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宋宏偉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Daniel M. Neumark團隊、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教授郭華合作,結合慢光電子速度成像光譜實驗和量子動力學理論,獲得了多原子分子反應過渡態區域目前最完整的圖像,這對剖析多原子分子反應的反應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化學反應過渡態決定化學反應的基本特性。對于多數化學反應,反應過渡態的壽命非常短,實驗觀測非常困難,因此直接觀測反應過渡態被認為是化學研究的“圣杯”。共振態是反應體系在過渡態區域形成的具有一定壽命的準束縛態,為探索化學反應在過渡態附近的行為提供契機,因而可以通過研究共振態的結構與動力學揭示化學反應的微觀機理。
該研究結合慢光電子速度成像光譜實驗和量子動力學理論,觀測到多原子分子反應F + NH3 → HF + NH2過渡態區域的多個振動Feshbach共振峰(圖1)。共振波函數表明,這些Feshbach共振態位于產物端勢阱、過渡態和反應物端勢阱等區域(圖2),成因于單個或多個反應體系振動模式的激發。由于部分Feshbach共振態的能量高于反應物勢能,因而可能影響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量子態分布。本研究獲得了多原子分子反應過渡態目前最完整的圖像,表明過渡態光譜方法已具備探究多原子分子反應過渡態區域復雜動力學行為的能力。
Feshbach共振態是特殊的量子動力學現象,其標記依賴精確的量子動力學計算。宋宏偉自2016年開始致力于開發計算五原子分子體系光電譜的理論方法,提出了高精度勢能面的構建方法(J. Phys. Chem. A 126, 352 (2022))和精確的量子動力學計算方法(Phys. Chem. Chem. Phys. 23, 22298 (2021)),為標記實驗光電子譜和理解多原子分子反應微觀機理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化學》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面上項目的支持。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維慎、副研究員班宇杰團隊與中山大學陳小明院士團隊合作,提出了“熱驅動分子守門員”分離新概念,表明了金屬-有機框架膜的氫氣/二氧化碳分離選擇性可由溫度動態、可逆......
人們的骨骼再生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并因骨質疏松癥等疾病而進一步下降。為了幫助改善人口老齡化,研究人員正在尋找能夠改善骨骼再生的新療法。現在,來自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生物技術中心(BIOTEC)和醫學......
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竺淑佳研究組撰寫的題為Distinctstructureandgatingme......
據西班牙腫瘤醫學學會(SEOM)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西班牙將會有3萬多例新發肺癌病例,這或許就使肺癌成為西班牙人群第二大常見的癌癥類型,除了其較高的發病率外,這類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率也是所有......
準確反映臨床行為的疾病分子分類奠定了精準醫療的基礎。計算機內分類器的發展加上基于DNA反應的分子實現標志著更強大的分子分類的關鍵進步,但處理多種分子數據類型仍然是一個挑戰。2023年3月27日,上海交......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汪海林團隊在同源重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FlankingstrandseparationactivityofRecAnucleoprotein......
將光熱治療(PTT)與磁共振成像(MRI)集成在納米診療體系中,對實現個性化診療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但現有納米體系的限域環境嚴重抑制了具有光熱性能染料的激發態分子內運動,進而極大地限制了其光熱性能。......
化學反應無處不在,如何精確調控化學反應是化學科學研究的核心目標之一。在化工生產過程中,工程師們常常通過添加催化劑、改變化學過程的溫度、壓力等宏觀參數,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化學反應,得到了所需的化學反應產物......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凱豐與副研究員杜駿團隊在量子點—有機分子能量傳遞機制與應用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團隊采用低毒性的CuInSe2量子點結合并四苯分子,實現了該類雜化體系在近紅外波......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組副研究員宋宏偉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DanielM.Neumark團隊、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教授郭華合作,結合慢光電子速度成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