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黃巖誼教授帶領的團隊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上在線發表《基于信息理論來修正錯誤的高準確度熒光產生DNA測序方法》,這標志著我國學者已成功刷新DNA信息解讀的精確程度,從根本上提高了測序方法本身的精度,打破了國外在基因測序領域的技術壟斷,極大推動了我國生命科學與醫學的研究發展,同時今后有望為嬰兒基因突變檢測、循環腫瘤DNA等測序臨床醫學應用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好的工具。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個研究團隊,包括北京大學教授謝曉亮、黃巖誼,博士后陳子天,博士研究生周文雄、喬朔、康力以及副研究員段海峰。7位成員分別來自化學、物理、生物等不同學科背景。
眾所周知,生命之所以能夠代代相傳、生生不息,奧秘在于承載遺傳信息的DNA。人的基因組含有多達30億對堿基對,理論上有無窮的排列組合。而DNA的序列測定是進一步研究和改造目的基因的基礎,在生物學、醫學等領域意義重大。因此在科學家解讀遺傳密碼時,測序技術是強有力的解碼工具。
以前,中國的DNA測序技術在世界上處于第二梯隊,前沿科技仍被美國公司和科研機構壟斷。中國的數千家測序服務公司只能斥巨資引進國外測序儀,并不具備在技術源頭的解決方案,更沒有自己的測序儀。
“就像需要自己的飛機一樣,中國也需要自己的測序儀。如果一味借用別人的技術,將永遠沒有機會領先。”正是出于這種想法,黃巖誼帶領的課題組利用7年時間,發明了糾錯編碼(ECC)測序法,自此,我國基因測序技術擁有了獨立自主的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
如同古埃及羅塞塔石碑一樣,碑上分別用古希臘文字、古埃及象形文字和當時的通俗體文字刻了同樣的內容,近代的考古學家對照3種語言版本內容,解讀出古埃及象形文字。ECC測序方法同樣利用3種不同方式檢測同一序列,通過創建3個正交簡并序列,將信息冗余和測序過程結合,發現和糾正測序中產生的錯誤,從而大幅提升基因測序精度。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競爭將越來越集中于‘上游’技術源頭。此次ECC測序方法的發現,正是從源頭把握住DNA測序方法,打破其他國家商業壟斷的鉗制,掌握核心知識產權。” 黃巖誼介紹。“這是非常重要的原創文章,不是那種快速論文。”謝曉亮表示,ECC測序方法將把下一代測序儀的精度大幅提升。
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邁進,現代農業通過篩選優良基因進行育種、現代醫學通過DNA測序進行疾病監測與預防……DNA測序研究成果不僅促進中國生命科學研究的發展,也能夠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雖然目前在一些領域我國依舊是跟跑階段,但是相信我們有潛力在未來成為領跑者。” 黃巖誼說。
ECC測序法研究成果屬于基礎前沿研究,是引領其他學科研究發展的原始創新與先導。“我們從基礎科學出發推動新的技術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應用。如同只會造車,沒有高度過硬的核心發動機驅動也不行。”黃巖誼介紹。
用7年的時間做一項研究,經歷了科研難關、經費緊張、工作停頓、人員不穩定等諸多問題。“很多時候不能直接感覺到關鍵突破口在哪里,需要不斷摸索。很多已有知識不能直接應用,需要融會貫通。”黃巖誼介紹。“論文發表當然很開心,但更重要的是科學研究自身的價值,和探索過程中的成就感。”這是課題組成員的共同感受。
科學研究的美在于真理往往以同一本質的不同面目貫穿于諸多學科之間。這也使得研究需要集合多方知識進行探索。
測序技術的開發就涉及化學、生物醫學、計算機、微電子學、光學、材料科學和精密加工等多學科技術。
如果沒有近年陸續成立的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和包括團隊成員所在的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等諸多跨學科研究中心,像ECC測序方法這樣的需調動多方資源的復雜工程就很難組隊。黃巖誼表示,“將不同研究領域、研究背景的老師和學生聚集在一起,共同推動科研發展,這才使得此次研究能夠融合多方智慧,最終獲得成功。”
承擔了關鍵的數學推導、算法優化以及編程實現的團隊主要成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物理學專業博士生周文雄表示,關鍵算法的誕生是來自一次偶然的課堂實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邁克爾·沃特曼教授的研究理論在70年代的生物信息學研究領域影響深遠,我幸運地在一次課堂活動中獲得了與他訪談的機會。一天晚上做完實驗回家的路上,我突然發現這一理論為課題提供了算法計算的靈感。”
當然,一切大膽猜想都需要細致嚴謹的印證。在黃巖誼看來,“研究成果體現了基礎工作抽象原理的突破和工匠精神的完美結合。不僅要想得好,而且要做得好。用更好的技術,做更好的科學。”
基因測序技術基因測序技術也稱作DNA測序技術,即獲得目的DNA片段堿基排列順序的技術,獲得目的DNA片段的序列是進一步進行分子生物學研究和基因改造的基礎。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歷史1977年,Walter......
荷蘭科學家研究報道了一種給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快速分類的技術,結合快速測序和深度學習AI模型,或能在不到90分鐘內完成分子診斷。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于《自然》。研究結果顯示術中進行腫瘤分子診斷以輔助手術決......
在進行常規的DNA檢測時,樣本中通常含有許多目標DNA以外的分子,這可能會干擾結果。據美國《科學時報》5日消息,美國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技術,無需額外成本即可將DNA檢測靈敏度......
近日,一家名為UltimaGenomics的年輕公司在美國奧蘭多舉行的基因組生物學技術進展會議上表示,通過對現有技術進行調整,它可以每次100美元的價格(現行價格的1/5)提供人類基因組測序服務。據《......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科學家領導的聯合團隊開發的一種新的超快速基因組測序方法,可在平均8小時內診斷出罕見遺傳疾病,這是標準臨床護理領域中幾乎聞所未聞的壯舉。相關研究論文日前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
通常,98%的宮頸癌是由人乳頭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引起,而HPV疫苗可以預防HPV感染,使宮頸癌發病率降低約71%。此外,研究表明約20%-40%的人類癌癥由細菌和......
北京大學黃巖誼教授帶領的團隊在《NatureBiotechnology》期刊上在線發表《基于信息理論來修正錯誤的高準確度熒光產生DNA測序方法》,這標志著我國學者已成功刷新DNA信息解讀的精確程度,從......
日前,北京大學黃巖誼教授帶領的團隊在《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在線發表《基于信息理論來修正錯誤的高準確度熒光產生DNA測序方法》,這標志著我國學者已成功刷新DNA信息解讀的精確程度,從根本上提高了測序方......
在DNA測序過去的40年中,我們見證了諸多技術的變革和測序規模的極度增長。從幾千個堿基到第一個人體基因組,乃至當前數以萬計的人體和無數其它的基因組。包括作為大量分子現象的“計數器”在內,DNA測序被廣......
關于古代人類DNA的研究并不是一項享有平等機會的努力。過去10年間,早期歐洲人和亞洲人的部分基因組被測序了上百次,歐亞歷史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改寫。然而,由于基因材料在溫暖、潮濕的氣候中衰變得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