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量細菌克隆的雜交法篩選實驗步驟,一、材料
1. 培養基
含有適當抗菌素的 LB 或 SOB 瓊脂板。
含有氯霉素的 LB 或 SOB 瓊脂板。
2. 專用設備
(1) 硝酸纖維素膜(Millipore HAWP,或類似產品)或尼龍膜。
濾膜不必是無去污劑污染或無菌。
(2) 注射器(3cc ),針頭(18 號)和防水黑色墨汁(India 墨汁)
以上材料用于標記濾膜在主瓊脂板上的方向。
(3) 木制牙簽或接種環。
3. 載體和菌種
E.coli,用于重組質粒轉化。
E.coli,用于非重組質粒轉化(如 pUC,作為陰性對照)。
小量細菌克隆的雜交法篩選實驗步驟,二、方法
1. 將硝酸纖維膜或尼龍膜鋪于含有選擇性抗菌素的瓊脂板(實驗平板)上。
由于手指上的油會影響濾膜浸濕并妨礙 DNA 轉移,操作濾膜時應帶上手套。
2. 在一張繪圖紙上畫出數字標記的方格(方格大小 1 cm2 ),在每一塊瓊脂主板的底部標記數字,并把瓊脂板放在方格紙上,在瓊脂板邊緣的 6 點鐘位置上作好標記。
這樣標記將使主板于方格的方向一致。
3. 用無菌牙簽或接種環將菌落逐一地轉移至實驗板的濾膜上和含有選擇性抗菌素的主板上(沒有濾膜)。按照板下方的方格將菌落劃成 2~3 mm 的短線或點,每一菌落在兩塊板中的位置相同。
一塊 90 mm 板可劃 100 個克隆。
4. zui后在濾膜和主瓊脂板上各劃一個含非重組質粒(如 pUC) 的克隆。
陰性對照對于用放射性探針區別空質粒和重組質粒是必要。從重組質粒的限制酶切產物和瓊脂糖電泳中提取的 DNA 片段常被質粒 DNA 序列污染,當污染的 DNA 片段用作雜交探針進行轉化克隆的 Grunstein-Hogness 篩選時,就會造成麻煩。
5. 倒置瓊脂板置于 37℃ 培養直至菌線的寬度校至 0.5~1.0 mm ( 通常需 6~16 h)。
這一階段,如細菌生長仍然很快,濾膜應轉至含有氯霉素的瓊脂板,再于 37℃ 進一步培養 12 h(Hanahan and Meselson 1980,1983)。這個擴增的過程只有在重組質粒的拷貝數預計很低的情況下(如插入的是較大的外源 DNA 片段 ),或當簡并度較高的寡核苷酸用作探針時,是必要的。克隆的 DNA 片段通常很容易通過雜交被檢出,不需要預先進行重組質粒的擴增。擴增只對那些以松散方式復制的質粒是有效的。
6. 在三個或更多不對稱的位置上標記濾膜,用連在裝有防水墨汁注射器上的 18 號針頭將濾膜刺穿直至實驗板的瓊脂中。在主板相近的位置上也作同樣標記。
實踐中,用空的 18 號針頭在濾膜和下層瓊脂間穿孔而避免使用墨水(墨水會弄得很臟),是可能的,雜交 后,通過來自光盒的背光可以對濾旗上的孔與瓊脂上的痕跡進行校對。
很多研究者更喜歡用剪刀在濾膜四周不同位置上剪出缺口的方法來確定方向。將剪出缺口并作好標記的濾膜置于瓊脂表面,而后在培養板背面標記出濾膜鋸齒狀邊緣的位置。這樣通過鋸齒的形狀和位置就可確定在培養板上的方向。
7. 用 Parafilm 膜將主板封好,顛倒后于 4℃ 保存,直至得出雜交實驗的結果。
8. 裂解附著于濾膜上細菌,將釋放出的 DNA 結合到硝酸纖維素膜或尼龍膜上。進行雜交。
5月22日前后,來自各地的民眾手持鮮花、稻穗,趕到位于湖南長沙的唐人萬壽園,深情悼念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今年是袁隆平逝世3周年。這位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是我國雜交水稻事業的開......
5月22日是袁隆平院士逝世3周年。記者當日從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獲悉,該出版社策劃、組織出版的《袁隆平全集》,在袁隆平逝世三周年之際正式上市發行,以此弘揚袁隆平的科學思想、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傳播袁隆平......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喻子牛團隊在貝類種質創新上取得重要突破,創制出全新的正反交牡蠣異源四倍體。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Aquaculture。牡蠣是我國產量最大的海水養殖貝類,2022年產量......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31991202、31830004、32122014、32070854)等資助下,北京大學瞿禮嘉教授、鐘聲副研究員團隊在植物通過有性生殖實現遠緣雜交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
雜交在生物進化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特別是雜交可重組現有的遺傳變異,并通過自然選擇塑造出新物種。已有研究表明,近緣種間的雜交通常發生在分布重疊區,但科學家尚不清楚生態環境條件如何影響雜交的發生。近日......
近日,由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等單位選育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品香優秱珍”入選2023年國家超級稻。據悉,品香優秱珍是通過不育系“品香A”和恢復系“秱珍”配組育成的中秈遲熟三系雜交水稻新品種,其中......
一般來說,水稻品種間親緣關系越遠,雜交優勢越明顯。據預測,如果秈稻和粳稻亞種間能育成超級雜交稻,可以比現有雜交水稻增產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亞種間的超強優勢一直受到育種家的關注。7月26日,中國工......
2023年5月19日,由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簡稱“檢測中心”)和島津企業管理(中國)有限公司(簡稱“島津”)聯合舉辦的雜交水稻全國重點實驗室檢驗檢測中心-島津合作實驗室掛牌儀式暨代謝組......
馬鈴薯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但對育種家來說,培育優質馬鈴薯品種是個難題。北京時間2023年5月4日,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
作物的雜交后代比它的雙親表現出更大的生物量、更強的抗逆性、更高的產量,這就是雜種優勢。百余年來,遺傳學家一直在苦苦探尋其背后的遺傳學機理,尋找能讓后代比雙親更“杰出”的基因位點,卻難以揭開其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