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
由于碳排放權交易是在探索中誕生的新事物,在政策先行、市場先試下,近年來發展成果顯著,但也出現相關規則的基本法律概念不清晰等情況。業內普遍認為,《條例》中對于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有更加清楚的界定,不僅有利于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擴容,也有利于金融業務在綠色低碳領域的延伸。
生態環境部此前表示,《條例》對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覆蓋范圍、重點排放單位的確定、配額的分配、碳排放數據質量的監管、配額的清繳以及交易運行等機制做出統一規定,并進一步完善協同監管的制度,更好防范市場運行的風險,從而促進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規范有序的運行和健康持續的發展,為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往前回溯,2021年7月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首批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但隨著碳排放權交易的開展,一些問題也開始顯現,如部分市場活動缺乏法律依據,碳排放權的財產或資產屬性不清晰,相關處罰和激勵機制不完善等。
河北省碳達峰碳中和研究會學術總顧問吳琦對記者表示,《條例》的發布,將統一碳排放權相關的政策和標準體系,進一步加強全國范圍內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和碳排放權交易的監督,推動全國碳市場的持續規范發展。
近年來我國碳金融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業內普遍認為,參與的金融機構數量與應用規模仍有待進一步擴大,尤其是針對碳金融的政策標準需要進一步完善,碳金融的產品投入與創新發展有待進一步提升。
《條例》中提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主要是碳排放配額,經國務院批準可以適時增加其他交易產品。”為其他交易產品預留了規則通道,推動碳金融創新實踐。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表示,推動碳金融市場健康高效發展,需要政策有為,如推進綠色金融和轉型金融標準體系建設,完善激勵約束等。金融機構也需要積極主動發展多樣化金融工具,繼續深化綠色金融試點等。
對于為經濟主體向可持續發展目標轉型提供融資幫助的轉型金融,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管理委員會主任尤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轉型金融在推動企業實現有序綠色低碳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需要金融機構針對不同轉型需求創新多元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構建更具包容性的創新環境,如可持續發展再掛鉤債券、基于碳賬戶的轉型金融貸款等。
川財證券研報認為,轉型金融有望成為撬動能源低碳轉型的有力杠桿。企業合理合規利用融資資金,集中資源克服轉型技術困難,在降低能耗過程中,促進自身效益再增長。金融機構豐富轉型金融市場融資手段,合理布局轉型債券、轉型信貸、轉型基金、轉型保險、轉型信托等多樣化轉型金融工具,也將在轉型升級的進程中獲得更大的可持續發展機遇。
1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由于碳排放權交易是在探索中誕生的新事物,在政策先行、市場先試下,近年來發展成果顯著,但也出現相關規則......
市場監管總局近日正式批復同意浙江省開展重點碳排放單位碳排放計量審查試點工作。試點工作明確由浙江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寧波、嘉興兩市計量技術機構,首次在發電行業依據《重點排放單位碳排放計量審查規范》開......
12月7日,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召開之際,中國科學院發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藍皮書(2023)》(以下簡稱藍皮書)。該藍皮書由中國科學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牽頭、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
11月29日,中國科學院與德國國家科學院共同發布主題為“碳中和之路”的聯合聲明,倡議控制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能源轉型,實現兩國碳中和目標,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危機。雙方在聯合聲明中指出,實現碳中和目標......
過去十年,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以平均每年6‰增速持續升高,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有效控制。這是中國科學院昨天在京發布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
7月26日,全球碳盤點衛星遙感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發布由中國科學院組織編寫的《全球人為源碳排放與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簡稱《全球碳排放與碳收支遙感評估科學報告》)。報告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評......
7月12日,時值第11個“全國低碳日”,由生態環境部和陜西省政府主辦的“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在西安舉辦。活動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郭芳表示,我國建立起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規模最大的碳市場,截至2023年......
中國是碳排放大國,但是由于在碳核算相關方法等方面基礎研究起步較晚,一直在國際上缺少話語權,不利于保護我國合法發展權益和企業國際競爭力,中國亟需探索建立符合國情更先進的方法論和標準。近日,記者從中國科學......
“到2030年,我國碳排放會增加到140~145億噸,如果構建以低碳產業為主導的產業調整,上述數值估計能夠降低8.1億噸左右。”5月31日,在北京隆基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會上,清華大學經濟管理......
鑒于生物炭能從空氣中吸收其重量23%的二氧化碳,在一項概念驗證研究中,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科學家在普通水泥中注入環保生物炭,得到了一種新型負碳環保水泥,且其強度與普通水泥相當。這一研究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