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恐龍和翼龍都有艷麗的羽毛,但早期哺乳動物的皮毛顏色卻很單調。對6具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的哺乳動物毛皮化石的研究表明,它們都長著灰褐色的毛發。
“它們是恐龍的食物,不想引人注目。”比利時根特大學的Matthew Shawkey表示,這種保護色有助于躲避恐龍的捕食。
過去,人們認為復原遠古動物的外貌是不可能的。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科學家發現了數千件帶有羽毛和毛發的化石標本。
當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化石樣本時,可以看到黑素體的痕跡。黑素體是含有黑色素的細胞器,決定了生物體的顏色特征。
黑色素分為兩種類型——黑褐色和黃紅色。黑素體的形狀會因黑色素的不同而產生差異。因此,通過分析毛發或羽毛中黑素體的形狀,可以準確推斷其顏色特征。
Shawkey的研究小組首先研究了116種現存哺乳動物的毛發黑素體。基于這些數據,他們建立了通過黑素體形狀預測毛發顏色的模型,并將該模型應用于6具早期哺乳動物化石。
這6具化石均出土于中國同一沉積層,但所屬物種生存年代橫跨中侏羅世至早白堊世——約1.65億至1.2億年前。其中包括新發現的樹賊獸,這種生活在約1.59億年前的滑翔哺乳動物被首次描述。
新發現的侏羅紀哺乳動物樹賊獸,其深色毛皮特征清晰可見。
圖片來源:Chuang Zhao, Ruoshuang Li
考慮到這些哺乳動物普遍被認為具有夜行習性,其單調的毛色并不令人意外。
“我們預料到它們的顏色會比較暗淡。”Shawkey說,“但令人驚訝的是其顏色的一致性程度。它們的毛色相似性甚至超出了我的預期。”
研究團隊計劃通過分析全球其他地區的早期哺乳動物化石來擴展研究范圍,但Shawkey預計結果不會有顯著差異。他表示,哺乳動物顏色多樣化的演變很可能發生在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之后,當時許多物種開始轉為日間活動。
雖然某些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化石保存有皮膚組織,但很少有人嘗試通過化石推斷其皮膚顏色。
相關論文發表于《科學》。
許多恐龍和翼龍都有艷麗的羽毛,但早期哺乳動物的皮毛顏色卻很單調。對6具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的哺乳動物毛皮化石的研究表明,它們都長著灰褐色的毛發。“它們是恐龍的食物,不想引人注目。”比利時根特大學的......
許多恐龍和翼龍都有艷麗的羽毛,但早期哺乳動物的皮毛顏色卻很單調。對6具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的哺乳動物毛皮化石的研究表明,它們都長著灰褐色的毛發。“它們是恐龍的食物,不想引人注目。”比利時根特大學的......
在哺乳動物脊髓發育進程中,干細胞通過增殖、遷移與分化,孕育出多樣的神經細胞,進而構建復雜精密的神經環路。而成年后,脊髓神經干細胞特性減弱,難以在脊髓損傷后重現發育過程,導致恢復難度大,使患者終身殘疾。......
據日媒10月31日報道,由東京大學與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科學家組成的一個研究團隊稱,他們使用倉鼠的細胞進行實驗,實現了部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包括藻類)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機物,同時......
中新網北京9月26日電(記者孫自法)哺乳動物下頜關節是何時和如何起源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演化研究論文稱,科研人員對一件2.25億年前的化石樣本進行分析顯示,這種哺乳動物樣下頜關節可能在......
中新社上海9月5日電(記者陳靜)記者5日獲悉,中國專家團隊應用前沿交叉研究方法揭示多種養殖哺乳動物中的潛在跨物種傳播風險等,將為構建多維度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與新發傳染病預測預報體系提供數據支持。北京時間......
研究人員利用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對化石牙根中的生長環進行成像。圖片來源:《科學進展》 科技日報北京8月13日電(記者張夢然)《科學進展》雜志最新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早期哺乳動物在漫長“生命史......
近日,在陜西漢中境內一處溶洞內,科研人員發現了一具較為完整的大熊貓化石。綜合頭骨形態、牙齒結構特征及矢狀嵴發育程度等因素,專家初步判斷該大熊貓可能為成年雌性個體,保存的完整程度在國內較為罕見,具有很高......
學科交叉,是當今科學發展之肯綮;科普傳播,則是當今科研工作者們的第二使命。而這,正是國科大2024屆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專業博士畢業生余逸倫這多年來的兩面。在國科大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
英國科學家研究認為,小型早期哺乳動物的壽命和發育期可能比體重相近的現代哺乳動物更長。這些發現基于在蘇格蘭發現的一個小鼠大小的生物的化石骨骼遺骸,其年代可追溯至約1.66億年前的中侏羅世,這表明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