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鼻類的主干類群象型類中,發育有一對巨大的上門齒(象牙)成為這一類群的鮮明特征。這一結構通常作為個體采食的工具以及雄性爭奪交配權的武器。沒有象牙的長鼻類通常只存在于漸新世之前分化出的原始類群中,如恐象僅發育一對鉤狀的下門齒而上門齒完全缺失。在象型類演化的早期,出現了一類稱為鏟齒象科(Amebelodontidae)的類群,其下頜和下門齒特別伸長、增寬,形成鐵鏟狀的結構,這種奇特的演化方向一直引起研究者的注意。關于鏟形下頜在鏟齒象科功能形態方面的意義,歷年來出現了很多的假設和研究。
最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王世騏、鄧濤、葉捷以及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合作者同共研究了發現于寧夏同心中中新世丁家二溝地點的一類保存精美的鏟齒象科化石集群,并于最近在國際刊物《系統古生物學》(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上在線發表。這一化石集群以11個不同性別和年齡的相當完整的個體為代表,具有鐵鏟狀的下頜和下門齒,無疑屬于鏟齒象科,然而其象牙不論在任何性別和年齡段均缺失,這一特征在象型類中為首次發現,有如恐象與鏟齒象的奇怪組合。這一新的類群被命名為趙氏隱齒象新屬新種(Aphanobelodon zhaoi gen. et sp. nov.)。屬名“隱齒象”表示其象牙缺失這一主要特征;而種名則獻給化石群的發現者趙榮先生。
隱齒象發現的重要意義在于其揭示了象型類在其早期演化過程中的形態學和生態學的多樣化的分異。分支系統的研究和檢驗證明,隱齒象在系統演化上是作為鏟齒象屬(Platybelodon)的姐妹群存在,然而其下門齒的內部結構與鏟齒象屬迥異,而與鏟齒象科的另一類原互棱齒象屬(Protanancus)相似,這樣,下門齒的結構相同不再成為區分鏟齒象科內部成員的標準,而是一種受選擇壓影響下的平行演化現象。微痕分析和力學分析的研究則證明,在鏟齒象科中,以隱齒象和鏟齒象為代表的這一類群特化為以嫩葉為食,寬鏟形的下頜主要用于切斷嫩枝和嫩葉;而以原互棱齒象為代表的另一類群則具有更廣泛的食性,窄鏟形的下頜可以用于挖掘地面下淺層的植物,而象牙在食物采集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鏟齒象科內部的系統分異也代表了生態學上的分化。
隱齒象中的雄性也缺失上門齒,這暗示出雄性之間的爭斗可能不是很激烈。因此,隱齒象的社會結構很可能與其它象類不同。或許在隱齒象中,雄性與雌性組成一個穩定的繁殖群體,它們共同撫育未成年的后代。這與現生象類中雌性結成大規模群體撫育后代的母系社會有天壤之別。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基礎研究計劃、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科學技術部基礎性工作專項的資助。
腫骨中華大角鹿(A),駝鹿(B),水牛(C)和家馬(D)的下頜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供圖) 近日,《歷史生物學》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王世騏等人研究成果......
鉛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在古代青銅礦料來源研究中備受關注,已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然而,古代青銅器的鑄造地研究(產地)的相關研究較少。實際上,產地與礦源是青銅器生產鏈條中重要的兩個環節。......
近日,北京海關隸屬首都機場海關在監管航班過程中,連續查獲旅客違規攜帶象牙等瀕危動植物制品入境案,查獲疑似象牙制品59件、疑似獅牙5件、疑似穿山甲鱗片1包,合計約5.78千克。國慶假期在即,海關提醒廣大......
近日,廣州海關隸屬廣州白云機場海關在空港旅檢進境渠道查獲旅客違法攜帶象牙手鏈、手鐲等疑似象牙制品16件、總重1496.5克,其中1串手鏈和2個擺件被染成棕色,從外觀上看如同木制品。目前,案件已移交海關......
連日來,“從魚到人的生命之旅——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學成果展”成為山西博物院最吸引觀眾眼球的展出。出土于山西省垣曲縣的一種生活在4000萬年前的古老靈長動物——世紀曙猿的下頜骨化石模型是展出的一大亮......
在長鼻類的主干類群象型類中,發育有一對巨大的上門齒(象牙)成為這一類群的鮮明特征。這一結構通常作為個體采食的工具以及雄性爭奪交配權的武器。沒有象牙的長鼻類通常只存在于漸新世之前分化出的原始類群中,如恐......
在長鼻類的主干類群象型類中,發育有一對巨大的上門齒(象牙)成為這一類群的鮮明特征。這一結構通常作為個體采食的工具以及雄性爭奪交配權的武器。沒有象牙的長鼻類通常只存在于漸新世之前分化出的原始類群中,如恐......
在長鼻類的主干類群象型類中,發育有一對巨大的上門齒(象牙)成為這一類群的鮮明特征。這一結構通常作為個體采食的工具以及雄性爭奪交配權的武器。沒有象牙的長鼻類通常只存在于漸新世之前分化出的原始類群中,如恐......
最新一期出版的《美國體質人類學雜志》(AmericanJournalofPhysicalAnthropology)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秀杰與西班牙人類演化中心教授Emili......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邢松、山東博物館孫承凱與國內及西班牙學者合作在山東沂源人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進展。《人類進化雜志》于2016年4月在線發表了沂源人牙齒形態特征的文章。沂源人化石材料發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