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5-02-21 18:57 原文鏈接: 國際首例豬T2T全基因組組裝成功

    2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張龍超研究員、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劉娣研究員、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王金勇研究員、岳麓山實驗室印遇龍院士、四川農業大學李明洲教授聯合發布消息,國際首個豬T2T全基因組組裝——民豬完整全基因組構建成功完成,標志著豬基因組研究邁入“完整解析”時代,為我國養殖業提質增效及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撐。

      該成果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豬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張龍超研究員牽頭,聯合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劉娣研究員團隊、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王金勇研究員團隊、岳麓山實驗室印遇龍院士團隊、四川農業大學李明洲教授團隊等科研團隊共同攻關,以中國北方代表性地方豬種——民豬為對象,基于多項前沿技術,完成了民豬完整基因組構成,填補了豬T2T基因組組裝領域國際空白,為豬遺傳育種和功能基因挖掘提供高精度“藍圖”,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團隊成功組裝了基因組大小為2.66Gb的完整基因組,首次完整解析了民豬所有染色體著絲粒和端粒結構,發現1-12號染色體及X染色體為中間著絲粒,而13-18號染色體為端著絲粒,為揭示染色體進化機制提供關鍵數據。 

      團隊基于T2T框架構建高質量的民豬泛基因組,鑒定出194234個高置信結構變異(SV),系統解析了SV的分布特征與功能關聯。這一成果將豬基因組結構變異解析能力提升至新高度,為精準挖掘重要性狀相關基因奠定技術基礎。

      團隊還依托T2T基因組數據新發現89個與冷適應相關的候選基因,其中TPT1基因被確認為關鍵調控因子。通過整合SV與RNA測序分析,進一步鎖定17個與結構變異直接關聯的冷適應基因。這些發現為培育耐寒豬種、應對極端氣候提供重要靶點。

      團隊利用泛基因組結構變異數據,評估了基因組選擇(GS)技術對豬體型性狀選種效果。結果顯示,選種準確性達70%-88%。大部分性狀同時利用單堿基和結構變異選種準確性較傳統方法提升2%-4%。此外,團隊通過精細定位發現調控豬體型的關鍵基因CL3及其核心結構變異位點,為種豬高效精準選育提供新策略。

      據介紹,該成果在應用層面展現出多重優勢,在基因組完整性方面為豬遺傳多樣性研究、進化分析及疾病抗性基因挖掘提供完整參考;該成果顯著提升基因組選擇效率,加速優良性狀定向改良,實現精準育種;冷適應基因的發現為環境適應性育種開辟新路徑。


    相關文章

    國際首例豬T2T全基因組組裝成功

    2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張龍超研究員、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劉娣研究員、重慶市畜牧科學院王金勇研究員、岳麓山實驗室印遇龍院士、四川農業大學李明洲教授聯合發布消息,國際首個豬T2......

    研究人員破譯結皮綠藻基因密碼

    在沙漠和旱地中,有一種神奇的生物土壤結皮被稱為“沙漠皮膚”,其在維持土壤健康、減少侵蝕、促進養分循環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綠藻(特指片球藻屬綠藻)就是土壤結皮中的重要成員之一,因其能適應各種極端環境如冰......

    換上這個基因變體,小鼠也會“甜言蜜語”

    近日,一項發表于《自然-通訊》的研究發現,攜帶人源化蛋白NOVA1變體的小鼠發出的叫聲比野生型小鼠更復雜。該研究有望為找到影響人類語言能力演化的關鍵基因提供更多線索。人類何時以及如何獲得言語所需的大腦......

    科研人員開發出高效植物mRNA遞送系統

    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推動了作物改良,但以DNA形式遞送基因編輯工具的方式存在外源DNA整合風險和脫靶效應。近年來,無外源DNA殘留的基因組編輯遞送技術備受關注。盡管基于核糖核蛋白的遞送策略在......

    高粱抗寄生的關鍵基因發現

    就像寄生蟲危害人體一樣,寄生植物也會讓作物遭殃,破壞糧食生產。據《細胞》雜志12日報道,中國科學家在高粱中發現兩個關鍵基因,它們可像“開關”一樣控制高粱的抗寄生能力。“關閉”這兩個基因后,高粱抵抗寄生......

    水稻耐堿熱基因挖掘與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1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林鴻宣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林尤舜團隊,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Fine-tuninggibberellinimprovesric......

    玉米株高連續降低的基因被發現

    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玉米耐密高產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聯合安徽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發現了一種通過針對性基因編輯Br2基因實現玉米株高連續降低的方法,為玉米耐密、抗倒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相......

    人工智能助力開發可用于基因療法的納米籠

    韓國浦項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SangminLee與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DavidBaker合作,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模擬病毒的復雜結構,開發了一種創新的治療平臺。相關研究成果......

    農科院種質資源所解析綠豆基因組及馴化機制

    種質資源所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評價創新團隊在綠豆(Vignaradiata)基因組組裝及馴化機制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研究論文“Telomere-to-telomere,gap-freegenomeo......

    古基因表明尼人與現代人4.5萬年開始混血

    德國科學家對生活在約4.5萬年前的歐洲早期現代人已知最古老的基因組進行了分析,該研究為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混血時間提供一個更精確的日期,即距今4.5萬年至4.9萬年前的一次事件中。這比之前估計的時間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