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內,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在腫瘤中的發病率排在第六位,但死亡率卻高居前三。肝癌的發病大多遵循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三步曲”模式,肝硬化患者是肝癌最主要的高危人群,在肝硬化人群中及早發現肝癌是當前肝癌早篩的重中之重。目前對肝癌高危人群早篩的方法是肝臟超聲檢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監測,但其敏感性不超過70%,準確率差強人意。因此,尋找兼具高敏感性和高特異性的肝癌新型診斷標志物,對于肝癌的防治至關重要。
近期,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和洛杉磯雪松-西奈醫療中心的聯合團隊在肝病學頂級期刊《HEPATOLOGY》上發表題為“HCC EV ECG score: An extracellular vesicle-based protein assay for detection of early-sta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文章。該研究基于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表面蛋白檢測方法,建立了一套全新的HCC早篩模型用于肝癌的早期篩查診斷。
研究人員從早期肝癌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中分離EVs,將其引入HCC特異性EV表面蛋白試驗,通過結合共價化學介導的微珠純化技術和雙鏈實時免疫PCR技術,在8個HCCEV亞群中選出三個與早期HCC高度相關的亞群,整合構成早期HCC早篩模型。隨后,研究人員分別招募了106名和72名參與者組成訓練隊列和獨立驗證隊列進行檢測。結果顯示,該模型對早期HCC和肝硬化的鑒別表現出了極高的準確性,同時檢測靈敏度達到91%、特異性達到90%,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分別達到87%和93%。
該研究開發的HCC早篩模型可以精準區分早期HCC和肝硬化患者,彌補了血清甲胎蛋白監測敏感性低、準確率差的不足,有望幫助識別HCC患者并改善患者的長期預后。
論文鏈接:
https://aasld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hep.32692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HEPATOLOGY》雜志,文章內容并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和立場,僅供參考。
中國是肝癌大國,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及早識別高危人群并對肝癌做出早期診斷是提高患者總體生存率的關鍵。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沈鋒教授研發創建了肝癌診斷模型(ASAP),用......
近期,德國HummingbirdDiagnostics的BrunoRSteinkraus團隊開發了一種集合了18個小RNA特征的診斷模型miLung。在驗證隊列中,miLung檢測早期肺癌的準確性很高......
“(泛癌種)早篩面向健康人群,需要很大量的數據才能夠做好,它只能顯示你有沒有患癌癥,但不能顯示具體是哪種癌癥。它肯定有需求,但是成本要低,然而新技術往往都很貴。假陽性率要少,否則會給患者帶來無端的壓力......
肝癌,對于中國人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據世衛組織去年發布的全球癌癥統計報告(GLOBOCAN),中國每年新發肝癌超過41萬例,因肝癌死亡超過39萬例,分別占全球的45%和47%[1]。更觸目驚心的是,......
肝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癌癥中位居前列,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超過90萬,死亡病例超80萬。在所有肝癌病例中,肝細胞癌(HCC)占比約90%,對肝細胞癌高危人群進行有效、高靈敏度的篩查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對肝......
TRAF2(腫瘤壞死因子受體相關因子2)是一種具有雙重功能的蛋白,作為銜接蛋白和泛素E3連接酶,在介導TNFα-NFκB信號通路中發揮重要作用。據報道,在多種人類癌癥中,TRAF2表達失調。但是TRA......
“作為所有健康服務的基石,健康科普要覆蓋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這是健康科普未來的發展方向。”近日,在“愛要趁早”腸治久安4.15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科普主題展活動上,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普分會會長郭樹彬指出......
包括肝臟內膽管癌和肝細胞癌在內的成人肝臟惡性腫瘤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大部分的患者都會接受化療或免疫療法,或者兩種療法的組合,同時也并沒有特定的生物標志物可以選擇。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N......
肝細胞癌(HCC)作為全球第六大常見癌癥類型,由于通常其確診時間較晚,每年會導致近83萬的死亡[1]。針對晚期肝癌的治療,當前主流手段包括多激酶抑制劑索拉菲尼、侖伐替尼等的使用。隨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I......
作為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肝細胞癌(HCC)已成為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第四大原因,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1]。 肝癌的發病過程涉及眾多異常表達的基因及相應信號通路,目前研究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