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吉林省病原微生物領域專家陳啟軍已經抵達北京衛生部國家實驗室,對采集到的蜱蟲樣本進行DNA檢驗。陳啟軍介紹,確認蜱攜帶的病原體后,就可對患者對癥治療。
陳啟軍說,此次檢驗的蜱有兩種,一種是衛生部調查組從河南采集的140多只活蜱,一種是在遼寧省采集的活蜱。
陳啟軍說,前日這兩種蜱已經送到北京衛生部國家實驗室。他晚上到達后,將和國家實驗室的頂級專家一起,研究檢測方案,隨后將立即對兩地的蜱進行檢測。“對蜱的檢測,主要是進行微生物核酸物質檢測。”陳啟軍介紹,專家對活蜱進行微生物核酸物質檢測,就是要對蜱進行DNA和RNA檢測。檢測出結果后排序,與基因庫的病原進行比對分析,確認蜱攜帶的病原體后,可對患者對癥治療。
陳啟軍表示,如果順利的話,估計在一周內能出檢測結果,“檢測結果能否用于治療被蜱叮咬的傷者,目前還不好說。”
病毒繁殖傳代 對人畜都傳染疾病
陳啟軍介紹,蜱吸血是為了繁殖的需要,而且母體攜帶的病毒可繁殖傳代。“蜱不止吸人的血,也吸動物的血,因此它攜帶的病毒比較復雜多樣,既包含人類的也包含動物的。”陳啟軍說。
“實際上,蜱對東北的農畜傷害也比較大。”陳啟軍說,蜱對動物的傳染病稱為焦蟲病,牛、馬、羊、狗等都可感染。感染焦蟲病后,動物的反應和人類相似,嚴重者造成死亡。
帶到家里不用怕
“蜱有800多種,不是所有蜱都攜帶病毒。”陳啟軍說,蜱分為硬蜱和軟蜱兩種。在我國,有記錄的硬蜱約100種,軟蜱10種。
陳啟軍說,蜱喜歡在潮濕的地方生存,在城市里多數在草地里有蜱,活蜱即使在特殊情況下――比如附著衣物――進入家里也不用怕,因為城市住宅基本沒有蜱的生存條件和空間。
2024年6月14日,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在天津盛大開幕(專家學者齊聚,第二屆天津生物及臨床質譜論壇盛大開幕!)。有來自各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行業協會、企業界領導、專家學者、企業家以......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張夢然)古細菌是人類20億年前的“微生物祖先”。發表在新一期《細胞》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結果,或改寫基礎生物學教科書:其解釋了這些微小的生命形式如何通過消耗和產生......
“天鵝淚”單細胞折紙般的褶皺使其能夠實現極端變形。圖片來源:斯坦福大學普拉卡什實驗室科技日報北京6月10日電 (記者張夢然)對于微生物世界的捕食者來說,要依靠極端變形能力,譬如將脖子伸展到體......
日前,國家藥典委發布關于1107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標準草案的公示(第二次)我委擬修訂1107非無菌藥品微生物限度標準國家藥品標準,標準編號:《中國藥典》2020年版四部。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合理......
2024年5月22日-23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聯合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中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在安徽合肥市舉辦了以“全球視野下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為主題的全國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近日甘肅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處理與利用團隊在農牧廢棄物高質化利用制備新型材料“生物質地膜”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技術突破,利用功能微生物資源和發酵技術成功制備新型生物基成膜助劑替代化學成膜添加劑,并......
近日,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了《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的第二次公示稿,以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公示期為一個月,從即日起至2024年7月1日結束。《微生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指導原則》旨在為藥品微......
通常,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累積水平被認為受到其比表面積和吸附位點等物理化學性質的限制。微生物殘體是礦物結合態有機碳的主要組成物質,其形成和積累與微生物代謝過程緊密相關。然而,微生物代謝能力如何調控礦物結......
近日,廣東省科學院測試分析研究所(中國廣州分析測試中心)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探明了微塑料與液晶單體等新污染物的微生物毒性效應。相關成果分別發表于《環境科學-納米》(Env......
由于抗生素過度使用,微生物耐藥性問題日益嚴重。因此,亟需發展新型抗菌藥物或抗菌技術。抗菌性多肽因多重抗菌機制以及不易引發耐藥性,被稱為“下一代抗生素”。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生物納米材料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