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自然·通訊》雜志
美國夏威夷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沒有生命存在的情況下,含硫有機分子烷基磺酸能在太空中自然形成,并由彗星和小行星攜帶到地球。這表明地球上最初生命形式的關鍵元素硫可能來自太空。相關論文發表于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
含硫有機分子對于維持蛋白質結構與功能、酶活性,以及涉及硫結合的細胞呼吸等多種生物活動至關重要,是地球生命體系不可或缺的成分。但地球上最早生物體中的硫來自何處,仍是一個未解之謎。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模擬實驗發現3種最基礎的烷基磺酸,通過與宇宙射線的相互作用,在星際硫摻雜冰中有效產生。這一發現為研究重要天體生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方向,也解開了在星際冰中簡便合成含硫有機化合物的基本機制。
研究人員期望借助這一發現,能在彗星和碳質小行星“龍宮”上探測到這些分子,進而深入了解可能導致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學過程。
研究人員指出,生命需要硫,而古老的水溶性烷基磺酸可能是將硫結合到早期生物體中的一種合理機制。了解烷基磺酸的生成機制,有助于激發人類對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生命起源的進一步思考。
研究示意圖。圖片來源:《自然·通訊》雜志美國夏威夷大學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沒有生命存在的情況下,含硫有機分子烷基磺酸能在太空中自然形成,并由彗星和小行星攜帶到地球。這表明地球上最初生命形式......
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一直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題。科學家不斷追尋,提出了一些解釋,但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答。近年來,科學家競相在實驗室中模擬約40億年前早期地球的環境,試圖重現生命誕生的化學反應。物理......
生命從單一的微生物形態演化到現在復雜的生態系統,其中充滿了爭議和謎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地球生命是如何起源的,一直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謎題。科學家不斷追尋,提出了一些解釋,但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答。近年......
《自然》3日發表的實驗室研究發現,穿過巖石裂縫的熱流,如火山或地熱系統中的熱流,能凈化與生命的化學起源相關的分子。該研究可解釋生命最初的基本成分如何從復雜的化學混合物中形成。由相互連接的巖石裂縫組成的......
中新網北京4月5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化學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室實驗發現,穿過巖石裂縫的熱流如火山或地熱系統中的熱流,能凈化與生命化學起源相關的分子。這項實驗研究發......
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科學家開創性地重建了生命起源的兩種分子語言,并進行了數學驗證。《美國化學會志》最新發表的這一突破,為納米技術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大門,其應用范圍包括生物傳感、藥物輸送和分子成像。人們可以......
根據《科學報告》25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生命起源所需分子的前體,可能產生自富含鐵的顆粒,來自隕星或地球上約44億年前的火山爆發。此前研究表明,有機分子的前體,如烴類、醛類和醇類,可能是小行星和彗星帶來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700.shtm科技日報北京6月27日電(實習記者張佳欣)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在27......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50.shtm科技日報北京3月23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科學新聞》網站22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最......
受精卵前100個細胞(囊胚)的組織方式對于妊娠是否成功、器官形成甚至以后對個體疾病(比如阿爾茲海默病等)的發生都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然而,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并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方法來模擬囊胚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