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一博士狂編200多篇論文,被揭發后畏罪自殺,可他造成的撤稿影響直至今日還在繼續,更有人稱其的造假為科學史上最大的學術騙局之一。

      狂編200多篇論文發表,這個博士有點狠

      在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Retraction Watch 上,因為剽竊他人成果,偽造數據和研究署名,日本骨骼健康研究者 Yoshihiro Sato (下文簡稱佐藤)喜提撤稿排行榜第四名——已經被撤稿了132篇學術論文(2024年2月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撤回了Yoshihiro Sato 的3篇文章)。

      

      

      而這124篇論文,也只是他短短20年的研究生涯里偽造的一部分論文,還有一些至今都沒來得及撤稿。另外,誠信科研編輯部會在時間允許下,列出 Yoshihiro Sato所有的撤稿文章。

      

      佐藤

      我們都知道發表論文是個漫長的過程,很多人在博士生涯中,只能擁有2-3篇的SCI,但從1993 年起到 2013 年,在 20 年的時間里,佐藤發表了超過200篇的學術論文,甚至有人稱他是論文印刷機。

      佐藤曾是久留米大學和弘前大學的研究員,主要研究有助于預防骨折的藥物并開展了很多相關臨床試驗,其發表的文章也多是圍繞這方面。

      

      佐藤關于怎樣降低骨折風險的文章波及面甚廣,不少同專業的學生后輩甚至以其文章為基礎制定了各種醫學指南。

      但佐藤發表的論文數量之多、速度之快,還是漸漸引起了人們的懷疑。

      在2005年前后,有業內研究者開始質疑他的研究,起初,有人質疑佐藤為他的一些研究招募和評估參與者的速度過快。

      然后佐藤就未能公布從哪些醫院招募被試而公開致歉,并承認其中一篇論文有錯。

      但這一事件,就像往平靜的水面投擲了一顆石子,為了試驗那些不知道是否被偽造過的研究,有同行科研人員招募了上千名真實患者并開展了新試驗。接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向期刊舉報佐藤的論文存在不規范處。

      其中,就包含了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Andrew Grey。

      2016年,Grey和同事在《神經病學》(Neurology)雜志上發表了一項分析,對佐藤的33項研究提出了異議。佐藤承認其中的3項研究是偽造的,并要求撤稿,同時撇清了合作者的關系。(現在這些研究中已有27篇被撤。)

      同年,深陷學術不端質疑風波中的佐藤,在留下了一張向合作者致歉的字條后,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人說他是畏罪自殺,發表了200余篇涉嫌學術造假的論文,這對骨骼健康這一領域的影響甚至是毀滅性的,不少學者甚至要重新制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也有人開始猜測佐藤如此大規模造假背后的動力是什么?他獲得了什么好處?慶應義塾大學的調查小組甚至認為這可能是佐藤一種尋求刺激的愛好...

      不過這一切,隨著佐藤的自殺,也永遠沒有了答案。

      然而盡管主導者已不在,但他親手編織的這場學術騙局,卻在未來的幾年帶來了更深遠的影響。

      首先是Grey團隊從未放棄對佐藤的數百篇論文的疑問。

      2017年,Grey團隊向日本的久留米大學、弘前大學、慶應義塾大學,以及美國紐約大學溫斯洛普醫院,表明了對佐藤的數百篇論文的疑問,因為這些論文的合作者來自這4所機構;佐藤曾供職于久留米大學和弘前大學。有2所機構在Grey聯絡它們之前,就已經展開了調查,而另外2所則在得到消息后開始調查。

      不過,調查結果并不盡如人意,溫斯洛普醫院稱他們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進行調查,包括搜索實驗器材的收據,但是沒有發現學術不端行為。慶應義塾大學則表示,他們的調查小組里有外部專家,并對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但他們沒有發現學術不端,只發現了研究方法中的一些錯誤和行文的筆誤。

      久留米大學成立了一個由統計學家和醫學研究者組成的委員會,對佐藤的39篇論文進行了調查,發現了數據造假和署名不當的問題。該校表示,他們不能確定另外32篇論文是否涉及造假,因為佐藤已經去世,而相關實驗的記錄也不存在了。

      Grey表示,他和同事追蹤這個案子這么長時間,是為了修正臨床醫生和病人所依賴的學術文獻。學術機構、學術出版商和期刊無法或者不愿意徹底地做這件事,所以他的團隊才會堅持咬著不放。

      Grey的研究也說明,日本的大學應該反思它們的學術不端調查流程。近年來,日本大學發生了多起引發高度關注的學術不端事件。

      引用撤稿文獻,可能導致自己文章被撤

      佐藤的這場史無前例的學術造假風波,余溫仍在影響著后來的科研人。

      最直觀的就是如果論文引用了過多被撤稿文獻,可能導致你的這篇論文也逃不過撤稿的下場。

      2020年11月,南京醫科大學Fan Hong等人在Journal of Hypertension 發表的題為“24-h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versus clinic blood pressure as predictors of cardiovascula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studies” 的論文。

      但最后這篇文章卻因為引用的文獻被撤稿而撤稿。

      

      不過,針對這種撤稿現狀,也有作者開啟了“自救模式”。

      2014年,Maturitas (影響因子: 3.630) 上發表了一篇綜述,關于維生素D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據作者Hiller表示,這篇綜述引用的63篇參考文獻中,有10篇是日本骨科學者佐藤發表的論文。

      

      時隔近7年后,該綜述的作者稱,本篇綜述引用的參考文獻中大約有六分之一的論文被撤稿了,她表示,雖然綜述中有16%的參考文獻不可靠,但她沒有計劃撤回這篇綜述(已被引用了26次)。她在仔細審閱了這篇綜述后,指出了哪些結論可能因佐藤的論文而受到實質性影響,并提交給了期刊主編。

      鑒于此,期刊的聯合主編 Leon Flicker表示:

      由于佐藤的撤稿事件,我們聯系了這篇綜述的作者。這篇綜述是一篇敘述性綜述,沒有進行Meta分析。我們做了最差的假設,即佐藤的論文都是不可靠的(實際上他有些論文還沒有被撤稿)。并收到了作者的回復Letter,我們認為,這封Letter已向讀者充分闡述了當前的情況。因此,暫沒有撤稿。

      但這無疑向我們傳達了一個信號:在文獻檢索時一定擦亮眼睛,論文引用前對作者也應該有全面的認識,否則,他的不端,對你論文的發表也是致命的。

      雖然佐藤已經去世了,但他的論文影響一直在持續,這場學術不端簡直是災難型的,很多不明就里的朋友們仍然在引用他的論文。

      恪守學術底線,是立身科研界之根本。希望這樣的學術造假,能越來越少吧。


    相關文章

    論文調查129名女研究生,分析高校性騷擾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原黨委書記兼副院長王貴元被舉報強制猥褻一事引發輿論關注。在接獲舉報24小時內,中國人民大學完成調查,通報稱舉報情況屬實并開除了王貴元。此外,陜西師范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太原科技......

    博士生論文答辯亟待破除盲審“桎梏”

    剛剛,又送別了一個畢業季,而博士生能否順利獲得學位,仍舊取決于學位論文答辯前的盲審結果。近年來,關于博士論文答辯前盲審的爭議愈發激烈。此前,對評審者專業能力或態度問題的質疑久已有之。不久前,武漢大學社......

    史詩級學術騙局,一博士偽造論文200余篇,揭露后自殺,撤稿風暴持續

    一博士狂編200多篇論文,被揭發后畏罪自殺,可他造成的撤稿影響直至今日還在繼續,更有人稱其的造假為科學史上最大的學術騙局之一。狂編200多篇論文發表,這個博士有點狠在著名學術打假網站Retractio......

    史詩級學術騙局,一博士偽造論文200余篇,揭露后自殺,撤稿風暴持續

    一博士狂編200多篇論文,被揭發后畏罪自殺,可他造成的撤稿影響直至今日還在繼續,更有人稱其的造假為科學史上最大的學術騙局之一。狂編200多篇論文發表,這個博士有點狠在著名學術打假網站Retractio......

    7月福利!科學網APP論文&基金最新活動

    截至7月10日,科學網APP論文頻道在推出1400本期刊最新論文資訊的基礎上,再次新增100本期刊!在過往活動中,我們也收到了不少用戶關于活動參與方式的反饋。為了方便用戶,科學網APP進行了功能升級,......

    宋協偉落馬次日,其二十年前論文又因涉嫌抄襲撤稿

    抄襲撤稿 7月3日,河南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原院長宋協偉(正處級)涉嫌嚴重職務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教育部紀檢監察組和河南省許昌市監委監察調查。宋協偉官宣落馬......

    宋協偉落馬次日,其二十年前論文又因涉嫌抄襲撤稿

    抄襲撤稿 7月3日,河南省紀委監委發布消息: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原院長宋協偉(正處級)涉嫌嚴重職務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教育部紀檢監察組和河南省許昌市監委監察調查。宋協偉官宣落馬......

    刷新紀錄!Nature撤回被引近4500次的論文

    文|張晴丹兩年前,Science發表了歷時6個月的調查報告,猶如一記驚雷炸響了整個學術界:一篇被引2300多次、發在Nature上的重磅論文涉嫌造假。后來,作者同意撤回該論文,其一度被認為將是被引次數......

    楊冪論文公布,網友稱“查重率只有0.9%”

    知名影視演員楊冪在C刊擴展版發表文章的話題引起熱議。國家廣電總局主管、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CSSCI擴展版、北大中文核心)在2024年第六期發表了一篇名為《淺......

    歐美高校博士論文盲審制度有何啟示

    在本專欄往期文章中,我提到了國外高校的博士論文審查情況。那么,歐美大學中是否也有博士論文的校外盲審機制?如果有,它們是怎么做的?如果沒有,原因何在?它們的經驗,對于我們來說有何可借鑒的方面?美國高校:......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