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0-10 09:57 原文鏈接: 學者稱經費分配不合理阻礙高層次科研人才回國


    王秀杰,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我國在科研經費上雖然投入很多,但是有關科研經費支出分配比例的一些規定不盡合理。在國外科研經費相當大的比例用于人員費,目前我國科研經費中允許用于人員費用支出的比例很低,絕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經費用于儀器設備購置和試劑購買等實驗直接費用上。這種情況導致我國科研人員的待遇總體來說比較低,沒有能力吸引優秀的研究人員來高質量地完成研究任務,并且大部分科研經費最終的受益者變成了國外的設備研制公司和試劑的制備公司。

      當前,雖然我國留學人員回流率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是獲得博士學位又有相應研究或其他工作經歷的高層次留學人才的回流率仍然處于較低水平。在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如何才能吸引更多優秀科研人才回國?

      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王秀杰,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說,科研經費分配比例不合理是阻礙高層次科研人才回國的原因之一。不過,相比目前國外一些研究組經費緊張的情況,在我國“千人計劃”等利好政策下,好項目得到支持的機會更大。她坦言自己就是國家人才政策的受益者,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獲得生物信息學方向博士學位后,她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于2004年底回國,時年27歲,成為當時中國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回國后,她帶領研究團隊在生物信息學研究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多次贏得國際同行的推薦和好評,2007 年她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我國科研硬件已經和國外不相上下

      中國青年報:您從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博士畢業后,為什么選擇回國?

      王秀杰:我當時學的生物信息學專業比較熱門,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相關領域的人才都很缺乏。如果留在美國,我可以想象到未來20年的發展軌跡,在公司或者科研機構一步步做下去,最終做到終身教授。但我感覺即使能做到那樣,也不是特別有成就感,因為總會有飄在外面的感覺。

      回國除了有文化上、精神上的認同感之外,我國發展很快,我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會更多,我不太喜歡風平浪靜的人生。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是,我和我愛人都希望孩子在中國的文化氛圍中長大,希望她以作為中國人為自豪。所以我們就回來了。

      中國青年報:有沒有覺得放棄了美國一些很好的機會?

      王秀杰:我覺得沒什么,只是做了一個選擇。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和改革開放之后最早一批回國的留學生,他們才是放棄了很多機會,因為那時國內外的待遇相差懸殊。他們更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回來就是為了提高我國的科研水平和國際競爭力,從自身利益考慮很少。

      不過當時科研人員回國的待遇,雖然和國外相比有較大差距,但是與國內其他行業相比不會有太大落差。而現在在付出同樣甚至更多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科研人員的待遇比很多行業要低許多,并且年輕一代回國的生活壓力比以前更大,所以很多留學人員在回國前會權衡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物質條件、生活質量、事業發展、做事的氛圍等。

      中國青年報:您2004年回國到現在近10年,您感覺科技領域的海外人才回國的趨勢有變化嗎?

      王秀杰:愿意回國的人越來越多了。10年前國內科研經費、科研條件和國外有較大差距。近年來我國的科研投入有較大的增長,我們的科研經費支持、儀器設備等硬件條件已經和國外一些中等水平的科研機構不相上下。

      我認識的一些稍微年長的朋友也有回國工作的想法,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而無法實現,包括沒有特別好的研究成果,在國內能夠獲得的職位、待遇與預期有一定的差距等。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家庭或子女教育等原因放棄回國工作,比如小孩比較大了,回來后不適應中文教育。

      住房壓力是很多優秀科研人才回國的顧慮

      中國青年報:在招聘科研人員時,您感覺哪些社會環境因素阻礙了一些高層次人才回國?

      王秀杰:住房壓力是很多人考慮的一個因素。像我國科研做得好的幾個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只有個別大學有提供住房的條件。還有環境狀況、食品安全等因素也會使一些人才猶豫回國。尤其今年北京霧霾嚴重,我們所原想引進的一位優秀留學人員就因為空氣問題最后選擇了留在美國。

      中國青年報:一些年輕的科研人員提到國內的科研管理體制問題,使他們猶豫回國。您怎么看?

      王秀杰:我國科研管理體制確實有一些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項目申請、匯報、審計等環節比較繁瑣,新回來的科研人員會很不適應。我覺得影響較大的一點是,我國在科研經費上雖然投入很多,但是科研經費支出分配比例的一些規定不盡合理。在國外科研經費相當大的比例用于人員費,目前我國科研經費中允許用于人員費用支出的比例很低,絕大部分比例的科研經費用于儀器設備購置和試劑購買等實驗直接費用上。

      這種情況導致我國科研人員的待遇總體來說比較低,沒有能力吸引優秀的研究人員來高質量地完成研究任務,并且大部分科研經費最終的受益者變成了國外的設備研制公司和試劑的制備公司。比如同樣一個博士后,在國內研究所或者大學工作和國外研究機構的工資相比會有四五倍的差距。所以,很多前沿的項目,國外是有經驗的博士后在做,而我們這里是沒有經驗的博士生在做,使我們失去了很多在國際競爭中領先的機會。

      中國青年報:我們做了一項調查,78.8%的受訪者認為人情關系復雜阻礙了優秀人才回國。

      王秀杰:我對這一點不是很認同。我回來這么久,沒有為了申請項目去拉關系,但是我并不缺研究經費。也許有一些通過關系得到支持的項目,但是我看到身邊那些兢兢業業的科學家的有價值的工作都會得到認可與支持。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確的科學目標,做好自己的工作,取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現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外研究組都有經費緊張的情況,在我國好的項目得到支持的機會相對來說更大。并且國內無論單位還是科學家之間對歸國人才的支持很多在國外是沒有的。我回到中科院之后很有歸屬感,從研究所的領導到行政部門的同事,都對科研工作提供全心全意的支持,比如申請項目時研究所的同事和科技處會給予建議,研究所會為新研究員在實驗室安排、學生招生、和安家落戶等方面提供便利。這些都非常難得。

      國家政策應為國內人才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和機會

      中國青年報:近年來國家推出“千人計劃”等人才引進措施,您怎么看這些措施的作用?

      王秀杰:我國通過“千人計劃”、“百人計劃”等人才政策在一些急需領域引進尖端人才,對中國的科技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自己也是“百人計劃”政策的受益者。我覺得,在今后政策執行過程中,后繼的評估和監督機制有待完善,好的計劃要有更好的配套措施和管理措施,從而在需要的領域引進需要的人才。而且,現在引進人才總的思路可能還需要一些適當的調整。

      中國青年報:有什么樣的調整?

      王秀杰:改革開放后國家大力引進了很多優秀人才,現在我們已經有足夠的實力去培養自己的人才。但目前的人才政策仍然主要側重于引進人才,而針對國內培養優秀人才的政策很少。這種情況導致一些學生選擇出國的目的,已經不是因為國外有比較好的科研條件、能夠接受更好的訓練,而是如果沒有出國留學的經歷,很難有相應的政策使得他們有較好地發揮專長和解決經濟壓力的空間。所以,希望國家能出臺相應的政策,在重視引進人才的同時,為國內人才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

      中國青年報:如果一直待在國內,他們對國際前沿科學會有敏銳的洞察力嗎?

      王秀杰:現在我國的教育和科研交流已經非常國際化了。科學是無國界的,要做到國際領先不可能“閉關”,而是要知己知彼,才能找到突破口、引領新方向。青年人才不一定要去國外讀博士或者做博士后,比如可以通過參加國際會議、短期出國交流、進修等形式,使得他們不需要在國外待很久就可以了解國際科技前沿或掌握最新技術,這樣可以避免優秀青年人才的流失,也有助于提高研究工作的持續性。現在一些人出國使得在國內已經開展的很好的項目需要重新培養人才來接續,很可能導致研究成果失去了國際領先的機會,這對國家是很大的損失。

    相關文章

    專家學者盤點近兩年AI發展——加速應用落地變革科研范式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和產業有哪些熱點?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呈現怎樣的特點?12月12日舉行的中國科學院人工智能產學研創新聯盟2024年會,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答案。本次年會以“人工智能助力科研范式變革(AIf......

    海南省院士創新平臺科研項目驗收結果公布

    海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海南省院士創新平臺科研項目“面向中轉基地建設的肉羊重要疫病檢測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等4個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根據海南省省級財政科技項目管理有關規定,經委托海南省科技創新......

    31.7億元財政部發布2024年學生資助補助經費預算

    關于下達2024年學生資助補助經費預算的通知財教〔2024〕185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教育廳(教育局、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教育局:根據《財政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

    “四鏈”深融為新質生產力增智賦能——山東省為“走在前、挑大梁”鍛造人才引擎

    人才引領發展,奏響時代強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堅決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加快構建“......

    中國疾控中心科技處組織召開科研誠信及倫理審查培訓

    為強化科研人員遵守科研誠信、倫理和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要求的意識,加強中心科研相關管理辦法的宣貫教育,2024年9月19日,中心科技處在昌平園區組織召開了中國疾控中心科研誠信及倫理審查培訓。中心在京單位的......

    12省/直轄市超千億!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投入取得新進展,國家財政科技支出穩步增加。一、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情況2023年,全國共......

    丁文江院士:材要成器,為國所用

    丁文江資料圖片熟悉丁文江的人都說,這位材料學家一輩子用心雕琢了兩種“材料”。一種材料,是鎂合金。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江帶領團隊在世界鎂合金研究中摘得三個“第一”:發表論文總數第一;發明專利擁有量第......

    三部門發布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

    據“統計微訊”微信公眾號2日消息,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財政部發布2023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3年,全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保持穩定增長,投入強度持續提升,基礎研究......

    山西9條措施解開束縛科研人員“細繩子”

    科技日報訊(記者趙向南)“山西省科技廳出臺9條措施,為的就是解決科技人員在科技項目、科研經費管理各環節跑腿較多、報銷繁瑣等問題,從而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近日,山西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劉俊......

    支持在讀博士生!中國科協實施專項計劃

    近日,中國科協辦公廳印發《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負責人就《管理辦法》的制定印發和貫徹落實等問題進行了解答。2015年中國科......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