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姜鵬、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502組)在熱電材料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采用高熵合金提高晶體結構對稱性的策略,成功調控GeSe晶體結構,大幅度提高GeSe材料的熱電性能。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1708134)上。
熱電技術能夠實現熱能與電能之間的相互轉化,作為一種潔凈能源轉換方式,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是,傳統的高性能熱電材料通常含有Bi、Pb、Te等價格昂貴、毒性高的元素,阻礙了其大規模應用。GeSe是一種潛在的環境友好的熱電材料,理論預測其具有優異的熱電性能,長期以來,由于缺少有效的摻雜方法,導致其載流子濃度和電導率都非常低,嚴重影響了其熱電性能的提升,迄今為止,文獻報道的GeSe材料zT實驗值最高為0.2。
本工作中,該團隊采用高熵合金提高結構對稱性的策略,通過將GeSe與AgSbSe2合金化,成功實現了GeSe晶體結構由正交晶系(orthorhombic)向三方晶系(rhombohedral)的可控轉化。研究表明,這種更高對稱性的三方晶系結構具有高的載流子濃度(~1020cm-3),多重能帶,以及高的有效質量等特征,熱電性能得到顯著提高。GeAg0.2Sb0.2Se1.4的zT在710K能達到0.86,比正交結構的純GeSe的zT值提高了18倍,與文獻中報道的zT值相比提高了4倍。
該研究工作不僅表明GeSe基熱電材料有很好的發展潛力,而且發展出的通過高熵合金調控晶體結構有效提高熱電性能的新方法,有望應用到其它熱電材料體系中。
該工作的理論部分得到美國西北大學教授G. Jeffrey Snyder和中科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研究員莊巍的幫助,電鏡表征工作由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葛炳輝合作完成。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大連化物所自主部署基金的資助。
雙核金屬端基橋式氮氣配合物M(μ-η1:η1-N2)M是氮氣活化與轉化過程中的關鍵中間體之一。不同于單核金屬氮氣配合物通過多步質子耦合的電子轉移反應(M-N2→M-N=N-H→M=N-NH2→M≡N)......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太陽能研究部太陽能制儲氫材料與催化研究組研究員章福祥團隊,設計合成了單原子銥修飾鎳合金催化劑(Ir1Ni),用于堿性電解水析氫、析氧,具有水分子活化與H-H、O-O偶......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鄧德會、副研究員于良團隊,在二維過渡金屬氫化物的可控制備及電催化應用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該團隊利用表面配體限域......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精細化工研究室仿生催化合成研究組研究員陳慶安團隊,在異戊二烯的仿生催化轉化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該團隊提出了串聯催化策略,實現了異戊二烯的環聚、氧化芳構化和親核加成反......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中民與大連化物所研究員魏迎旭團隊,發表了關于分子篩籠控制的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的綜述文章,闡述了MTO反應過程籠控制擇......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研究組(504組)楊維慎研究員和朱凱月副研究員團隊在水系鋅離子電池負極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采用可循環的動態MOF納米片作為鋅離子的運輸載體......
氮雜環卡賓硼烷(NHC-BH3)由于化學性質穩定且制備方法簡單,近年來作為一種新型硼源,被應用于自由基硼化反應中。然而,大量有害的自由基引發劑和昂貴且無法回收的均相光催化劑的使用,阻礙了其廣泛被應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學研究組研究員周雍進團隊在木質纖維素生物煉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研究以多形漢遜酵母為宿主,通過強化木糖同化與轉運過程同步利用了葡萄糖與木糖,實現了木質纖維素生......
近日,大連化物所低碳催化與工程研究部(DNL12)劉中民院士、魏迎旭研究員團隊受邀發表了分子篩籠控制的甲醇制烯烴(MTO)反應相關綜述文章,闡述了MTO反應過程籠控制擇形催化原理,提出基于籠控制擇形催......
熱電材料是能夠實現熱能和電能直接相互轉化的新型能源材料,在低品位廢熱發電、固態制冷、深空探測、局域空間精準溫控等領域有重要應用。較低的轉換效率是制約熱電材料應用的瓶頸,Bi2Te3基化合物是目前唯一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