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2-07-04 00:00 原文鏈接: 基因芯片篩選發現大腸癌早期診斷分子標志物

      大腸癌是人類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位居全球惡性腫瘤第三位。2006年國家衛生部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大腸癌死亡率已位居惡性腫瘤第五位,其發病率在40歲開始上升,至60-75歲時達到高峰。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大腸癌的早期診斷有助于大腸癌的治療,減少病死率。

      早期診斷包括兩方面含義:早期發現和早期確診。目前,大腸癌的確診主要依靠結腸鏡和內鏡病理細胞學檢查。內鏡檢查不僅能直觀地發現大腸粘膜早期病變,并且能借助活檢對病變區域進行組織學評價。但是在活檢標本中,腺體的不典型增生和腺體癌變不易區分,二者的根本區別是癌細胞的侵襲行為,但內鏡活檢取材組織小,有時早期癌只能觀察到異型性而無癌細胞的侵襲表現。因此,腸鏡+活檢的診斷方式對于大腸癌的早期確診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針對這種情況,科學家們開始尋找腫瘤分子標志物,希望能從分子水平上進行大腸癌的早期診斷。microRNA是一類21-23nt的小分子RNA,很多研究表明在腫瘤組織中存在microRNA的特異性表達。在本文中,科學家們利用Agilent microRNA芯片篩選、RT-PCR驗證等方法找到了3個microRNA的組合,這一組合能對大腸癌進行早期診斷,診斷成功率達89%。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12年4月的《Gut》雜志上。其中microRNA基因芯片技術服務由上海伯豪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完成。

      歡迎索取microRNA基因芯片技術服務的更多信息!

      研究人員首先收集了133例大腸癌樣品,利用激光顯微捕獲技術(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切取組織樣品中的上皮細胞,隨后提取總RNA,利用Agilent的microRNA芯片檢測樣品中microRNA的表達情況。

    圖1:激光顯微捕獲大腸癌細胞

      A:正常細胞;B:腺瘤;C:癌組織。

      1:H&E染色(20倍放大);

      2:LCM前Hematoxylin染色;

      3:LCM后Hematoxylin染色;

      4:切割下的上皮細胞。

      隨后,科學家們利用三個經典的分類算法(prediction analysis of microarray, genetic algorithm-SVM 和 one-loop Na?ve Bayesian)來建立大腸癌早期診斷的數學模型。找到了14個microRNA的組合,該組合區分腺瘤和大腸癌的準確率達94.1%。并在91個 FFPE樣品中用RT-PCR的方法對這14個microRNA的表達進行了驗證。最后選出3個microRNA的組合,該組合區分腺瘤和大腸癌的準確率達94%(AUC=0.968)。

      Logit(p) = 5.7428- 1.5219*(miR-375) + 0.7039*(miR-424) + 1.0336*(miR-92a)

    圖2:芯片結果聚類圖

      最后,利用這3個microRNA的組合來對58個FFPE樣品進行早期診斷,發現準確率達89%(AUC=0.918)。

      綜上所述,科學家們利用基因芯片的技術手段篩選到了3個microRNA的組合,這一組合對大腸癌的早期診斷準確率達89%以上。這一成果對于大腸癌的及時發現和治療有重大意義。

      原文:

      Wang S, Wang L, Bayaxi N, et al.. A microRNA panel to discriminate carcinomas from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s in colonoscopy biopsy tissue. Gut (2012).doi:10.1136

    相關文章

    46位拿到“新基石”連續5年2500萬不看項目只看人

    2023年10月30日,騰訊公司“10年100億元資助基礎研究”的“新基石研究員項目”第二期名單發布,來自數學與物質科學、生物與醫學科學領域的46位科學家上榜,成為第二批“新基石研究員”。2023年第......

    遼寧省認定首批20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讓更多人有機會走進科學家世界

    不久前,遼寧省認定了首批20個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自獲得認定以來,不少教育基地相繼開展了公開課、主題展覽等特色活動,積極講好科學家故事,弘揚科學家精神。現實中,一些教育基地的開放受到各種條件限制,難以......

    英國重返“地平線歐洲”項目

    近日舉行的一場深夜談判中,英國終于和歐盟達成協議,重新加入“身價”950億歐元的歐盟旗艦科學項目——“地平線歐洲”。這意味著英國科研人員可以申請“地平線歐洲”的項目資金并申請參與相關研究。據《自然》報......

    BCEIA2023第四屆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推動分析化學前沿領域的新發展

     2023年9月6日-8日,第二十屆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A2023)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開幕。同期會議——青年分析科學家論壇是北京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暨展覽會(BCEI......

    科學家利用神經網絡設計全新蛋白質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在新一期《應用物理學雜志》發表的論文中,將注意力神經網絡與圖神經網絡相結合,以更好地理解和設計蛋白質。該方法將幾何深度學習與語言模型的兩種優勢結合起來,不僅可預測現有蛋白質特性......

    “大灣區科學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

    “大灣區科學家”搭建三地科技合作橋梁廣東加快推動粵港澳協同創新,蘇國輝院士率先在內地建立聯合實驗室“今天有沒有運動啊?”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暨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與人聊天時,最常用......

    我國科學家創造城際量子密鑰率新紀錄

    央廣網北京6月24日消息近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袁之良團隊與南京大學尹華磊合作,首次在實驗上實現了打破安全碼率-距離界限的異步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也稱模式匹配量子密鑰分發),成功實現508公......

    專訪香港科學家陳清泉:研究電動車還要分秒必爭

    今年初,86歲的香港科學家陳清泉榮獲“感動中國2022年度人物”獎,頒獎詞是“中國制造,今天車轍遍布世界。你是先行者,你是領航員。”他說:“以前雖拿過很多獎,但這個獎意義非凡,讓我驚喜,感到無比光榮,......

    科學家發展并驗證一種新響應理論方法

    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的郭國平教授和曹剛教授等人,與國外同行以及本源量子計算有限公司合作,從實驗和理論上研究了非色散耦合的受驅量子點—微波諧振腔雜化系統,發展并驗證了一種......

    尋訪山坡坡上的“科學家”

    時下,正是藍莓上市的季節,湖北各大果蔬市場里,藍莓供應充足、新鮮可口,頗受歡迎。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從湖北省科協了解到,湖北藍莓產業的從無到有是該省借助科學家力量,實施強縣工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