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ORC1作為微環境中營養信號的感應器,它能夠感應微環境中的氨基酸、生長因子、葡萄糖、膽固醇等信號,進而調控細胞及機體內幾個關鍵的過程:糖代謝、蛋白質代謝,脂類代謝以及細胞自噬等【1, 2】。但是,當mTORC1信號通路的關鍵蛋白(mTOR、GATOR、PTEN、TSC、LKB、AMPK等)發生突變,將會導致mTORC1的活性失調,進而導致細胞代謝及細胞增殖的紊亂,這也將是許多代謝相關疾病主要誘因【3, 4】。由此可見,mTORC1信號通路是維持機體代謝平衡的核心,也是細胞代謝的重要前沿領域。深入探索mTORC1信號通路的調控機制,能夠為臨床上基于代謝相關疾病的分子診斷、精確分型、預后分析以及靶向治療提供重要的理論。
mTORC1的激活主要由氨基酸和生長因子信號協同作用,其中氨基酸信號主要通過Rags復合物調控mTORC1在溶酶體上的定位,而生長因子信號主要是通過激活Rheb進而促進mTORC1的活性【2, 5】。
同濟大學醫學院王平教授課題組長期圍繞腫瘤細胞與微環境交互作用機制這一腫瘤生物學關鍵科學問題,系統探討了腫瘤微環境的泛素化調控。大量的證據表明泛素化修飾在腫瘤發生中有重要作用。 泛素化(包括類泛素化) 作為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后修飾,一直是腫瘤生物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泛素化修飾是一個可逆的酶級聯反應,由泛素連接酶和去泛素化酶等精確調控。迄今有近600種E3泛素連接酶和100種去泛素化酶被報道【6-8】。但是大部分E3泛素連接酶和去泛素化酶與腫瘤發生的關系并不清楚。
那么,泛素化是否參與了mTORC1感應微環境中的營養信號,圍繞這一科學問題,同濟大學醫學院王平課題組以及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Hui-KuanLin課題組在2015年“背靠背”發表論文,同時發現了泛素化修飾能夠通過RagA參與到mTORC1感應微環境中的氨基酸信號【9, 10】,2017年來自哈佛醫學院的魏文毅教授發現泛素化修飾能夠通過GβL參與到mTORC1和mTORC2信號通路的協同調控中【11】;此外,2018年,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劉穎課題組發現泛素化修飾通過降解DEPDC5參與到mTORC1感應微環境中的氨基酸信號【12】。
近日,王平課題組在Cell Research雜志上發表了題為Ubiquitination of Rheb governs growth factor-induced mTORC1 activation的研究論文,該文闡述了泛素化修飾能夠通過Rheb參與到mTORC1感應微環境中的生長因子信號。
Rheb作為mTORC1的直接激活者,對于mTORC1的激活起著關鍵的作用【13】。該研究發現Rheb不僅可以被泛素化修飾,而且它的泛素化修飾還受生長因子信號的調控,通過篩選鑒定了它的E3泛素連接酶RNF152,去泛素化酶USP4,以及泛素化位點K8(下圖)。
泛素化修飾作為一種翻譯后修飾,它能夠調控底物的穩定性、活性或者是定位,該研究發現Rheb的泛素化修飾不會影響Rheb的蛋白穩定性。通過檢測MEF中RNF152和USP4的活性,發現泛素化修飾能夠抑制Rheb的小G蛋白酶活性。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該泛素化修飾主要是通過促進Rheb與TSC2結合進而抑制Rheb的小G蛋白酶活性。
同時,該研究還通過RNF152、USP4的MEF細胞以及K8R knockin的細胞系,發現Rheb的泛素化修飾能夠調控mTORC1的活性、細胞增殖、細胞大小以及細胞自噬等過程。此外,該研究還通過裸鼠皮下成瘤以及AOM-DSS誘導的腸癌模型,發現了Rheb的泛素化修飾在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總之,該工作揭示了泛素化修飾能夠通過Rheb參與到mTORC1感應微環境中的生長因子信號,闡述了Rheb的泛素化修飾是腫瘤發生發展的重要調控機制(下圖)。
據悉,王平教授課題組鄧露、陳蕾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王平教授為通訊作者。
圖HistoCell算法框架(a)及其對腫瘤病理影像相關細胞類型信息的預測精度(b)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341008)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北京市中醫藥交叉研究所李梢教授課題組,在智能解析......
近年來,抗腫瘤藥物的治療效果一直是醫學界關注的焦點。然而,傳統抗腫瘤藥物存在的毒副作用大、藥效不理想和遞送靶向性弱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醫生和患者。為了解決這些難題,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團隊在......
南通大學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支小飛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合作研究證明了胃癌細胞與感覺神經元之間存在功能性神經元回路,并發現通過使用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可以使腫瘤細胞與神經元......
最近,《柳葉刀》發表社論文章指出,當前全球癌癥防治中存在著巨大的不平等,迫切需要相應的數據用于制訂癌癥防控計劃,腫瘤登記相關的真實世界數據因此變得至關重要。腫瘤登記是衡量一個國家癌癥負擔的金標準,能幫......
腫瘤組織具有高度異質性,細胞類型多樣、基因表達雜亂無章,區域界限模糊,傳統的空間轉錄組技術難以全面揭示腫瘤的特性。傳統方法通常將采樣點視為獨立的“房子”,統計每個點的細胞類型和基因表達信息,容易產生誤......
近日,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由該校化學學院教授、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PI陳悅團隊發明的候選新藥ACT001,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納入我國“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公開報道顯示......
中國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發現,阿爾法核素既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更有“隔山打牛”的腫瘤次生殲滅能力,有望為腫瘤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手段。這是國內首個圍繞阿爾法核素發射體鉛-212開展的臨床前應用研究。據悉,同......
1月11日,由上海市抗癌協會主辦,上海市醫學會、健恒醫療協辦的“上海市抗癌協會第三期青年腫瘤臨床科學家沙龍”在上海市科學會堂舉行。圖片由主辦方提供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陳馨在致辭中回顧了科學會堂的......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亞平和尹琦團隊構建了基于腫瘤細胞膜囊泡的個性化納米疫苗。該疫苗通過向B細胞提供多重活化信號,觸發了抗腫瘤固有細胞和體液免疫應答,實現了高效抗腫瘤的作用。近日,相關研究成......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創新的“分子GPS”技術,能夠引導免疫細胞特異性地定位到大腦,并在不損傷周圍健康組織的情況下有效殺死腫瘤。這項突破性研究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志上。這項基于活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