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航天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研究員喬波濤、中科院院士張濤研究團隊在單原子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單原子催化劑在醇選擇性氧化反應中具有遠超納米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首次提出并證明單原子催化劑界面最大化的特性是催化劑具有這種優異表現的重要原因。該研究工作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上并得到審稿人的高度評價。
2011年,張濤團隊與清華大學教授李雋以及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教授劉景月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報道了單原子催化劑的制備與性能,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單原子催化”的概念,現已成為催化領域的新前沿。相比于負載納米催化劑,單原子催化劑具有許多獨特的優勢,例如活性位結構均一、金屬原子利用效率可實現最大化、具有獨特的高活性、可以溝通均相與多相等,這些優勢均已在前期研究中得到證實。此外,單原子催化劑在最大化金屬利用效率的同時,實際上也最大化了金屬在載體的界面。因此在某些金屬-載體界面協同催化的反應中,單原子催化劑具有潛在的優勢,但迄今未得到證明。
以氧氣為氧化劑,高選擇性地催化氧化醇制醛是具有高原子經濟性的綠色合成路徑,具有重要的基礎研究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近日,中科院院士、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包信和與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亞棟團隊合作研究表明金屬-氧化物界面是該反應的活性中心。單原子催化劑可以最大化金屬-載體界面,因此有望在該反應中展現優異性能。基于此,該團隊深入研究了氧化鈰負載Au、Pt單原子和納米催化劑對于苯甲醇選擇氧化的性能。研究表明單原子催化劑不僅具有高的催化效率,而且具有更高選擇性,此外還具有較好的底物適用性和反應穩定性。詳細機理研究揭示了界面處的晶格氧具有更高的反應活性和選擇性。單原子催化劑的界面最大化特性,最大比例地活化了載體二氧化鈰中的晶格氧參與氧化,是單原子催化劑比普通納米催化劑具有更高選擇性和活性的重要原因。該研究為高效醇氧化催化劑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也為其它金屬-載體界面協同催化的催化劑設計提供啟示。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等的資助。
大連化物所單原子催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1月21日,記者從廈門大學了解到,該校能源學院卜令正副教授、鄭志鋒教授團隊在直接甲酸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燃料電池作為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1月21日,記者從廈門大學了解到,該校能源學院卜令正副教授、鄭志鋒教授團隊在直接甲酸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燃料電池作為一種將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記者5日獲悉,來自安徽工業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設計了一種通過界面錨定策略精準調控單原子之間距離的通用方法,并利用該方法成功開發出新型高效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該催化劑在鋅-空氣電池中表現優異,性能......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聲駿團隊在烯醇產品合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制了InNi-In@Al2O3多功能催化體系,實現了常壓、連續反應條件下甲基丙烯醇的合成。相關成果發表在《化學工程雜......
近日,我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室王曉東研究員和張濤院士團隊研制的新型催化劑成功應用在朱雀二號改進型運載火箭上。與傳統銥基催化劑不同,研究團隊潛心攻關近二十年,發展了新一代低成本釕基催化劑技術。在此基礎上,......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曾杰教授課題組在高熵合金催化劑的設計制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于合金化效應設計、制備用于丙烷脫氫的高熵合金催化劑的方法,通過金屬助劑的逐步引入與合金化效應的平衡,......
作為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二氧化碳正在不斷惡化大氣環境。更糟糕的是,未來全球能源需求也將繼續增加,這將加劇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此條件下,碳中和戰略已被提出,其中二氧化碳通過化學過程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杰課題組提出了一種基于合金化效應設計、制備用于丙烷脫氫的高熵合金催化劑的方法,通過金屬助劑的逐步引入與合金化效應的平衡,構筑出表面富集孤立鉑位點的高熵合金催化劑。該催化劑對......
近日,西湖大學特聘研究員段樂樂和團隊采用無金屬參與的親核交聯濕化學路徑,直接合成了石墨單炔及其衍生物,實現多達16.5g石墨單炔的大規模生產。這種高效、快速、產物可擴展的合成方法,極大降低了經濟成本和......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曾杰團隊研究發現,氧化鎳負載的銥單原子催化劑在陽極水氧化反應中的活性與銥單原子的第二殼層銥-氧-鎳配位數呈火山型曲線關系,第二殼層配位數適中的單原子催化劑表現出最優異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