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了解到,該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盛志高課題組瞄準太赫茲核心元器件這一前沿研究方向,與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成聯合攻關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太赫茲源。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科學進展》上,并申請了發明ZL。
由于其優越的波譜性能,太赫茲相關技術在通訊、安檢、傳感、國家安全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被稱為“改變未來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其廣泛的工程應用依賴于多樣的太赫茲元器件。相對于成熟的微波與光學技術,太赫茲源、太赫茲調制器、太赫茲探測器等太赫茲核心元器件的開發方興未艾。
物質的基本粒子可以分成兩種,一種自旋是半整數,被稱為費米子(比如電子),另一種自旋是整數,被稱為玻色子(比如聲子)。目前常見的太赫茲源(如光電導天線、光整流等)均是基于費米子的輻射源,一般發射寬帶太赫茲波。相對而言,單頻可調諧的太赫茲源有著更為廣泛的應用前景,亟待開發。
聯合攻關團隊采用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方法,選擇二維范德瓦爾斯磁性半導體晶體作為基材,創新性地挖掘其范德瓦爾斯層間呼吸聲子模(玻色子)的優異特性,研發出了頻率為~0.9 THz的單頻太赫茲輻射。最為重要的是:一方面,得益于其玻色子特性,該太赫茲輻射源具有“零閾值”,高品質因數和高輻射效率等優點;另一方面,由于二維磁性半導體晶體中存在強自旋晶格耦合,磁場可以對該聲子單頻太赫茲輻射有效地進行調控。
這一聲子單頻太赫茲源的成功研發,不僅有助于低維磁性材料中聲子極化子的理解,而且為新型太赫茲源的實現提供了全新策略。
高大上的“太赫茲”究竟有什么作用在電磁波譜中有一段尚未被人類有效認識和利用的真空地帶。其頻率范圍為100GHz-10THz(Terahertz,1×10e12Hz),位于微波和紅外輻射之間,這就是“太......
科技日報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當前無線通信系統依靠微波輻射來承載數據,未來數據傳輸標準將利用太赫茲波。與微波不同,太赫茲信號可被大多數固體物體阻擋。在《通信工程》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
中新社成都4月11日電(記者賀劭清)記者11日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中韓科研人員首創高遷移率穩定的非晶P型(空穴)半導體器件,突破該領域二十余年的研究瓶頸。這一在新型半導體材料和器件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蛋白分子膜(蛋白膜)在生物傳感和生物材料領域應用廣泛。從納米尺度精確檢測蛋白分子的成膜過程,對控制蛋白膜的品質、理解其形成機制和評價其功能表現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尚缺少一種能夠精確表征蛋白分子在成......
近年來,柔性電子器件在健康監測、個性化醫療等領域備受關注。但研究收集的用戶體驗反饋顯示,柔性電子器件制備的可穿戴電子設備的透氣性仍不盡如人意,汗液積聚在器件和皮膚之間,不僅給使用者帶來不舒服的體驗,而......
韓國蔚山國立科技大學與美國田納西大學、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研究團隊合作開發出一種新技術,成功優化了專門用于6G通信的太赫茲(THz)納米諧振器,將太赫茲電磁波放大3萬倍以上。這一突破有望為6G通信頻率的......
美國萊斯大學量子材料科學家發現,當原子做圓周運動時,它們也能創造奇跡:稀土晶體中的原子晶格受到一種名為手性聲子的螺旋形振動被激活時,水晶就會變成“磁鐵”。相關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在實驗中......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T2125010)等資助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張強教授等與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單位科研人員合作,首次實現了一套以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產生器(D......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數學物理科學部擬資助“拓撲量子輸運理論與器件前沿探索”原創探索計劃項目(以下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指南引導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拓撲量子輸運理論與器件前沿探索”項目指南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礎研究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重要戰略部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