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4-05-15 16:07 原文鏈接: 地球也許可以逃脫未來“膨脹太陽”的吞噬

    當太陽壽終正寢時,地球能否逃脫被太陽吞噬的命運?

    近期,一支國際團隊的研究有望給這個問題的答案帶來新的解釋。他們精確計算了一顆擁有近距離行星的紅團簇巨星的年齡,這一年齡結果直接挑戰了以往研究中利用雙星模型來規避近距離行星被母星吞噬的解釋。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

    據了解,大部分太陽系外行星系統與太陽系一樣,圍繞燃燒的“太陽”(宿主恒星)穩定運行。恒星的壽命終有盡頭,太陽并不是永恒的,約50億年后,太陽將結束穩定的主序階段,成為一顆紅巨星,半徑向外急劇擴張并吞噬位于內側軌道的行星。這部分中心恒星半徑擴張所覆蓋的范圍將成為其附近行星的“禁區”。


    膨脹紅巨星與近距行星示意圖 圖片來源:International Gemini Observatory

    2023年6月,《自然》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發現了一個特殊的行星系統:在距離主星——一顆經歷過半徑膨脹過程的紅團簇星(8 UMi)不到0.5個天文單位的地方,有一顆行星(Halla)正以極圓的軌道圍繞宿主恒星運行。

    為什么這顆主星在半徑增長過程中沒有吞噬如此靠近它的行星呢?研究人員將該謎團歸因于這顆宿主恒星的特殊演化過程,他們認為,雙星并合模型使得這顆主星可以跳過半徑增長過程,但這個模型需要至少86億年來完成演化。因此,年齡測量成為了判斷該主星演化路徑的重要參數。

    由于雙星并合過程并不改變系統自誕生以來在銀河系中的運動以及重元素豐度特征,國際團隊基于Gaia DR3(歐洲空間局蓋亞全天天體測量干涉儀第三批數據)提供的天體位置測量數據、SOPHIE高分辨率觀測光譜,以及LAMOST(郭守敬望遠鏡)紅團簇巨星樣本,可以從這顆恒星(8 UMi)的運動學和化學性質推斷其真實年。

    通過運動學分析,國際團隊發現8 UMi是一顆年輕的薄盤星,并計算出8 UMi恒星的年齡約為30~40億年。

    “我們的觀測顯示,8 UMi是一顆年輕恒星,且該星年齡的測算結果與其作為單星演化的年齡一致,而比雙星演化中的理論年齡年輕的多。”論文作者、北京大學研究員張華偉說告訴《中國科學報》。

    該觀測證據還表明,雙星模型所需的演化時間與8 UMi目前測量的年齡不符,這使得近距行星如何逃避吞噬之謎的問題再現,也意味著還有更多潛在效應,如引力潮汐可能會在恒星-行星系統的后期演化中發揮重要作用。

    “類似地球這樣離母星較近的行星,其最終的軌道演化或許比我們曾經認為的更加復雜多樣,研究也為地球可以逃脫未來‘膨脹太陽’的吞噬提供了無限遐想。”論文作者、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教授黃樣說。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3847/2041-8213/ad3bb4


    相關文章

    我國科研團隊在早期地球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地球區別于太陽系其他巖石行星的一個重要特征是表面的海陸二分。海陸格局控制著地表的物質循環,是形成動態、多樣的地表環境的關鍵因素,對支撐復雜生命系統至關重要。地球之所以有海陸二分是因為其地表高程變化足夠......

    科學家提出新假設:4億多年前地球曾被“光環”圍繞

    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團隊開展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約4.66億年前,當地球與一顆小行星擦肩而過時,地球的引力撕碎了小行星,產生的碎片可能在地球赤道之上形成了一個類似土星環的光環。這個環或許存在了數千萬年,并......

    小行星來襲預警我國首次開展接力追蹤觀測

    北京時間2024年9月5日0時39分,一顆直徑約1.2米的小行星以2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在菲律賓東北側約25公里高度處解體爆炸。我國監測網首次對預警小行星開展接力追蹤觀測,標志我國小行......

    地球深部的氮來自哪里?浙大團隊揭開謎底

    作為太陽系中最豐富的元素之一,氮是生命起源、生物圈形成和演化所必需的元素。研究表明,地幔是地球上氮的主要儲庫,氮在地球表面和地幔之間的循環影響著大氣演化、氣候變遷以及地球的宜居性。那么我們不禁要問,深......

    我國科學家揭示7億年來地球自轉階梯式減速過程

    科技日報成都8月12日電(劉俠記者滕繼濮)12日,記者從成都理工大學獲悉,該校沉積地質研究院馬超教授帶領大數據沉積團隊結合地質記錄和天文計算,首次從地質記錄中重建出過去7億年至2億年前地球自轉減慢的過......

    月球和地球上的時間一樣嗎

    月球和地球上的時間一樣嗎?如果不同,需要統一嗎?據英國《新科學家》網站6月28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計算表明,月球表面時間比地球表面時間每個地球日快57.5微秒。在人類月球探索中,......

    地球也許可以逃脫未來“膨脹太陽”的吞噬

    當太陽壽終正寢時,地球能否逃脫被太陽吞噬的命運?近期,一支國際團隊的研究有望給這個問題的答案帶來新的解釋。他們精確計算了一顆擁有近距離行星的紅團簇巨星的年齡,這一年齡結果直接挑戰了以往研究中利用雙星模......

    地球系統與全球變化重點專項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召開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琚宜文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地球系統與全球變化”重點專項項目“中國東部新生代板塊俯沖帶圈層相互作用與油氣資源及環境效應”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京召開。專家組與項目組骨干成......

    “地球系統和全球變化”重點專項項目論證啟動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第四紀典型暖期北極氣候變化及其對東亞環境的影響”項目啟動暨實施方案論證會在青島召開。該項目由該所牽頭實施,聯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創新杯”地球物理知識競賽落幕

    5月5日至8日,第九屆全國大學生“創新杯”地球物理知識競賽在中南大學舉行。本屆競賽由中國地球物理學會、教育部高等學校地球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中南大學和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學生工作委員會共同承辦......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