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會對商品市場和行業造成影響,這使得天氣預報領域變得非常重要且可盈利。日前計算機學家向傳統的氣象學家發起了新一輪挑戰,聲稱他們最終破解了預測氣候的密碼。
由于極端天氣會造成各類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銀行和商家的利潤和損失往往十分驚人;嚴寒天氣和干旱也給電力供應商帶來了更大壓力。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零售商和生產商開始利用天氣預報管理庫存。
傳統氣象學家通過研究實時氣象形態來預報天氣,對他們來說,歷史溫度數據在預報天氣上的作用十分有限。但一些曾在華爾街工作的應用數學家發掘了歷史數據的可能性。經過多年研究,他們表示自己的氣象演算法可以打敗傳統的氣候預報法。
數據氣象公司(StatWeather)總裁,數據挖掘專家瑞爾·帕爾薩德(Ria Persad)對路透社說,氣象學家主要研究正在發生的事實,用現在的數據預測未來,而她則通過研究近120年來的氣候數據來歸納出氣候模型。
傳統氣象學家中的一些人也開始注意歷史和實時數據相結合的價值,但他們對過于依賴歷史數據仍然持懷疑態度。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象預測中心的麥克·哈爾帕特(Mike Halpert)說:“我們只有過去一百年的數據,具體說是一百個冬天的數據,這是非常小的樣本量。如果有一千年或一萬年的數據,這可能會有價值,但問題是我們沒有。”他說:“這簡直就像拉斯維加斯的賭徒,在任何一把都有可能輸個精光。”
哈爾帕特曾經預報去年冬季會比正常年份稍暖,但實際上它卻非常寒冷,而數據氣象公司成功預報了2013年末的嚴寒。只有20%的商業預報預言了寒冬。這讓許多氣象學家,甚至連帕爾薩德自己都覺得驚訝。她認為預報的準確性來自她所設計軟件的自適應性。
另一家主要面對保險公司和大型零售商的氣候預測公司,全球氣象波動(Global Weather Oscillations)使用歷史數據預報颶風,去年他們成功預測了颶風季的減弱。
該公司總裁大衛·迪雷(David Dilley)說:“我們不用等到颶風發生四天之前才行動,我們可以在八個月前就未雨綢繆。”
風險管理
美國國家氣候評估局表示,氣候變化已經造成了更嚴重的干旱、洪水和全美范圍內的大幅氣溫波動。
從2014年寒冬人們取暖需求的上升對天然氣市場造成的沖擊,我們或能一睹氣候變化在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
包括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在內的大型交易所、對沖基金和能源生產商在今年二月天然氣期貨價格上漲50%達到五年內最高點時,都有數百萬美元盈利或損失。在紐約的某個交易點,天然氣現貨價格翻了20倍。
美國康菲國際石油有限公司當時通過天然氣交易獲得了約2億美元(1美元約為6.2元)利潤。公司首席財務官杰夫·史特斯(Sheets)形容冬天的天然氣交易時說:“天氣成就了這個特別的季度。”不過他認為這是不可復制的。
而美國嘉吉公司(Cargill)的季度收入下降了28%,他們認為這部分是由于極端天氣給市場帶來的影響。
許多活躍在能源市場的公司都同時與幾家氣象預測公司簽署協議,每年為氣象預測報告付出上萬美元。
售賣特殊氣體蒸餾裝置的公司液化空氣集團找了包括數據氣象公司在內的六家氣象預測公司為其服務。公司智能生產總監查爾斯·哈伯爾(Charles Harper)說,這些氣象預測公司都有自己的專長,他們不僅追蹤氣溫變化,還預測風和閃電的動向。
關于氣象預測的爭論仍在繼續,但有一個爭論從未停息,那就是人的直覺是否有著重要作用。
美國羅克韋爾柯林斯公司高級氣象學家馬歇爾·維克曼(Marshall Wickman)認為明智的氣象預測者不會過分依賴電腦。他說:“電腦模型不會做所有事情,它只能作為指導,接下來就是氣象學家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中國氣象局日前向社會發布新版《基本氣象數據開放共享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包含12類52種氣象數據和產品。新版《目錄》中自主研發產品占比大幅提升。其中,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模式數據、實況和再分析數據......
從中國氣象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預計2023年華南南部地區早稻播種期氣候條件較好,2月中下旬氣溫偏高、降水偏少的概率較高,整體利于早稻播種。北方冬麥區大部氣溫偏高;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降水偏多,大部墑......
記者10日從西部(重慶)科學城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獲悉,由落戶該園區的企業研制的氣象探測衛星“西永微電園1號”和“西永微電園2號”,9日搭載星河動力航天公司谷神星一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
當地時間1月9日,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指出,臭氧層有望在40年內恢復,全球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化學品的行動已惠及旨在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這是由聯合國支持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
中國氣象局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對2022年全國天氣氣候情況進行了盤點介紹。氣象監測顯示,2022年,全國平均氣溫10.5℃,較常年偏高約0.6℃,為1961年以來僅次于2021年的歷史次高,甘肅、......
1月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1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總第11期)》。中國氣象局科學與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張興贏介紹,這是中國氣象局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決策服務產品,與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牽頭,聯合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星圖數字地球合肥有限公司與德國慕尼黑聯邦國防軍大學共同申請,成功獲得遙感數據融合大賽(DataFusionContest,DFC)......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已快速融入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社會服務管理等各個環節,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我國具有數據規模和數據應用優勢,積極探索推進......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了一種神經影像特征,可用于預測藥物和食物渴求的強度。該論文介紹,對使用藥物或進食的渴求,被認為是物質濫用或過度進食的驅動因素。藥物......
“摩爾定律被打破后,什么將推動超級計算機性能的發展?”12月13日,在今年的CCFHPCChina2022上,2021年度圖靈獎獲得者、來自美國田納西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杰克·唐加拉教授在演講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