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00年代以來,科學家們已經注意到細胞核中著絲粒的分布問題。著絲粒是一種特殊染色體區域,對細胞分裂至關重要,但其分布的決定機制和生物學意義仍懸而未決。日本東京大學團隊最近提出了一種塑造著絲粒分布的兩步調節機制。研究表明,細胞核中的著絲粒結構在維持基因組完整性方面發揮著作用。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植物》上。
在細胞分裂過程中,一種稱為著絲粒的特殊染色體結構域被拉到細胞的兩端。細胞分裂完成并形成細胞核后,著絲粒則分布在細胞核中。如果拉向兩極的著絲粒分布保持不變,則細胞核的著絲粒僅集中在細胞核的一側。這種著絲粒的不均勻分布被稱為瑞伯(Rabl)構型,以19世紀細胞學家卡爾·瑞伯的名字命名。一些物種的細胞核反而呈現出分散分布的著絲粒,這被稱為非Rabl構型。
研究人員表示,幾個世紀以來,Rabl或非Rabl構型的生物學功能和分子機制一直是個謎,現在他們成功地揭示了構建非Rabl構型的分子機制。
團隊研究了植物擬南芥和一種已知具有非Rabl構型的標本,其突變形式具有Rabl構型。他們發現,稱為凝聚素Ⅱ(CII)的蛋白質復合物和稱為核骨架與子骨架(LINC)復合物連接子的蛋白質復合物會共同作用,以確定細胞分裂過程中的著絲粒分布。
6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王嵐峰研究組聯合復旦大學陳振國課題組、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趙曉嵐課題組,在《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NatureStructural&Mol......
中南大學基礎醫學院研究員、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研究員林戈課題組的一項新研究,首次在全染色體組水平解析了非整倍體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的影響,為理解相關遺傳問題提供了新視角。6月5日,該成果發表于《自......
“趕巧了,實際上這兩項工作我們‘磨’了很多年了。”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提及一個月內在《細胞》和《自然》連發論文,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張余一語道出科研背后的艱辛。過去十幾年......
細胞程序性壞死,也稱為壞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一種受遺傳調控的、能夠引發細胞溶解性死亡的細胞死亡途徑。是多種炎癥性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原因。細胞程序性壞死通常由凋亡信號通路的......
一項對人類和一些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著絲粒的基因組研究揭示了它們難以想象的多樣性和進化變化的速度。雖然著絲粒通過確保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的忠實傳遞,對細胞的正常復制至關重要,但其基因組組織的復雜性幾乎不可能......
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發明的一項突破性新技術,或將徹底改變合成生物學領域。該方法被稱為克隆重編程和組裝平鋪天然基因組DNA(CReATiNG),為構建合成染色體提供了一種更簡單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它......
11月8日,由美國、中國、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合作的“人工合成酵母基因組計劃(Sc2.0Project)”最新研究成果在世界頂級期刊《Cell》及其子刊發布,此次成果發布標志著世界首個真核生物全......
大麻又名火麻、漢麻、線麻等,籽用大麻在食品、醫藥、紡織、造紙等多個領域被廣泛使用,是一種重要的工業原料。9月15日,福建農林大學麻類研究室聯合該校基因組與生物技術中心在《植物通訊》(PlantComm......
美國普渡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癌癥療法,通過誘騙癌細胞吸收自然阻止細胞分裂的RNA片段來攻擊腫瘤。在為期21天的研究過程中,接受新療法治療的腫瘤尺寸沒有增加,而未經治療的腫瘤在同一時期內尺寸增加了......
《自然》23日發表的兩篇論文公布了人類Y染色體的組裝和分析,Y染色體也是最后完成全測序的人類染色體。這項全球100多名科學家參與的研究填補了當前Y染色體參考的諸多空白,帶來了對不同人群演化和變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