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3日,國內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國家級獎項,第九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公布評選結果,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醫院臨床一線的18位優秀科研工作者和醫院專家獲獎。同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義漢、北京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鋒三位教授獲得“杰出成就獎”,山東大學副校長陳子江教授等15位獲得“學者獎”。
作為三位獲得“杰出成就獎”的獲獎者之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張鋒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人類基因組拷貝數變異(CNV)領域的研究對人類健康有重大意義,但國內目前從事此方面的學者并不多。希望能夠借著此次獲獎,讓更多的目光關注到CNV的研究中來。”
精準醫療的先行者
來自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張鋒教授一直致力研究人類基因組拷貝數變異的產生機理、致病機制,并在出生缺陷和不孕不育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2015年,張鋒發現先天性脊柱側凸等出生缺陷的致病性CNV及其致病機制,并揭示“罕見CNV聯合常見遺傳多態共同致病”的復合遺傳新機理,相關成果可指導出生缺陷分子診斷新方法的開發,論文在行業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獲得發表。
對于目前的一些癌癥、遺傳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基因拷貝數的異常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致病原因,對CNV進行研究能夠從基因層面解構疾病,從而起到預防及治療的效果。有關CNV領域的研究和突破對于我國醫療行業的進步有著重大意義,而這也是張鋒教授此次獲得“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生物科學 天地更大
2009年之前,張鋒教授在美國貝勒醫學院做了兩年的人類遺傳學研究。盡管那里有著優越的科研環境,但他還是毅然選擇回到了他獲得博士學位的復旦大學繼續科研之路。在張鋒看來,中國生物科研的條件水平并不比任何地方差多少。
臨床案例是科研的重要支撐。通常,張鋒教授團隊所探索的問題都來源于臨床。臨床醫師們發現特殊病例后,便會向張鋒教授的團隊求助。之后,張鋒會和同事們一起閱讀病歷,達成一致意見后便會著手設計方案、采集病例,在某些情況下進一步配以小鼠、斑馬魚等動物模型實驗證明結論的可靠性。
曾有人問過張鋒教授,做科研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簡單的四個字:“興趣使然”。對他來說,科研不是為了生存,而是一件想做的、有趣的事情,“是如魚得水般自在有趣的生活”。
也正因如此,張鋒教授對于所獲成就的態度很淡然。“這是一種鞭策和鼓勵,促使我更加踏實努力工作的同時也能為我的科研項目提供豐富的科研資源,讓我能繼續項目的研究。”
生活教學中有趣的平衡者
作為一名教師,張鋒教授在教學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認為,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存在一定差別,除了修讀專業知識之外,本科生應多接觸、多嘗試,廣泛涉獵,勤于積累,以得到更全面的發展。研究生則需要在專業領域多投入時間精力。
在教學風格上,張鋒教授是個嚴慈兼備的人。科學必須嚴謹,張鋒教授對學生報告的每一個文法措辭、每一個實驗設計細節都會認真斟酌。同時,對學生的思維創新他的要求又十分寬松。如果學生的想法吻合研究大方向又具價值,他會充分尊重他們的興趣并給予自由的發展空間。
這位睿智和善的師長十分受學生愛戴。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相信張鋒教授務實恭謙的科研精神,會不斷地激勵和影響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
附:張鋒教授背景資料介紹
張鋒教授一直致力于人類基因組拷貝數變異(CNV)的發生機理及其在出生缺陷、不孕不育等重大疾病中致病機制研究。2007 年獲復旦大學遺傳學博士學位,2007-2009 年在美國貝勒醫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現任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曾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上海市曙光人才等。
代表性成果有:
1)發現先天性脊柱側凸等出生缺陷的致病性CNV及其致病機制,并揭示“罕見CNV聯合常見遺傳多態共同致病”的復合遺傳新機理,相關成果可指導出生缺陷分子診斷新方法的開發。論文今年發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發現FoSTeS是導致多種大小尺度的致病CNV的普遍機理;
3)闡明DNA次級結構、低速率復制等因素誘發CNV突變的分子機制,揭示了出生缺陷、腫瘤中基因組不穩定性的成因。
附:第九屆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杰出成就獎獲得者
同濟大學醫學院陳義漢
北京腫瘤醫院季加孚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鋒
導讀:三陰性乳腺癌在分子驅動因素和免疫性狀方面表現出異質性。我們之前將三陰性乳腺癌分為四種亞型:管腔雄激素受體(LAR)、免疫調節型、基礎樣免疫抑制(BLIS)和間充質樣(MES)。本研究,我們旨在評......
蘇州紐邁分析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低場核磁共振”技術開發及應用推廣,具備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卓越的生產服務水平和完備成熟的運營體系,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紐邁獨立自主開發的多款低場......
近日,復旦大學發布2023年12月政府采購意向,預算金額650萬元,采購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詳細信息如下: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
復旦大學2023年12月政府采購意向-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詳細情況超高分辨率蛋白生物藥質譜分析系統項目所在采購意向:復旦大學2023年12月政府采購意向采購單位:復旦大學采購項目名稱:超高......
中新網上海10月8日電(記者陳靜)在乳腺癌患者中,臨床上近七成初診患者和超過半數的復發轉移患者罹患的是腔面型乳腺癌。記者8日獲悉,中國的學者們歷時5年攻關,率先繪制“腔面型乳腺癌多組學全景圖譜”,并提......
9月19日,第23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工博會)在滬開幕,87所國內外參展高校攜815項高科技項目亮相。復旦大學今年共有19個項目參展,涵蓋信息與通信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特聘教授馮建峰等人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健康的人患抑郁癥的幾率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的一半。這表明改變生活方式,如定期鍛煉和社交,可以降低患抑郁癥的風險。相關研究結......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26日出爐,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及其團隊的《新冠疫情下的全民抗疫與健康生活科普》項目獲科學技術普及獎特等獎。評審委員會方面稱,張文宏致力于用公眾能聽......
5月23日,一位世界頂尖經濟學家柔性加入復旦。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法國圖盧茲經濟學院教授讓·梯若爾(JeanTirole)與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受聘為“復旦-圖盧茲創新與數......
在既往的肺癌手術中,為消除潛在的淋巴結轉移病灶或降低肺癌患者遠處轉移的風險,醫生往往會對肺癌患者的淋巴結進行清掃。如何避免不需要的淋巴結清掃,降低患者手術并發癥風險?這是專家不斷探索的課題。記者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