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表SCI論文,很多網友都有談到這個話題,再來說這個話題似乎是老生常談。所以,今天小編劍走偏鋒,將SCI論文發表中大家可能比較感興趣的一些小技巧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一.SCI論文,并沒有想像中的難寫
1.要熟悉你的專業,實驗方法;要尊重結果,實事求是面對結果,下筆之前多看看文獻,尤其是國外近期文獻。相信只要是正確試驗得來的結果都是可以解釋的,是可以發表的。
2.對于初寫者,“抄寫”不可避免,妙在“抄寫”技巧。同類性質的研究文章,撰寫格式大同小異,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靈活“抄”用。有些描述性、結論性的句子在讀懂的情況下盡量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和總結。但千萬不可照抄未讀懂的原句,否則,小者笑話百出,大者斷送文章前程。
3.盡量使用你熟悉的詞匯。不要故意使用華麗、少用或罕見詞匯。
4.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時間。
5.文章寫成后,一定要請導師、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審閱,有必要的話也可以請信譽度高的專業服務公司(比如美捷登)把關,提高成功率。
二.如何投稿
論文投向哪份雜志其實還是有學問的。一般視課題的新穎及創造性、實驗結果的完整及可靠性和論文寫作質量而定。
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1年以上)等,最好先投比你的目標雜志更高的雜志,哪怕是Lancet, NEJM,JAMA等都不妨一試。這些雜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送審后退稿(及少數直接收稿)。前者一般不到一周完成,后者1-2個月。所以即使拒稿,你不會有任何損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或建議。要知道,給這則雜志審稿的全非等閑之輩。他們在一針見血提出里文章的“軟肋”的同時,往往會提出許多改進論文的良好建議。
如果你沒有時間等,想讓論文一次中的,又不愿“下嫁”你的大作,那么就要費心選擇了。首先要正確判斷你文章的內容及水平,在從資料庫ISI Web of Knowledge 查找相關專業的雜志。再根據雜志刊名,雜志內容,IF及年發表量等選擇。進入雜志網站并參考其目錄和發表的文章均有助于會雜志的選擇。
三.如何選擇審稿人
許多雜志編輯希望你推薦3-4名審稿人,并很可能向你推薦的審稿人發審稿邀請。所以推薦審稿人還是有學問的。
如果你推薦的審稿人太忙或者太“牛”,他們根本不會理睬一般雜志的邀請,你的文章就可能不能及時找到審稿人。其實雜志對審稿人的身份要求不是太高的,但審稿人必須是某專業的專家。因此,許多在某專業發過論文的(我指的是英文SCI)的作者都會收到審稿邀請信。因此,你在推薦審稿人時,不必太“挑剔”。建議:
1. 推薦國外發過與你結果、結論相似文章的作者;
2. 推薦你論文中曾引用論文的作者;
3. 推薦你或你老板認識的同專業的教授、副教授。在國際有些影響的國內的學者也可以,這些學者在國內不一定是“牛”人,但深受國外學術界尊重。
四.關于撤稿
有作者投稿后因種種原因需要撤稿,但又擔心編輯不高興,甚至會被打入黑名單。
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但需要說明的是,你為什么要撤稿?材料方法不可靠,結果不能重復,還是設計本身有問題?這都是撤稿的理由。
但目前因體制原因國內有許多作者一稿多投,當文章被其中一份雜志接受后,作者就開始要求其他雜志撤稿。此種一稿多投的行為為國外學者所不齒。因為這樣會浪費編輯和審稿人的大量時間。
五.如何請國外SCI雜志減免版面費用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是有點小竅門的,比如可以減少使用的圖片,將彩色變為黑白等。這里所說的幾個問題,可能只是滄海一粟。希望對大家有一點作用。
最新消息: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發布通知,要求全國高校進行最近幾年的撤稿論文自查,要在2月15日前上報檢查結果。盡管這一通知并非最新的消息,實際上,科技部辦公廳在2023年4月27日已經發布了《關于......
2023年12月13日,中山大學宋爾衛、蘇士成(導師宋爾衛)共同通訊在Nature在線發表題為“TumourcircularRNAselicitanti-tumourimmunitybyencodin......
2023年,河南大學一教授的19篇文章在Pubpeer網站上被質疑存在圖片重復使用等學術不端行為。近日,論文的作者在Pubpeer上對一篇被質疑的論文進行了回應,表示已經向期刊方面提交了勘誤。截至目前......
據武漢大學、山東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河南財政金融學院等高校網站近日消息,2023年以來,Hindawi等國外出版機構撤回大量中國學者發表的論文,對我國的學術聲譽和學術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教育部科學技術......
一博士狂編200多篇論文,被揭發后畏罪自殺,可他造成的撤稿影響直至今日還在繼續,更有人稱其的造假為科學史上最大的學術騙局之一。狂編200多篇論文發表,這個博士有點狠在著名學術打假網站Retractio......
12月12日,Nature發布一篇新聞報道:今年被撤回的文章數量急劇上升,截至2023年底撤稿數量已超過1萬篇,打破年度撤稿記錄。專家表示,這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各出版商正著力于清除大量存在的虛假和同行......
根據西班牙國家評估和認證機構(ANECA)的新提議,該國備受詬病的科學家評價體系將徹底改革。在舊體系中,學術職業發展的唯一評價標準是發表論文。據《科學》報道,上月宣布的這一改革舉措提出,將首次評估西班......
11月22日,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對《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進行了審議。草案二次審議稿新增對科技服務業的支持、強化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等內容,并持續完善創新生態環境建設,......
“中國引文庫”基于中國知網收錄的期刊、會議、博碩士學位論文,對各類研究成果統計了被引頻次。“學術精要數據庫”收錄了他引頻次各學科前10%的精華論文。更對PCSI指數、他引頻次、下載頻次排名前1%的高影......
5年前,由12個歐洲國家研究資助機構組成的資助聯盟cOAlitionS宣布了開放獲取出版計劃“PlanS”。該計劃致力于終止期刊訂閱模式,加速了期刊付費訂閱模式向開放獲取(OpenAccess,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