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出版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賀一鳴、Corwin Sulliavan、徐星,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的王克柏和陳樹清,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Peter J. Makovicky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韓鳳祿聯合報道了在中國山東諸城庫溝地區上白堊統王氏群發現的一件纖角龍類新材料。這是徐星課題組和山東諸城恐龍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發表的又一重要成果。
文章報道了一件來自中國山東諸城庫溝地區晚白堊世王氏群的纖角龍類化石:諸城坐角龍(Ischioceratops zhuchengensis)。諸城坐角龍化石標本僅保存了腰帶、骨化腱、近端尾椎和部分后肢骨(圖1),標本以其在整個恐龍類中獨一無二的坐骨而得名。坐骨全長約36.2厘米,總體形狀形似反曲弓(圖2),中部形成了膨大的具有橢圓形凹陷的閉孔突,末端具有斧頭狀擴展。該坐骨的形成機制尚需要進一步研究。盡管標本未保存頭骨部分,但仍可以通過其保存的骨化腱排列方式、腸骨及股骨第四轉子形態對比、尾椎神經棘高度從近端起逐漸增高到逐漸回落現象等特征,推斷其為一種基干新角龍類,鳥臀類的支序系統學分析也支持這一分類。為了進一步分析其在角龍類中的具體位置,而將其放入角龍類的支序系統學分析,分析結果支持其為纖角龍類,與北美的蒙大拿角龍(Montanoceratops)互成姐妹群。
近些年來,中國山東諸城地區以發現大量晚白堊世恐龍化石而聞名于世,其中包含了鴨嘴龍類、角龍類和獸腳類。2010年,在諸城庫溝地區報道了中國的第一件纖角龍類:意外諸城角龍(Zhuchengceratops inexpectus),同年在庫溝附近的臧家莊(約5km距離),報道了中國乃至亞洲發現的第一種角龍科成員:諸城中國角龍(Sinoceratops zhuchengensis)。角龍科是以三角龍(Triceratops)為代表的角龍類中最進步的成員,也是最為大眾所熟知的恐龍類,之前僅發現于北美地區。
纖角龍類是一群體型較小、四足行走的角龍類恐龍,該類群僅發現于亞洲和北美西部的上白堊統。纖角龍類全長最大不到2米,比同時期的角龍科成員要小得多。纖角龍類突出特征包括強壯的上下頜、高度特化的大型牙齒,它們缺少角龍科成員標志性的鼻骨和額骨角,頸盾也極其短小,然而纖角龍類也具有一些角龍科成員的共有衍征,并與它們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此次諸城坐角龍的發現進一步擴展了纖角龍類的已知種群分異度和其分布范圍。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土資源部和山東諸城市人民政府的資助。
圖1:諸城坐角龍正型標本側視(A、B)及復原圖(C) (賀一鳴供圖)
圖2:諸城坐角龍正型標本背視圖 (賀一鳴供圖)
三突起類花粉是一類形態獨特、復雜的被子植物花粉,以具三個赤道位置的突起為特征。它主要繁盛于晚白堊世,現已完全絕滅。晚白堊世北半球孢粉植物群可分為正型粉區和以三突起類為代表的鷹粉區。我國東北地區便是屬于......
從山東省諸城市恐龍文化研究中心獲悉:近日,該中心工作人員在春季野外化石勘察過程中,從諸城市主要化石遺跡區新發現一處較為完整的水波紋遺跡化石和一些大型恐龍足跡化石。該化石遺跡區地質地貌發育及保存比較完整......
12月23日出版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ONE)期刊上,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賀一鳴、CorwinSulliavan、徐星,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的王克柏和陳樹清,美國芝加......
12月23日出版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ONE)期刊上,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賀一鳴、CorwinSulliavan、徐星,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的王克柏和陳樹清,美國芝加......
12月23日出版的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ONE)期刊上,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賀一鳴、CorwinSulliavan、徐星,山東諸城恐龍博物館的王克柏和陳樹清,美國芝加......
諸城蜥腳類恐龍復原圖現生的濱水鳥類,與諸城鳥類足跡的造跡者非常接近不久前,中美古生物學者在諸城市張祝河灣村發現了罕見的足跡群,這批恐龍足跡由蜥腳類恐龍、鳥腳類恐龍與古鳥類足跡組成,其中以古鳥類足跡尤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