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6-25 09:14 原文鏈接: 塑料嚴重威脅海洋生態環境每年經濟損失130億美元

      23日發布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編寫和支持的兩份報告指出,海洋里大量的塑料垃圾日益威脅到海洋生物的生存,保守估計每年給海洋生態系統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30億美元。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14年年鑒》回顧了過去十年報告關注的十大緊迫環境問題,包括海洋里的塑料垃圾。同時,由環境署支持的《評估塑料的價值》報告發現,消費品行業的塑料使用每年消耗的自然資本達750億美元。報告顯示,塑料原材料的提取和處理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消耗了超過30%的自然資本,但海洋污染是最大的下游成本。

      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來自于垃圾桶、管理不善的垃圾填埋場、旅游業和漁業活動。一些材料會沉入大洋海底,另外一些塑料垃圾會隨著洋流漂浮很遠的距離,污染了海岸線并在海洋中大量積累。

      塑料垃圾嚴重地破壞了自然環境:海龜等海洋生物攝入后會導致疾病或死亡,塑料會纏住海豚和鯨魚等生物以及破壞重要的棲息地,如珊瑚礁。此外,塑料垃圾還可能會產生化學污染,塑料碎片會導致外來物種入侵,并破壞很多國家的旅游業和漁業,如污染沙灘和破壞漁具。

      《環境署2014年年鑒》特別關注微塑料,即制造或生產塑料碎片時產生的直徑5毫米的塑料顆粒。微塑料極易被海洋生物誤認為食物而攝入體內。微塑料被越來越多的直接用于消費品行業,如牙膏、發膠和潔面乳中。這些微塑料在污水處理過程中難以過濾,最終會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之中。北大西洋的很多地區都已發現聚集在微塑料上的微生物群。這種微塑料可以傳播有害微生物、病原體和藻類等物種。

      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阿奇姆·施泰納指出,塑料在現代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不能忽視塑料使用造成的環境影響。這些報告表明,減少、回收和重新設計塑料產品能夠帶來很多的綠色經濟福利:減少對海洋生態系統、旅游業和漁業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對發展中國家;為企業節約資金并帶來創新機會的同時,降低企業的聲譽風險。

      《評估塑料的價值》報告也發現,通過良好的塑料管理,如塑料回收,每年可以為消費品行業節約40億美元。報告建議采取的行動有:企業應該監管塑料使用狀況,并發布年度使用報告;企業應該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最后期限,提高資源效率和回收率,致力于減少塑料制品的環境影響;提高民眾的參與和關注,不要隨手亂扔垃圾,以防止垃圾流入海洋。因為塑料顆粒可以被海洋生物攝入,并通過食物鏈潛在地積累和傳遞毒物,所以需要采取措施彌補知識差距,更好的理解各種塑料吸收和轉移持久、有毒和生物積累的能力。

    相關文章

    新型熱點材料PMHJ助力可穿戴設備和物聯網發展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智能手表、運動手環甚至手機不再需要外接電源頻繁充電,而是通過吸收你身體散發的熱量來自行供電,會是一種什么體驗?近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朱道本、狄重安團隊與多個國內外頂尖科研團隊合作......

    靠昆蟲和細菌能“吃掉”白色污染嗎

    什么?竟然有昆蟲把塑料當作美味!對的,你沒有看錯,科學家發現了很多愛“吃”塑料的昆蟲,并對它們解決白色污染寄予厚望。近日,江蘇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教授孫建中團隊系統綜述了昆蟲及其腸道共生菌在塑料生物......

    印遇龍等:基因編輯并不違背自然選擇規律

    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尤其是CRISPR/Cas9系統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這項技術改變了人類對基因的認知,重新定義了自然選擇與人工干預間的界限。老百姓眼中,基因編輯可能也是類似于“......

    戴民漢院士獲AGU地球與空間科學大使獎

    當地時間9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GeophysicalUnion,AGU)公布2024年度AGU會士(AGUFellow)以及各大獎項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近海海洋......

    耐500℃高溫超堅固碳塑料制成

    科研團隊以無機黏合劑為突破口,成功研制出基于磷酸鋁、磷酸鋁硼和磷酸鋁鉻黏合劑的碳塑料。圖為科研人員在做實驗。圖片來源: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科技日報北京9月3日電(記者劉霞)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和喀山國立研......

    用常見催化劑讓塑料更“新”

    一項8月29日發表于《科學》的研究顯示,塑料瓶和塑料袋可以蒸發成化學合成砌塊,變成具有原始材料所有特性的新塑料。雖然仍有一些障礙需要克服,但新工藝是邁向真正的塑料循環經濟的一大步。自20世紀50年代以......

    為了中國的“可消失塑料”

    文丨《中國科學報》記者溫才妃灰藍色的海面上一船船“洋垃圾”駛入中國海域在報紙上看到“洋垃圾”的新聞陳學思很想為消除“洋垃圾”中的“白色污染”盡一份力1999年,陳學思留學歸國加入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

    “活”塑料有望破解白色污染難題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戴卓君團隊通過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編輯,產生了具備極端環境耐受能力的孢子,從而使其在特定條件下分泌塑料降解酶。同時,團隊通過塑料加工方法將孢子包埋在塑料基質中。該研究為開......

    以竹代塑新技術,竹材變身高強度、耐水、可降解塑料

    記者25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以下簡稱竹子中心)獲悉,該中心以竹代塑創新團隊利用竹材細胞壁定向活化與模壓技術,成功將竹材直接加工成高強度、耐水以及可降解的全竹熱固性塑料異形產品。相關研......

    細菌也能造塑料?韓國研究新突破

    韓國科學技術院研究人員首次利用細菌制造出一種具有熱穩定性的塑料,性質類似于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苯乙烯。相關研究21日發表于《細胞》旗下《生物技術趨勢》雜志。大多數用于包裝和工業用途的塑料......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