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個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的二維(2D)材料原位轉角調控平臺。這個指甲大小的平臺名為“MEGA2D”,具備高度靈活性和精確度,可通過電壓精確控制2D材料的間距、旋轉等。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雜志。
MEGA2D是一種可以扭轉2D材料的MEMS平臺。 圖片來源:《自然》雜志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認為,這項研究擴展了科學家操控低維量子材料的能力,也為研究新型2D和3D混合結構鋪平了道路,在凝聚態物理、量子技術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2018年,《自然》雜志刊發的一篇論文指出,當兩層平行石墨烯之間的扭轉角度達到約1.1°的“魔角”時,就能“變身”為超導體。這一發現讓人們對新量子技術滿懷期待,“轉角電子學”應運而生。
然而,要想透徹研究扭轉現象,必須制備數十到數百種不同配置的轉角石墨烯結構,這一過程費時費力。而且,對兩片單層原子進行連續動態轉角調控也很難實現。此次團隊開發出的MEGA2D平臺有望克服這些難題。
使用MEGA2D平臺,團隊借助少量樣品,對轉角六方氮化硼(石墨烯的近親)的多種特性進行了研究,并測量了范德華力。在此基礎上,他們發現了該結構非線性光學性質內的“漩渦”。研究人員說,這些漩渦類似于“半斯格明子”。斯格明子是一種拓撲準粒子,存在于一些磁性材料內,人們從未想到會在非線性光學系統內出現。
研究團隊表示,除用于轉角電子學領域外,MEGA2D平臺也可用于可調諧集成光源和量子計算等領域。他們還希望借助該平臺,厘清扭轉石墨烯和其他范德華材料的秘密,并催生新的發現。范德華材料是由多個單層2D材料通過范德華力組裝而成的材料。
美國和日本科學家開發出全球首個基于微機電系統(MEMS)的二維(2D)材料原位轉角調控平臺。這個指甲大小的平臺名為“MEGA2D”,具備高度靈活性和精確度,可通過電壓精確控制2D材料的間距、旋轉等。相......
應《物理學報道》(PhysicsReports)編輯DanielVanmaekelbergh的邀請,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研究員林生晃團隊于近日在該刊發表長篇綜述文章,重點介紹了二維材料在CMOS兼容和硅光......
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科學家首次發現,層狀二維材料六方氮化硼(hBN)中的“單原子缺陷”可以將量子信息在室溫下保留幾微秒。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材料》雜志上。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能夠在環境條件(......
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科學家首次發現,層狀二維材料六方氮化硼(hBN)中的“單原子缺陷”可以將量子信息在室溫下保留幾微秒。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材料》雜志上。這一發現意義重大,因為能夠在環境條件(......
由英國國家石墨烯研究所領導的團隊,利用無機印模在超高真空環境中精確地將二維晶體“拾取并放置”到多達8個單層的范德華異質結構中,創建最干凈、最均勻的二維材料堆棧。該技術具有三個方面先進性:一是原子級清潔......
MXene是一種新型的二維材料,由金屬碳化物或氮化物組成。其由于具有出色的柔韌性、良好的電子傳導性、優異的機械性能,是最常用的柔性電極材料之一。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表......
大數據時代,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和低功耗的硬件成為人們所需,基于離子遷移的神經形態憶阻器近年來引起了廣泛關注。目前,基于塊狀材料的憶阻器可以通過金屬離子或空位的調制實現多態操作,但仍面臨集成度低、柔性差......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王俊團隊在基于機器學習算法實現二維材料層數識別和物性檢測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文章以ThicknessDeterminationofUltrathin2DMat......
來自萊斯大學和馬里蘭大學的科學家們帶頭努力克服了一個主要障礙。盡管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強的一些物質,但利用它們的全部潛力已被證明是一項困難的任務。比最薄的洋蔥皮紙還要細的二維材料,由于其顯著的機械屬性,已......
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科學家在27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成功將二維材料集成在硅微芯片上,并實現了優異的集成密度、電子性能和良品率。研究成果將幫助半導體公司降低制造成本,及人工智能公......