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涼茶據說是廣東鶴山人王澤邦(乳名王吉)于1828年開始銷售的產品。目前作為植物飲料銷售,其標明的成分為“水、白砂糖、仙草、蛋花、布渣葉、菊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后面的7種都是中草藥(“蛋花”不是指雞蛋,而是夾竹桃科有毒植物緬梔的花)。
和其他廣東涼茶一樣,“王老吉”自稱具有“清熱去火”的保健功能,“怕上火就喝王老吉”的廣告早已喊遍全國。
夏枯草的明確毒性
王老吉以及許多廣東涼茶之所以使用夏枯草,是由于夏枯草據說在夏至后逐漸枯萎,中醫理論因此認為它生來有“純陽之氣”,一遇陰氣即枯,就可以用它來“補厥陰血脈”。但是,迄今沒有任何嚴格的臨床試驗證明夏枯草對人體有什么有益功效。
用自身的經歷難以確定某種疾病與飲用某種飲料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因此,葉征潮認為自己的胃潰瘍是由于飲用了王老吉所導致并沒有循證依據。然而,王老吉所含的夏枯草成分具有毒副作用,卻是有科學證據的。主要的證據來自動物實驗。有些人對此很不以為然,認為中草藥已用了幾百上千年,經驗已足以證明它們很安全,不比動物實驗更有說服力嗎?
這種說法雖然在中國人中很流行,卻經不起推敲。一種藥物被使用了幾百幾千年,并不能證明其無毒。如果一種藥物的毒性很強很急,吃了以后很快就出現嚴重反應乃至致命,那是有可能通過經驗發現的。但是有的藥物,毒性較慢、中毒癥狀不那么明顯,例如要經過幾年、十幾年才會出現癥狀的慢性毒,以及能導致癌癥、畸胎、肝腎損傷的藥物毒性,是很難通過經驗摸索出來的。
因此用動物做毒理學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可以讓動物服用大劑量的藥物,以此推測長期或大量服用藥物所造成的后果。也可以解剖動物的身體、器官,發現藥物對器官造成的傷害。這些都是經驗不可能發現、也沒法拿人體來做實驗的。
實際上中醫典籍對夏枯草是否有毒,有相互沖突的說法。《神農本草經》將夏枯草歸為有毒、不可久服的“下品”藥,而《本草綱目》則稱其“無毒”。
科學的證據則是明確的。有多項動物實驗表明夏枯草能導致不良反應。夏枯草的乙醇提取液能抑制小鼠的細胞和體液免疫反應。皮下注射可使動物胸腺、脾臟明顯萎縮,腎上腺明顯增大;腹腔注射可使血漿皮質醇水平明顯升高,外周血淋巴細胞數量明顯減少。這些都表明夏枯草可能是一種免疫抑制劑,長期或大量服用能使機體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以上研究見于《山西醫藥雜志》《甘肅醫藥》等刊物)。
另外,服用夏枯草水提物能使小鼠的血清丙氨酸基移換酶和血清天門冬氨基移換酶的值都明顯升高,說明夏枯草還有肝臟毒性作用。臨床上,有幼兒因服用含蒼耳子、夏枯草和雞內金的中草藥3個月導致急性重癥肝炎而死亡的報道(臺灣“張景岳中醫藥研究中心”2003年通報)。也有報道因服用夏枯草導致過敏,表現為皮膚瘙癢、丘疹,甚至因過敏性休克而昏倒(從1983年開始有多起事故通報,見于《上海中醫藥雜志》《四川中醫》等期刊)。
沒有必要的涼茶
有的人承認喝涼茶有可能會讓身體出問題,但把這歸咎為不懂亂喝。比如,一種說法是“胃寒”的人不宜喝涼茶。“胃寒”是中醫術語,是很模糊的描述,大概相當于胃酸分泌過少導致的消化不良。但是夏枯草的不良反應主要發生在免疫系統和肝臟,與消化系統并無關聯,所以不管是“胃寒”還是“胃熱”的人都有可能出現不良反應。
當然,藥物都難免會有不良反應,有時為了治病只好忍受其不良反應,但是前提是不良反應不是特別嚴重,而且該藥物確實是有療效的。如果一種藥物并沒有被證明對身體有何益處,卻已知會有毒副作用,那么還去服用它,顯然是很不明智的。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喝涼茶對身體會有什么特別的益處嗎?許多人認為有,“怕上火就喝王老吉”嘛。“上火”也是中醫對許多癥狀的一個籠統、模糊的說法,因素很多,在現代醫學中沒有對應的稱呼。口腔“上火”癥狀,有的可能是因為缺乏維生素B2導致的唇炎、口角炎,有的可能是缺乏維生素C導致的牙齦、粘膜出血,更常見的可能是細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癥(例如口腔炎、口腔潰瘍、急性牙周炎、牙齦炎等)。天氣炎熱、干燥引起的脫水,也會讓人覺得“上火”。
針對不同的病因要做不同的治療。缺維生素引起的要適量補充維生素,細菌感染引起的要使用抗菌、消炎藥。病毒感染引起的無特效藥,通常幾天內會自愈,但是病毒仍然在體內潛伏,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精神壓力大)會被再次激活,所以這類“上火”不能斷根。至于脫水,當然要補充水分。
那么涼茶對上述種種“上火”會有什么療效嗎?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你喝了涼茶覺得“火”降下去了,可能是身體的自我康復,也可能是心理作用,還可能是因為涼茶補充了身體欠缺的水分或某種維生素——在這種情況下喝水、茶或果汁顯然更為安全。
有人認為廣東天氣潮濕、氣候炎熱,所以必須喝涼茶。但世界上生活在“天氣潮濕、氣候炎熱”地方的人多得是,他們不喝涼茶身體也不比廣東人差。除非廣東人的身體有必須喝涼茶的特殊構造,否則沒有任何必須喝涼茶的道理。
因此喝這類可能含有有毒成分的涼茶是一種對身體有害無益的生活習慣。不良的生活習慣很難改變,沒有必要也不可能去禁止。但是對于企業為迎合乃至于推廣不良生活習慣而生產的產品,卻應該加強管理。既然王老吉含有具有毒副作用的草藥成分,就不應該作為普通飲料或保健飲料銷售——作為食品和保健品的基本要求是必須沒有毒副作用,有毒副作用的產品應該作為藥品加以管理。
據歐盟食品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RASFF)消息,2019年12月19日,歐盟通報我國出口涼茶等產品不合格。具體通報信息如下:提醒各出口企業,要嚴格按照出口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不使用歐盟未授權物質,注意......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蜂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從我國藥用蜜源植物出發,以夏枯草單花蜂蜜為研究對象,圍繞其化學組分和營養功能開展研究,揭示了藥用植物夏枯草蜂蜜具有良好的腸道保護功能。相關研究......
炎炎夏日,大家似乎都比較容易“上火”,不少人喜歡喝涼茶“降火”。可南寧市馬山縣周鹿鎮的鄧先生怎么也沒料到,自己就是喝了點涼茶,就喝出了急性腎衰竭,被連夜送進了醫院急診。幸運的是,搶救及時,鄧先生的身體......
夏枯草 今年的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一切都按照二十四節氣所說的節奏來。小區中有些栽培的應季花卉開得正好,諸如美人蕉、千......
24日上午,一起涼茶鋪鋪主在涼茶內添加西藥的案件,在廣州越秀法院開庭審理,鋪主被控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南方的一些城市街上四處可見涼茶店,很多人不僅遇到傷風感冒時喜歡喝涼茶,而且將之當成夏天解暑......
日前,廣東質檢院國家食品質檢中心新建立的《涼茶中對乙酰氨基酚含量的測定》和《涼茶中嗎啡、罌粟堿、那可丁、可待因和蒂巴因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技術方法,順利通過了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的專家......
王老吉與加多寶之間自2012年起糾紛不斷。從“王老吉”商標使用權開戰以來,無論是外包裝還是廣告語,乃至產品配方,“紅綠之爭”多次上演。今天上午,圍繞加多寶打出的“加多寶涼茶連續7年榮獲‘中國飲料第一罐......
日前,王老吉發布基因條形碼技術鑒定體系成果,王老吉首創將該技術用于植物飲料的原材料鑒定,確保王老吉涼茶原料正宗,有力保障王老吉涼茶品質。與此同時,全國首家省級涼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于當日成立并落戶王老......
工作人員回應可能是運輸中導致罐體漏氣前晚在南海大瀝,一名2歲男孩喝了半罐某品牌涼茶,不久后當場嘔吐,其家長發現該飲料內部竟有多個黑白沉淀物,他們馬上報警。記者調查發現,該罐涼茶并未過期,罐內確有3條帶......
六大原料經受住四大毒性試驗涼茶到底安全否?昨日下午,課題負責人、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杏芬表示,尋找涼茶安全性證據的最新研究還在進行中,而三階段毒理學安全評價試驗結束,涼茶的六大原料已順利獲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