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9-17 14:44 原文鏈接: 南京大學CellRes:miRNA,癌癥免疫逃逸的武器

      來自南京大學、中科院等處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多種癌癥類型通過分泌一種叫做miR-214的腫瘤特異性miRNA促進調節性T細胞 (regulatory T cell,Treg)擴增,導致了宿主免疫抑制和快速的腫瘤生長。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9月16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上。

      南京大學的張辰宇(Chen-Yu Zhang)教授、曾科(Ke Zen)教授以及張峻峰(Junfeng Zhang)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腫瘤形成了多種有力且重疊的機制來介導免疫逃逸。其中一種機制是提高 CD4+CD25highFoxp3+調節性T細胞群的數量,這一類的CD4+ T細胞在維持自身耐受和調節免疫反應中起重要作用。在腫瘤形成過程中Tregs往往增高。腫瘤細胞可以有效地招募Tregs來逃避宿主免疫反應。由于 Tregs對于腫瘤免疫逃逸極為重要,耗盡Tregs被視作是一種潛在的癌癥療法。盡管當前已知有多種因子如IL-2和TGF-β導致了Tregs擴增,但對于腫瘤細胞誘導Tregs的確切機制仍知之甚少。

      microRNAs (miRNAs)是一類長度約為22個核苷酸的非編碼RNA,發現miRNAs為我們揭示了生物過程中基因調控的一個新層面。由于一些miRNAs在腫瘤中異常表達,miRNAs表達模式改變通常被視作為是腫瘤發生的一個重要特征。根據在特異癌癥類型中靶基因的功能,miRNAs發揮著抑癌或是致癌作用。

      近年來,南京大學以及其他研究機構的一些研究人員證實,細胞可以選擇性地將miRNAs包裹進細胞內的微囊泡 (microvesicle,MVs),尤其是外泌體(exosome)中,在體內外各種病理生理刺激下這些miRNAs被分泌出來。借助于微囊泡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內吞機制,微囊泡可有效地將miRNAs傳送到受體細胞處,在那里miRNAs阻斷靶基因的翻譯,調控受體細胞功能。因此,這些分泌的 miRNAs充當了一類新的信號分子調控細胞間的通訊。

      發現微囊泡介導了功能性miRNA在非鄰近細胞之間的傳送,大大擴展了研究人員對于miRNAs作用的理解。由于研究發現快速生長的腫瘤細胞可高水平表達某些致癌miRNAs,并生成和釋放高水平的包含miRNA的微囊泡,研究人員推測腫瘤細胞有可能通過微囊泡途徑傳送某些腫瘤特異性的 miRNAs,由此積極地調控了一些免疫細胞的抗腫瘤活性。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報告稱,觀察到在各種類型的人類癌癥和小鼠腫瘤模型中miR-214分泌增加。借助于微囊泡腫瘤分泌的miR-214被充分傳送到受體T細胞處。在靶向的小鼠外周血CD4+ T細胞中,腫瘤來源的miR-214有效地下調了PTEN,并促進了Treg擴增。他們發現miR-214誘導的Tregs分泌較高水平的IL-10,促進了裸鼠體內的腫瘤生長。

      此外,體內研究表明癌細胞分泌的miR-214介導Treg擴增,促進了小鼠體內的免疫抑制和腫瘤植入/生長。研究人員證實,利用微囊泡將抗miR-214反義寡核苷酸(ASOs)傳送到植入腫瘤的小鼠體內,可以阻斷Treg擴增和腫瘤生長。

      新研究揭示了癌細胞通過促進Treg擴增來積極操控免疫反應的一種新機制。

    相關文章

    中國科學家開發出了基于磁聲驅動的CART細胞微型機器人

    盡管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療法在治療血液惡性腫瘤方面表現出了一定的潛力,但由于實體瘤往往存在惡劣的物理屏障和免疫抑制微環境,該療法的應用并不令人滿意。理想的CAR-T細胞療法需要一種新型的披著“......

    研究發現細胞衰老可能與基因表達錯誤率上升有關

    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發現,細胞內部基因表達的錯誤率越來越高,無法正常合成蛋白質,可能是細胞停止分裂、陷入衰老狀態的原因。這項成果由美國國家老齡問題研究所等機構的人員取得,有望為研發抗衰老藥物提供新靶點,相......

    科學家繪制番茄群體級別表觀遺傳變異圖譜

    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熱帶作物學院教授王守創團隊繪制出首個番茄的群體級別表觀遺傳變異圖譜。通過研究,他們發現,在番茄育種歷史過程中,群體DNA甲基化在多個維度上發生了巨大變異。相關研究為番茄遺傳改良......

    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辦公廳關于2022年度前沿科學中心立項建設的通知》,南開大學“有機新物質創造前沿科學中心”獲批立項建設,這標志著該校在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平臺建設上取得了新突破。據悉,“有機新物質......

    《細胞》介紹全球首例可能被治愈的HIV有色人種女性

    “如果未來移植手術能變成像輸液打針一樣安全常規的醫療操作,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可能會變成治療艾滋病的常規手段,但就目前的科技和醫療發展水平來看,移植本身就是一項高風險操作,需要非常慎重。”人類距離攻克艾......

    研究: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應短缺將達40%

    在聯合國2023年水事會議前夕,一項最新發布的研究顯示,世界正面臨嚴重水資源危機,到2030年,全球淡水供應將短缺40%,在水資源緊張的地區會出現更嚴重短缺。報告指出,各國必須將水資源視作一項全球共同......

    新研究讓免疫細胞“不疲倦”有望提升治療效果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王皞鵬課題組、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吳海濤團隊、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許琛琦實驗室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宋獻民課題組聯手,針對腦膠質瘤、頭頸腫瘤等實體瘤,開發出新型細胞免疫......

    新研究讓免疫細胞“不疲倦”有望提升治療效果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王皞鵬課題組、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吳海濤團隊、中科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許琛琦實驗室和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宋獻民課題組聯手,針對腦膠質瘤、頭頸腫瘤等實體瘤,開發出新型細胞免疫......

    抵抗健康“頭號殺手”,天大研發“救心”水凝膠

    日前,天津大學教授李俊杰團隊成功研發新型水凝膠,該水凝膠可有效抑制心室重塑,促進血管再生并恢復心臟電生理功能,為缺血性心肌梗死患者帶來福音。目前該成果已發表于領域權威期刊《先進功能材料》。新型水凝膠技......

    科學家在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所長王凡團隊聯合中科院大氣所在印度洋熱量存儲格局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氣候學報》雜志上。  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海洋吸收了全球變暖93......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