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地幔過渡帶以下至核幔邊界的下地幔,是地球內部體量最大的一個圈層,因而是地球內部物質循環、能量傳輸等過程的關鍵一環。從一維地震學模型看,下地幔的波速、密度、彈性模量隨深度變化較為平滑,因而常常被認為是地球深部相對“平淡”的區域。近年來,隨著金剛石壓腔、同步輻射高溫高壓技術、層析成像地震觀測技術以及基于量子力學的計算模擬技術等方面的共同發展,人們對下地幔的認識正逐步深入。
下地幔的物質成分是什么?這是長期縈繞在人們腦海的科學問題。而在沒有了解清楚下地幔溫壓條件下礦物特性的情況下,所有假設、推測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即便對于下地幔總體成分這樣的基礎問題,人們依然爭論不休:下地幔的化學成分是否與上地幔一致?下地幔1600公里左右是否存在化學分異?等等。與此相聯系,諸如“如何解釋上地幔的硅元素相對地球總體成分缺失?”、“地幔對流是整體對流還是分層對流?”等地球化學和地球動力學問題都受制于人們對物質特性的理解程度。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結構與過程研究室張志剛副研究員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Lars Stixrude教授和John Brodholt教授合作,運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第一性原理模擬方法,針對下地幔礦物的熱力學和彈性性質進行了大規模計算,并建立了能同時預測礦物相組成和物性的熱力學模型。該研究表明:即使是下地幔最為主要的鎂鈣鈦礦,盡管前人已做過許多實驗和理論模擬工作,其彈性數據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度。一方面在同時高溫和高壓條件下通過實驗就位測量波速仍然是世界級的難題,另一方面理論模擬方法本身的誤差還沒有系統討論過,而這些誤差要遠遠大于下地幔地震觀測模型的誤差,從而為準確解釋地震數據、推測下地幔成分帶來困難。該研究提出一種修正密度泛函理論系統偏差的方法,內在綜合考慮壓力、高溫非諧性效應的影響,從而提高了模擬結果的精度和準確性;該研究發現鎂鈣鈦礦剪切波隨溫度下降的速度要低于前人估計,因而上地幔礦物學模型(pyrolite)可以很好地與一維地震學模型吻合(圖1)。該研究對回答下地幔相關科學問題提供了重要約束。
圖1 下地幔一維地震學模型(PREM和AK135)與pyrolite地幔礦物學模型剪切波速的比對(紅線為本研究結果,藍線為前人結果,綠色陰影區表明Fe、Al元素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范圍。)
大模型持續迭代,AI基礎設施成為云廠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7月1日,騰訊宣布其自研星脈高性能計算網絡全面升級,升級后的星脈網絡2.0搭載自研的網絡設備與AI算力網卡,支持超10萬卡大規模組網,網絡通信效......
“從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勢來看,未來幾年,規模定律依然有效,大語言模型仍有很大提升空間。”6月14日,2024北京智源大會在京舉行。百度首席技術官王海峰在主旨演講中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作出最新判斷。他認為......
近日,國內頭部短視頻平臺“快手”發布了首個“Sora級”的文生視頻大模型“可靈”,并宣布面向用戶開放。據快手方面介紹,可靈大模型為快手AI團隊自研,采用與Sora相似的技術路線,并結合多項自研技術,能......
對網絡安全而言,每一次新的信息技術浪潮都蘊含著巨大機會,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這是因為,新技術必然帶來新的安全問題和新的需求,而“黑客”往往能快一步利用新的漏洞并發起攻擊,“防守方”則需要更快的響應......
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高效的天山地震科學考察機制。據介紹,......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郭超凱)中國應急管理部27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地震局科技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朱芳芳在會上介紹,中國將以“一帶一路地震科學考察聯盟”為基礎,與中亞國家共同探索建立協調、聯動、......
5月14日,騰訊宣布其旗下混元文生圖大模型全面升級,并對外開源。據了解,這是首個中文原生的類Sora架構開源模型,填補了國產大模型在文生圖先進架構上的空白。目前,主流的文生圖開源生態基本圍繞英文建設,......
香港中文大學(港中大)2日公布,港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建立了一套精準計算模型“beth-1”,能準確預測病毒基因演變,有助在設計流感疫苗時選擇最具代表性的病毒株。港中大醫學院表示,流感病毒會持續出現基因......
他,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讀博士生,致力于地震研究,日前以一作身份在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她,是一個從小喜歡中國文化的00后土耳其姑娘,現為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成績......
記者從自然資源部了解到,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發布海嘯警報解除通報。今天7時58分臺灣海域發生地震,震源深度為12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監測顯示,地震在震源附近引發局地海嘯,并對我國臺灣島沿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