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暨南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理工學院)研究員郭團受邀在《激光與光子學評論》(Laser & Photonics Reviews)發表題為《基于“光纖實驗室”的電池電化學原位傳感技術進展》的特邀綜述論文。
論文通訊作者郭團表示,可再生能源是人類持續發展的基礎,電池(鋰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等)是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的核心。探究電池工作新機理、發現電池微觀反應新現象、提升電池功率密度與能量容量新效能,是科研人員不斷努力的方向。
當前,電池外部物理量監測手段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電池更大能量密度、更長使用壽命、更高安全運維水平的需求,電池內部物理、化學、電化學參量的原位、實時、精準監測成為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在這一背景下,科研人員越來越關注先進的光纖電池原位監測技術。通過在電池內部集成高靈敏度光纖傳感器,實現電池的智能化、高安全性和長壽命要求。
綜述系統介紹了基于“光纖實驗室”的電池電化學原位檢測技術進展,詳細展示了在過去10年世界范圍內,這種先進的原位監測技術在新型電池研發和全壽命周期狀態檢測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未來發展方向,包括儲能動力學過程中光學信號與荷電粒子之間的作用機制,電池內部荷電狀態(電量)、離子動力學、電解質濁度、電解質溶解/沉淀、鋰枝晶生長原位測量方法及其對電池智能化的重要價值。
記者獲悉,郭團團隊長期聚焦于先進光纖傳感器在電池安全檢測與性能評估領域的機理創新與技術應用。
美國萊斯大學團隊開發了一種創新的電化學反應器,或可顯著減少直接空氣捕獲(即從大氣中去除二氧化碳)所需的能量消耗。這一新型反應器的設計不僅更加靈活和易于擴展,而且有望成為對抗氣候變化、減輕溫室氣體排放的......
儲能作為新型電力系統中的關鍵一環,發展日益受到關注。項目越建越多、系統越來越復雜,安全事故開始冒頭,特別是電化學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故頻現,夯實安全之基迫在眉睫。近日,應急管理部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批準......
近日,暨南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理工學院)研究員郭團受邀在《激光與光子學評論》(Laser&PhotonicsReviews)發表題為《基于“光纖實驗室”的電池電化學原位傳感技術進展》的特邀......
近日,暨南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理工學院)研究員郭團受邀在《激光與光子學評論》(Laser&PhotonicsReviews)發表題為《基于“光纖實驗室”的電池電化學原位傳感技術進展》的特邀......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氫能與儲能材料技術實驗室研究員陸之毅帶領的電化學環境催化團隊,通過在兩個固體之間引入致密的水合層,使得用于原位海水電解的陰極具有了疏固特性,在天然海水直接電解制......
據最新一期《先進功能材料》報道,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治療慢性傷口的有效方法,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是使用一種電離氣體來激活傷口敷料。研究人員認為,新方法在解決抗生素耐藥性病原體方面取得了重大進步,......
近日,中國化學會電化學專業委員會(CSE)首次發布“電化學10大科學問題”。電化學是研究電能與化學能以及電能與物質之間相互轉換及其規律的科學,并已逐漸發展成為跨越基礎科學(理論)和應用科學(工程、技術......
近日,陜西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學院)碳基功能材料創新團隊在電化學儲能研究領域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AdvancedMaterials上。這種超薄的HEA層為無枝晶負極提......
納米電化學的核心問題之一是測量界面的微觀化,進而探索和調控納米尺度下電荷傳輸和物質傳遞過程;而微觀化引起的電化學限域和界面尺度效應將隨之顯現。納米碰撞電化學是利用納米材料和電極表界面的碰撞信號對納米材......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東南大學十大科學與技術問題”啟動培育基金和江蘇省生物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自主課題的資助下,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青年教師張含悅與化學化工學院教授熊仁根合作在《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