可以為商業化規模的氯氣生產節省高達30%的能源,同時減少污染物排放。“這實際上已是一項非常成熟的技術,并已經應用于我們的內部運營。”蕭楓說。
這種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理念也沿著供應鏈延伸。“不僅我們本身要以可持續性方式行動和生產,也要讓供應商都遵守我們的標準。”科思創官網對其供應商關系寫道。
“有的人會說可以通過簽合同約束供應商行為,但如果不進行審查,條款就是一紙空文。”蕭楓說。
為此,科思創加入了“攜手可持續發展”(TfS)倡議。在挑選供應商時,會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進行獨立評估,并由TfS認可的獨立審計公司現場勘察,進一步衡量供應商的可持續表現。
在后續對供應商的監督上,“TfS的各個成員企業會共享它們對供應商審查的結果。所以對某一個供應商,如果我想知道它的表現如何,可以去查其他會員企業對該廠的審查結果。或者我查過這個廠,結果也可以共享給其他的會員企業。”蕭楓說。
對于公眾關心的塑料垃圾問題,蕭楓認為,應該考慮到塑料產品有不同的使用壽命,“比如用聚碳酸酯做汽車頭燈,有15年的使用壽命,這跟一次性飯盒或吸管是不一樣的。實際上在塑料領域當中,使用聚碳酸酯的比例還是非常的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他亦談到了塑料再循環的三種方式:用擠壓器重新再擠壓成型、分解再重新組合成新產品,以及垃圾焚燒。“總的來說我們意識到,產生的排放量越大,使用壽命越短,我們肩上的壓力就越大,所以我們想把再循環的三種方法都抓起來,來看看怎么樣實現最大的環保。”
二氧化碳高效生物轉化對推進綠色經濟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甘氨酸在食品、醫藥等領域有著廣泛應用,目前大多通過化學法合成,生物法合成則需要以葡萄糖為底物。 近日,中科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
在“雙碳”目標背景下,二氧化碳催化加氫合成燃料和化學品是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而烯烴是現代化學工業的基石,其中低碳烯烴(乙烯、丙烯和丁烯)是基本的化工原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近日,中國科學院......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固定污染源二氧化碳排放連續監測系統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截至2022年12月31日)”。包括北京雪迪龍、安徽皖儀等共十款國產儀器型號得到認證。詳細信息如下表:序號單位名稱儀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肖建平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杰團隊、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夏川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轉化制一氧化碳(CO)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該工作......
近日,我所理論催化創新特區研究組(05T8組)肖建平研究員團隊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教授團隊、電子科技大學夏川教授團隊合作在二氧化碳(CO2)轉化制一氧化碳(CO)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發出單原子合金催......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獲悉,該所包信和院士、汪國雄研究員、高敦峰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電解制備燃料和化學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可實現鋼廠尾氣或者化工尾氣的高......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汪國雄研究員、高敦峰研究員團隊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電解制備燃料和化學品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揭示了堿性膜電解器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電催化還原反應覆蓋度驅動的選擇性變......
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國家將“碳中和”上升為國家戰略。負碳技術通過捕集、貯存和利用二氧化碳以此抵消難減排的碳排放而成為了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其中近年來快速發展、極具應用前景的二氧......
在1月12日召開的2023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上,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首次發布我國海域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評價結果,我國海域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巨大,預測潛力2.58萬億噸,可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
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今天(12日)召開,會上首次發布了我國海域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評價結果,結果表明我國海域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力巨大,可為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提供重要支撐。此次調查,中國地質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