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4/521281.shtm
4月21日,北京大學第二屆地球與行星科學文化周開幕式舉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榮橋,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樸世龍,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王艷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校長趙志丹,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副校長崔希民,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名譽院長潘懋、院長張立飛、黨委書記李培軍等以及合作單位代表和院友代表等參加開幕式。開幕式由張立飛主持。
樸世龍致辭。(北大供圖)樸世龍致辭。(北大供圖)
樸世龍指出,本屆文化周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色鮮明的主題活動,更好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他強調,今年是北大“學科質量年”,希望地空學院以本次文化周為契機,進一步思考地球與行星科學發展的重大問題,加強學科交叉融合與有組織科研攻關;北京大學將與兄弟單位不斷深化交流合作,弘揚“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精神傳統,共同書寫新時代地球與行星科學發展的新篇章。
王艷芬代表中國科學院大學對活動的舉行表示祝賀,并表示,此次北京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文化周的舉行,將有助于提升公眾的地球科學素養、助推地球科學人才培養。她簡要介紹了中國科學院大學地球科學學科的歷史和發展理念,希望未來能夠與北大等兄弟高校以及其他相關單位在提升辦學質量和學術水平上優勢互補、深化合作,為推動地球科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服務我國重大科技創新任務作出更大的貢獻。
金之鈞介紹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的基本情況。他表示,該賽事致力于選拔并培養一批熱愛地球科學的優秀中學生,為地球科學的學科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后繼人才。預計今年將有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500多名師生來到北京參賽,這也是該賽事自成立以來首次由中國大陸高校舉辦,這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地球科學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中國地球科學學科在國際的影響力。我們將認真做好競賽各項籌備工作,確保賽事圓滿成功。
張榮橋、樸世龍、金之鈞、王艷芬等上臺,共同宣布北京大學第二屆地球與行星科學文化周開幕暨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籌備工作啟動。
會上還發布了第十七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宣傳片。
在第二屆地球與行星科學文化周開幕式暨第十七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籌備啟動儀式現場,還同時開展VR體驗:龍下海、板塊漂流、遙感識圖、VR體驗:SPACE ENGINE等地學相關展覽。
開幕式結束后,地空學院師生志愿者帶領參與活動的師生參觀展覽,體驗現場活動。活動精彩紛呈,吸引師生駐足參觀。
第二屆地球與行星科學文化周活動期間,地空學院還會舉辦“李四光大講堂”第六講、地球科學燕園論壇、四校學生黨支部微黨課宣講交流會、李四光講師團地球日主題科普講座、“珍愛地球”地球日主題夜奔以及 “星海之約”觀星活動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特色突出的主題活動。
近日,我所生物能源研究部催化羰基化研究組(DNL0604組)吳小鋒研究員團隊利用光誘導的協同羰基化和(雜)芳基遷移,實現了烯烴的雙官能團化,團隊通過光催化下一氧化碳(CO)選擇性插入,實現了自由基接力......
■陳霖2004年,周光召院長推薦我獲得“求是杰出科學家獎”,這是查濟民先生創立的求是基金會于1994年設立的華人科技大獎。這樣的大獎授予我這樣一個當時并不是院士、沒有什么個人關系和名氣地位的坐“冷板凳......
■本報記者趙廣立“八五”“九五”期間,我國連續10年沒有部署通用處理器(CPU)研制項目。于1999年底出任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計算所)所長的李國杰,為此心急如焚。“錯過這5年,以后就沒......
生命體從生長、發育,到疾病、衰老、死亡,過程復雜而又多樣,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這些生物學過程的理解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細節。然而,不同個體的生命過程存在著顯著差異,這也給現代生物學研究帶來了巨......
大規模塑料垃圾的產生和不當的處理方式,使塑料污染成為當下最嚴峻的環境問題之一。8月21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戴卓君團隊在《自然—化學生物學》發表研究,研究團隊通過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編輯并......
近日,《中華高血壓雜志》刊發了《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新版指南)。據悉,這是我國在1999年首版高血壓防治指南頒布后的第5版高血壓防治指南。“這是一部既具中國特色,又在學術......
結節如何被正確對待? 2020年全球癌癥新發病例約1930萬例,癌癥死亡近1000萬例。其中肺癌新發病例數約為221萬例,占癌癥新發病例總數的11.4%。肺癌死亡約180萬例,居癌癥死亡首位......
歐洲廣袤的遺棄農田有望通過“再野生化”煥發新生。一項新研究分析顯示,這片大陸上約有四分之一的土地,總計達1.17億公頃,正孕育著重生的機會。這一發現為歐洲各國實現《2030年歐洲生物多樣性戰略》中提出......
世界各地的生物工程師一直在努力創造能制造塑料的微生物,以取代石油基塑料工業。現在,韓國研究人員已經克服了一個主要障礙:使細菌能夠產生含有環狀結構的聚合物,這種聚合物能使塑料更加堅硬和熱穩定。由于這些分......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機構的科研人員參與RHIC-STAR國際合作實驗研究,首次在相對論重離子金金碰撞中觀測到一種新的反物質超核——反超氫-4,這是迄今實驗上發現的最重的反物質超核。相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